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04)
- 2023(9378)
- 2022(8045)
- 2021(7581)
- 2020(6553)
- 2019(14902)
- 2018(14927)
- 2017(27386)
- 2016(15048)
- 2015(17260)
- 2014(16663)
- 2013(15563)
- 2012(13849)
- 2011(12447)
- 2010(12885)
- 2009(11758)
- 2008(11510)
- 2007(10507)
- 2006(9133)
- 2005(7815)
- 学科
- 济(56104)
- 经济(56057)
- 管理(47293)
- 业(44781)
- 企(40391)
- 企业(40391)
- 方法(27860)
- 数学(23910)
- 数学方法(23265)
- 技术(18532)
- 中国(15918)
- 业经(13384)
- 理论(13302)
- 农(12839)
- 技术管理(12569)
- 财(12031)
- 学(11261)
- 地方(10652)
- 和(9565)
- 制(9426)
- 教学(9278)
- 农业(8959)
- 教育(8938)
- 划(8669)
- 银(8555)
- 银行(8544)
- 策(8270)
- 行(8103)
- 环境(7861)
- 务(7859)
- 机构
- 大学(203530)
- 学院(202259)
- 管理(81871)
- 济(75083)
- 经济(73261)
- 理学(70811)
- 理学院(70086)
- 管理学(68242)
- 管理学院(67898)
- 研究(63577)
- 中国(47561)
- 京(43458)
- 科学(41279)
- 财(33712)
- 所(31252)
- 江(30925)
- 业大(30432)
- 农(29955)
- 中心(29634)
- 研究所(28536)
- 北京(27658)
- 范(27615)
- 师范(27333)
- 财经(26409)
- 州(25114)
- 技术(25111)
- 经(23846)
- 院(23690)
- 农业(23286)
- 科技(21561)
- 基金
- 项目(139003)
- 科学(110338)
- 研究(102943)
- 基金(97243)
- 家(84660)
- 国家(83950)
- 科学基金(73582)
- 社会(62310)
- 社会科(59147)
- 社会科学(59129)
- 省(58673)
- 基金项目(50725)
- 教育(50092)
- 自然(48542)
- 划(48488)
- 自然科(47590)
- 自然科学(47578)
- 自然科学基金(46705)
- 编号(42282)
- 资助(40250)
- 创(34753)
- 成果(34532)
- 重点(31692)
- 创新(31444)
- 课题(31044)
- 发(29574)
- 部(29141)
- 项目编号(26637)
- 大学(26342)
- 科研(26250)
共检索到301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章豹,徐枞巍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学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尺度。本文在剖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按照五个原则和三个模块”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量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模型与方法。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 指标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力 徐悦 朱俊奇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重要议题,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地区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以我国东部12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识别高权重指标、对评价对象的贴近度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参照,进一步通过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对研究对象进行优劣层级划分。结果表明:工业企业R&D项目数、地方财政预算、R&D经费投入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且各省份之间表现差异较大。广东省科技创新水平较高;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天津、福建、河北8省份科技创新水平依次递减;辽宁、广西、海南3省份排名靠后,地区科技水平还有待加强。因此,未来应侧重于短板因素提升,并加强资金监管、人才管理、产业结构改革等方面综合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豪
本文从互联网科技统计思维出发,旨在构建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数。在比较研究现有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相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并借助统计软件编程技术,实现网络爬虫技术、二阶因子模型、偏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和可视化展示的一体化操作,完成数据收集、模型估计和结果分析。研究表明,全球化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数统计模型能够客观反映各国科技创新能力及关键影响因素,实现不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横向比较和纵向动态分析,为统计指标研究、综合评价指数构建等科技统计领域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孔来
本文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国家(或区域)层面和企业层面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和函数的方法建立了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模型方法,并提出了监测评价的程序步骤。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孔峰 贾宇 贾杰
VIKOR法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的评价方法,是一种多准则决策折衷方法。本文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VIKOR法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4家企业进行了横向的技术创新综合能力评价。
关键词:
技术创新 VIKOR 综合能力 评价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陶雪飞
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是科技创新主体——企业的载体和纽带,是整合宏观与微观资源,推动科技创新的桥梁。对城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的评价,国内尚无明确的指标体系。文章首先阐述了创新相关的概念,界定了城市科技创新体系综合能力,借鉴科技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为城市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设计了以技术创新体系能力为核心的"5位一体"的科技创新能力一级评价指标和13个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国内重要城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键词:
城市 创新综合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白玉 郑童桐 刘辉 赵醒村
采用扎根理论并借助Nvivo10质性分析软件,深入剖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与外延,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概念、范畴的定量分布特征,制定出一个包含91个概念20个范畴及8个主范畴、4个核心范畴的评价模型,并根据三级编码过程中参考点与材料来源的数量分布拟定各主范畴与核心范畴的权重系数,以期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模型 扎根理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尧 魏晓平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成其谦 汪虹昱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庞秀平 赵宇 杨秀会
通过选取公开发布的河北省及周边八省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统计数据,利用可信度分析方法和SPSS软件选择评价指标,应用模糊数学理论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河北省的科技进步环境在周边八省市中排名倒数第一,科技投入排名倒数第二,科技活动产出排名倒数第三,高新技术产业化排名倒数第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排名倒数第四。因此,河北省今后应该大力培养科技人力资源,增加财力、物力投入,积极发展科技中介组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科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促进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姚鸟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以数据为核心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的新的生产方式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科技型企业以其对经济发展的突出贡献而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然而,一些初创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遭遇融资难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构建外部环境、硬件条件和软实力等三个方面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各类因素对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政策环境是影响初创科技型企业融资的重要因素,我国财税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引导资本流向初创科技型企业,形成权益性投资的方式以促进科技创新。应完善金融市场,进一步拓宽初创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直接融资占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林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方秀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鑫 陶化冶 隋金雪 张岩
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可拓评价方法建立了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综合关联度进行综合定量分析,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实现了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克服了单一评价方法所存在的缺点。通过对中国大陆12个省市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价,对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科技创新决策提供一种科学实用的新方法。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 可拓理论 可拓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