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2)
- 2023(10456)
- 2022(9160)
- 2021(8394)
- 2020(7441)
- 2019(17044)
- 2018(16915)
- 2017(31492)
- 2016(17604)
- 2015(20226)
- 2014(19989)
- 2013(19447)
- 2012(18121)
- 2011(16460)
- 2010(16677)
- 2009(15714)
- 2008(15706)
- 2007(14748)
- 2006(12630)
- 2005(11158)
- 学科
- 济(67995)
- 经济(67932)
- 管理(53342)
- 业(52395)
- 企(44458)
- 企业(44458)
- 方法(32704)
- 数学(28405)
- 数学方法(28073)
- 技术(19216)
- 中国(19205)
- 农(18535)
- 财(17513)
- 学(15560)
- 业经(14935)
- 地方(13736)
- 技术管理(12818)
- 制(12797)
- 农业(12559)
- 理论(12398)
- 贸(12009)
- 贸易(12004)
- 易(11622)
- 和(11552)
- 银(10940)
- 银行(10895)
- 务(10648)
- 财务(10619)
- 财务管理(10583)
- 行(10345)
- 机构
- 大学(253761)
- 学院(249954)
- 济(98005)
- 经济(95736)
- 管理(95537)
- 研究(85583)
- 理学(81827)
- 理学院(80911)
- 管理学(79344)
- 管理学院(78897)
- 中国(63623)
- 科学(55694)
- 京(54350)
- 农(47494)
- 所(44711)
- 财(44333)
- 业大(41068)
- 研究所(40840)
- 江(39940)
- 中心(39696)
- 农业(37764)
- 财经(34653)
- 北京(34400)
- 范(33815)
- 师范(33391)
- 州(31441)
- 经(31276)
- 院(30926)
- 经济学(29071)
- 技术(29016)
- 基金
- 项目(166712)
- 科学(129798)
- 研究(120726)
- 基金(116536)
- 家(102763)
- 国家(101861)
- 科学基金(86093)
- 社会(73279)
- 社会科(69312)
- 社会科学(69286)
- 省(69073)
- 基金项目(61899)
- 划(57766)
- 教育(57177)
- 自然(56567)
- 自然科(55287)
- 自然科学(55260)
- 自然科学基金(54284)
- 编号(49339)
- 资助(47485)
- 成果(41033)
- 创(39915)
- 重点(38285)
- 创新(36454)
- 发(36426)
- 部(36144)
- 课题(35820)
- 计划(32365)
- 科研(32298)
- 大学(31389)
共检索到376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梅轶群 张燕
论文建立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讨论了评价方法。对2004年全国各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总体评价和分析,并且对各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1998-2004年间的发展变化趋势又进行了动态比较分析。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比较分析 趋势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俊慧 王文寅 苏贵影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源泉。以山西省19所院校为研究样本,构建了山西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评价了山西省19所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并对山西省的19所院校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山西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山西省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春林 刘丽丽
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基于2012—2016年我国《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的统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首先对河北省本科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总体评价,然后对河北省34所公办本科院校在科技人力投入、获取科技经费和承担课题、科技产出、成果鉴定授奖等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提炼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提升河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2+6"模式。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人力 技术转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永 李汉邦 张水潮 王继娜
通过采用正态分布、变化趋势和分类对比三类诊断分析法,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投入、产出、效益及总体能力指标、河南省高校的综合评价指标及不同部属高校的总体态势展开实证研究,并在诊断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关于提高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激励对策,为地方高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艳萍
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简要回顾和综述,并从科技进步基础、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促进社会发展等四个方面构建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文章选取九个样本城市,利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且对各个城市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和比较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贺银娟 王银双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江西省19所高等院校为研究对象,遵循客观、系统、可操作、完备等原则,构建了评价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运用SPSSl9.0中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江西省19所高等本科院校的科技创能力,得出了19所高等本科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得分排名。结果表明,江西省高校在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多方面存在差异,即使在各个主因子上排名首位仍无法避免其在其他方面的差距。
关键词:
江西省 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贾春光 程钧谟 谭晓宇
为实现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促进山东省经济区域均衡发展,选取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并深入把握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发展和空间差异特征。首先从科技创新发起能力、科技创新实现能力、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持能力4个维度构建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全局熵权法、改进的灰色TOPSIS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对2013—2016年各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和可视化分析,并对其空间差异特征进行研究;最后提出加强区域间协同创新、优化区域内科技创新发展环境等提高山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动态评价 空间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方秀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文辉
文章首先基于创新指标设计原则以及专家意见建立了评价地区科技自主创新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3个主因子,通过构建原始因子载荷矩阵与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命名主因子,构造评价综合指数模型,对28个样本地区进行因子综合得分、排序,最后评价陕西省科技自主创新综合能力以及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为陕西省发展为科技强省提供政府决策参考和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冲 刘鹏飞 孙磊
文章通过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和CRITIC法并基于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等五个维度对吉林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和研究与发展(R&D)项目当年投入人员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两个重要基础条件,持续增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经费投入可有效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同时,通过增加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项目投入、提升专利成果转化运用效益和增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员等方式,实现高校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邢战雷 马广奇 刘国俊 孙艳蕾
选取陕西省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高校为样本,运用平衡计分卡法对高校科研创新能力进行多维度多层级分解,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用AHP对各级指标权重进行合理性校验,并通过数据规范化和加权处理等过程对样本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展开定量与定性评价与分析,测算样本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指数,剖析其科研活动中存在共性问题和个性特征。最后,文章对如何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专利分析 科研创新能力 陕西高校 评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彦博 姚黎
在建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2016年我国31省区市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运用Matlab软件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发现,一是我国各省区市科技创新能力两极化严重,共分为4个梯队,北京位居榜首,江苏、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次之,安徽等中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基础的省区市紧随其后,而青海、西藏等内陆不发达省区市则较为落后。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较高省区市的共有特征表现在四方面,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高、原始创新能力强、良好的创新资源和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最后针对模型评价结果,对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金国 张经强 王娇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属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性,由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设置不同,普通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明显高于高职院校,工科类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高于经管类高校。因此,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应制定科学的科技创新政策,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充分发挥首都区域创新优势,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加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哲根 杨璐 栾绍娇
结合接力创新,以2017年教育部62所直属高校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和DEA—BCC模型,分别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效率进行评价,并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6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之间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差异大;多数高校为非DEA有效,且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效率并不完全匹配,存在低匹配和不匹配情况。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效率 接力创新 数据包络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章豹,徐枞巍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实力、学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重要尺度。本文在剖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按照五个原则和三个模块”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量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模型与方法。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评价 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