- 年份
- 2024(4451)
- 2023(6699)
- 2022(5493)
- 2021(5084)
- 2020(4340)
- 2019(9729)
- 2018(9429)
- 2017(17932)
- 2016(9902)
- 2015(11560)
- 2014(11372)
- 2013(10721)
- 2012(9974)
- 2011(8731)
- 2010(9091)
- 2009(8721)
- 2008(7518)
- 2007(6979)
- 2006(6010)
- 2005(5619)
- 学科
- 济(26985)
- 经济(26959)
- 业(25100)
- 融(24561)
- 金融(24559)
- 管理(23722)
- 银(21886)
- 银行(21882)
- 行(21378)
- 中国(19321)
- 企(17516)
- 企业(17516)
- 财(11831)
- 制(11157)
- 中国金融(10890)
- 地方(10290)
- 方法(10199)
- 农(10041)
- 业经(8723)
- 工作(8446)
- 数学(7955)
- 数学方法(7880)
- 理论(7637)
- 教育(7086)
- 农业(7052)
- 服务(6775)
- 贸(6663)
- 贸易(6653)
- 度(6594)
- 制度(6592)
- 机构
- 大学(123777)
- 学院(121484)
- 济(46535)
- 经济(45093)
- 管理(43440)
- 研究(40109)
- 中国(37340)
- 理学(36003)
- 理学院(35596)
- 管理学(34933)
- 管理学院(34685)
- 京(25852)
- 财(25831)
- 中心(22028)
- 科学(22025)
- 江(20362)
- 所(19376)
- 农(19323)
- 财经(19130)
- 范(18447)
- 师范(18298)
- 州(17667)
- 银(17286)
- 经(17256)
- 研究所(17215)
- 银行(16698)
- 北京(16585)
- 业大(15947)
- 行(15708)
- 融(15573)
- 基金
- 项目(79356)
- 研究(65598)
- 科学(60837)
- 基金(53392)
- 家(44613)
- 国家(44056)
- 社会(40460)
- 社会科(38216)
- 社会科学(38204)
- 科学基金(37320)
- 省(33161)
- 教育(30739)
- 编号(29373)
- 基金项目(27824)
- 成果(27284)
- 划(26688)
- 资助(21464)
- 课题(20676)
- 自然(20297)
- 自然科(19852)
- 自然科学(19849)
- 自然科学基金(19521)
- 项目编号(18876)
- 发(18371)
- 年(18028)
- 性(17944)
- 重点(17849)
- 创(17503)
- 部(17251)
- 大学(16204)
共检索到2061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雪飞 邱凡珂 潘秋予 胡澜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政府财政性资金在高校建立了一大批科普基地,这些高校科普基地的作用发挥得如何,课题组面向重点人群开展科普需求分析,确立科普基地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差异性目标,根据接受主体的不同需求,探索确立参与科技普及的差异性目标、要求和路径。从调查结果来看,对科普的了解程度,"一般了解"的人群占比为36.91%,"了解一点"的人群占比为50.88%;对高校科普的态度表现为"一般",占比为49.53%,"喜欢"和"很喜欢"的人群占比总体来说要多于"不喜欢"和"不太喜欢"的人群;大多数人认为高校科普数较少,占比为50.07%,认为高校科普数量一般的占比为36.91%;大多数人都认为高校科普基地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增加知识,该类人群占所有人群比例为63.23%;大多数人是从网络获取高校科普基地资源的。从高校科普基地融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来看,关键是融入度不够,目前高校科普基地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没有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对于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功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有必要对症下药,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大学 科普基地 公共文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雪飞 邱凡珂 潘秋予 胡澜 程博
高校作为知识的高地和科研力量的集聚中心,存在着大量优质科普资源。课题组对当前科普重点人群对高校科普基地融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态度与需求进行了调查:(1)对科普基地作用的认识,60.92%的调研对象都认为科普基地并没有发挥出足够作用,有4.34%的调研对象认为现有科普基地没有发挥作用。(2)对工作人员水平的认识,48.42%调研对象认为水平一般,15.33%调研对象认为工作人员水平有待提升。(3)高校科普基地融入地方公共文化建设需要改进的地方,68.52%调研对象表示需要多开展科普文化活动,53.73%表示需要加大对科普基地的宣传,43.55%表示要多设立科普基地,40.57%表示需要结合当地特色,29.58%表示要加强对科普团队的建设。(4)高校科普基地融入地方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包括建议加强与地方文化、社区文化、大学文化建设的结合,多开展科普类教育和文化;大力开展宣传;增加科普基地数量;提高科普质量;增加惠及面,增强开放性;利用现代VR、AI等技术的综合利用等方面。
关键词:
大学 科普基地 公共文化 态度 需求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林
公益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重新定位和服务制度重新规划。文章阐释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可行性,并探讨其理论依据、实践依据、现实动力和实践基础,以对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科学定位和有效融入有所助益。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可行性研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海翔
高等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存在天然的耦合因素,两者统一于文化育人的实践,体现高等教育的重要属性。作为文化表征和文化传承载体的大学,是所在区域文化传承创新的起点和归宿,是一种历史性的沉淀进程,体现了区域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地方高校作为区域文化精神的寄托者和守望者,必须具有理性批判的立场,也即在理解区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文化的融合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蔡振春
推动地方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将地方红色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拓展途径、创新方式方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地方红色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融合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兰英
地方文化契合了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可以通过地方文化融入高校廉洁环境文化建设、地方文化廉洁教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地方廉洁文化研究融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地方文化精品有机融入高校廉洁文化实践活动等举措推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关键词:
