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84)
- 2023(7497)
- 2022(6102)
- 2021(5719)
- 2020(4764)
- 2019(10217)
- 2018(10223)
- 2017(17889)
- 2016(9532)
- 2015(10794)
- 2014(10012)
- 2013(8920)
- 2012(8055)
- 2011(7140)
- 2010(7484)
- 2009(6722)
- 2008(6654)
- 2007(6614)
- 2006(5732)
- 2005(4700)
- 学科
- 管理(31350)
- 业(30504)
- 济(28367)
- 经济(28335)
- 企(26427)
- 企业(26427)
- 技术(16427)
- 中国(13416)
- 技术管理(11834)
- 农(10934)
- 业经(8964)
- 教育(7872)
- 地方(7824)
- 方法(7737)
- 农业(7269)
- 财(7078)
- 制(7005)
- 理论(6958)
- 银(6351)
- 银行(6345)
- 融(6196)
- 金融(6196)
- 行(6147)
- 工作(5834)
- 数学(5613)
- 和(5580)
- 数学方法(5530)
- 教学(5468)
- 策(5426)
- 划(5366)
- 机构
- 大学(119016)
- 学院(117577)
- 管理(46409)
- 济(45020)
- 经济(43876)
- 研究(39247)
- 理学(38949)
- 理学院(38528)
- 管理学(37845)
- 管理学院(37602)
- 中国(29385)
- 京(25399)
- 科学(22317)
- 财(21521)
- 江(20026)
- 中心(18777)
- 范(17886)
- 所(17799)
- 师范(17759)
- 北京(16274)
- 州(16145)
- 研究所(15850)
- 财经(15792)
- 农(15575)
- 业大(15183)
- 院(14858)
- 技术(14753)
- 经(14314)
- 师范大学(13620)
- 科技(13005)
- 基金
- 项目(78744)
- 研究(65620)
- 科学(63225)
- 基金(53238)
- 家(45648)
- 国家(44722)
- 社会(40730)
- 科学基金(39173)
- 社会科(38370)
- 社会科学(38357)
- 省(34318)
- 教育(31190)
- 基金项目(28352)
- 编号(27423)
- 划(27319)
- 成果(23963)
- 创(23650)
- 自然(22403)
- 自然科(21933)
- 自然科学(21926)
- 自然科学基金(21577)
- 创新(20841)
- 课题(20673)
- 资助(19014)
- 发(18005)
- 重点(17678)
- 年(17526)
- 项目编号(17399)
- 制(16615)
- 部(16539)
共检索到197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科技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在资源投入、研发经费结构和分层定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主动调整和适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科技创新 高等学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健
中南大学是在本世纪初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由原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合并而成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现有师生员工将近7万人。五年来,学校高举创新的旗帜,以科教兴国为己任,走科技兴校和人才强校之路,成功地实现了1+1+1>3的聚合效应,在中南地区迅速崛起。进入当今中国高校的第一方阵。去年上半年,中南大学因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在全国高校中第一个提出“建设创新型大学,服务创新型国家”,受到高层领导和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天佐
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是反映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程度和检验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能的重要指标。本文从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体系的视角,分析了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大幅度增加政府科技投入,加强政府部门间沟通协调,注重整体性制度设计,选择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科技创新活动产业化能力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区等基本思路。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化 能力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成思危
创新的基本定义是指从外界引入或者在内部产生某种新事物而造成有益的变化,是人们为了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些新的举措。创新型国家是以创新为主要发展动力的国家,创新型国家并不一定是科技大国,但必然是科技强国。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创新型国家,不能单纯以拥有多少科技人员、发表多少学术论文、取得多少科技成果等等为依据,更重要的是要看创新在国家的发展中是否起到主导作用。用"全球创新计分牌"(GIS)等方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均已表明,我国离创新型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正如"欧洲创新计分牌"(EIS)2006中所指出:"无论是阿根廷和巴西,还是印度和中国,无论在绝对指标还是相对指标上,都难以与任何一个创新较好的欧盟国家相比。看来这些国家的创新体系需要有实质性的改善,才能赶上创新绩效好的国家。"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四个指标: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据笔者测算,到2020年以前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的年均增速应为12%,才能保证到2020年时占GDP的2.5%;当前的技术进步贡献率约为25%左右;对外技术依存度为60%左右;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目前占第6位,但按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0.7,发达国家的0.14左右;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篇均仅为国际水平(8次)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从国际的标准和我国自己提出的目标看来,建设创新型国家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创新大体上可以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三大类。技术创新是指将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新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管理创新是指将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新的组织形式引入企业或国家的管理中,并取得相应效果的过程;而制度创新则是指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新机制引入人类的社会及经济活动中,并推动社会及经济发展的过程。创新能力是国家和企业的核心能力。在当今世界上,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社会即将来临,为了适应环境的迅速变化,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要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真正实现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主要应当采取以下5项措施:①发展教育事业;②推进风险投资,实现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结合;③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④培养创新的文化;⑤建立创新的支持系统。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一是要在制度上进行变革和创新,从科学推动模式转变为主要靠需求拉动的模式,根据市场的需求来改进老产品或开发新产品;二是企业应当逐渐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走上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集约式发展道路;三是成为确定研发项目的主体,成为投入的主体,成为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的主体,还需要给予各方面政策的支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俞可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静 姚彤
随着"十五"、"十一五"期间国家一系列教育振兴行动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高校已经毋庸置疑地成为国家知识创新、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凭借高校学科交叉、综合人才基础雄厚、国际合作交流活跃等优势,高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元芳
江泽民总书记对知识经济、创新体系等所做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博士生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对进一步明确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都有重要指导意义。博士生教育要树立有利于知识创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要改进培养方式,把对博士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到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要创造有利于博士生知识创新的机制、环境和文化;注重博士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加快了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步伐。2006年初,全国科技大会胜利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尚勇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新形势下,技术创新已经取代自然资源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实现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实现从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型向自主创新型的战略转变。同时,加强自主创新应该抓住四个关键问题,即,自主创新要有自主的精神和创新的魄力;加强自主创新必须使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加强自主创新必须造就大批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必须增强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策的协调,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关键词:
自主创新 经济结构调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银国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几所邮电高校之一,重庆邮电大学办学60余年来,始终以发展新中国邮电通信事业为己任,以振兴民族信息产业为使命,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探索协同创新机制,努力建设中国西部信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信息通信人才的摇篮"和"中国数字通信的发源地",为推动我国信息通信行业跻身世界先进之列作出了积极贡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兴文
科技人才战略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入手,分析了科技人才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科技人才政策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与措施。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科技人才 自主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业强 胡浩
首先简要评述了区域科技创新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地区差异、影响因子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分级构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网络体系,积极打造新型国家区域科技创新空间格局。进而通过差别化的区域科技创新引导政策,实施不同的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重视多元创新驱动环境的培育,提高科技创新低值区域的科技扶持和相关政策、资金、人事的支持力度,缩小区域间科技创新驱动能力的地域差异,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空间格局 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真才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焕忠
创新型国家建设,是把科技创新作为一个基本战略,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比较强大的竞争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必须先行,它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基本的人力资源保障。高校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在于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高校 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川生
大学的使命在于求真、创新。大学要弘扬实事求是精神,追求真理,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要准确把握世界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和高校自身的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大学要坚持“以变应变”之理念,努力推进大学的观念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
关键词:
实事求是 创新 大学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