地方文化 高校廉洁文化 反腐倡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广岭 周荣庭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信息化时代中国科普传播的现状进行调研,共计发放问卷2200份,覆盖全国12个不同省市,回收有效问卷1895份,有效率达到86.1%,进而梳理了当前中国科普传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时代提升中国科普传播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申罡
以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入为研究视角,概述了我国农民工群体现状,分析了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初步构建了农民工市民化影响因素模型。认为公共图书馆应以促进弱势群体社会融入为使命,向以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逐步消除弱势群体融入主流社会过程中的障碍。同时,提出公共图书馆应采取构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泛在服务网络、举办培训、讲座与文化活动、加强社会合作,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等举措,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廖伯琴 杨玉梅
基于"互联网+科普"的通用基本范畴,紧密结合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特性编制问卷和访谈提纲,考察民族地区"互联网+科普"的渠道方式、民众参与度、科普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互联网+科普"在民族地区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民众参与明显不足;科普需求主要集中在学习与生活两大领域,健康与医疗是关注度最高的科普主题,且不同日常用语群体需求差异显著;民众网络素养不足、资源供需与实际需求脱节、语言障碍和宗教信仰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互联网+科普"在民族地区的传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特定影响因素下的精确供需是"互联网+科普"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互联网背景下的技术参与和科普模式转型是实现精确供需及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是问题解决的应然思路。
关键词:
西南民族地区 “互联网+科普” 科普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芳 李太平
2013年教育部与中国科协联合推动在全国范围内首选6所试点高校探索培养研究生阶段的科普专门人才。通过对试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工作总结报告等文本进行分析后发现:高校科普硕士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现实问题与困难,包括学科体系不顺、人才培养目标模糊、课程体系松散、师资队伍基础薄弱等。为此,需要增加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人才培养目标以设置课程体系、引导和鼓励科普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科学普及 科普硕士 人才培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丽华 朱丹 魏小贞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责任。文章运用网络调查法,对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红色数字资源建设情况和红色文化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省级公共图书馆存在自建红色文化数据库较少、红色文化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红色文化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文章提出从提升服务意识、深挖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精准服务、成立红色文化服务联盟等方面入手,提升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服务水平。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薛调
[目的/意义]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有效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分析其研究现状与路径可以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利用聚类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针对近十年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定位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研究、高校图书馆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研究3个方面。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有5条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洪军
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使命与传统文化独特的教化功能具有高度契合性,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而当前国际形势、思政课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都决定思政课引入传统文化的必要。传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思政课中,绥化学院在教学路径探索上坚持做到五个结合,着重处理好四个关系,以保证优秀传统文化能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地方高校 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政课 教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唐爱萍 周育栋 唐娟娟 陈恒有
<正>地方征信平台的建设发展与功能拓展是征信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对助力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活跃经济意义重大。当前,各地征信平台建设势头迅猛,发展方兴未艾,但平台建设发展同质、普惠性和公益化产品少、不同性质平台间融合度不高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如何更好地拓展平台功能建设,尝试将绿色金融服务理念和评价体系融入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工作,是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做好绿色金融文章的有力举措。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黄凌云
数字化与老龄化并行的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老年群体数字包容治理问题日益凸显。以接入沟、使用沟、技术沟、心理沟为表征的数字融入困境,是目前老年群体在获得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时面临的主要障碍。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构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适老化“改造等系列数字包容治理策略,协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数字融入,享受更多由技术发展带来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红利。
关键词:
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 老年群体 数字包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