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6)
2023(8664)
2022(6941)
2021(6516)
2020(5380)
2019(12009)
2018(12167)
2017(21541)
2016(11719)
2015(12911)
2014(13171)
2013(12198)
2012(11180)
2011(10017)
2010(10258)
2009(9320)
2008(9155)
2007(8896)
2006(7722)
2005(6554)
作者
(32936)
(27482)
(27252)
(25907)
(17198)
(12987)
(12344)
(10516)
(10512)
(10026)
(9253)
(9248)
(8995)
(8663)
(8493)
(8405)
(8100)
(8041)
(7984)
(7823)
(7152)
(6793)
(6667)
(6383)
(6334)
(6213)
(6196)
(5959)
(5704)
(5560)
学科
管理(38808)
(38304)
经济(38269)
(34766)
(30628)
企业(30628)
技术(17013)
中国(15835)
方法(12165)
(12065)
技术管理(11941)
(11143)
(11053)
业经(10842)
地方(10732)
数学(9511)
数学方法(9412)
理论(9397)
(9378)
(9303)
教育(9059)
(8375)
银行(8350)
(8091)
(7997)
金融(7990)
农业(7891)
产业(7763)
(7027)
教学(6866)
机构
大学(156049)
学院(155826)
管理(57788)
(57295)
经济(55821)
研究(53751)
理学(48672)
理学院(48105)
管理学(47191)
管理学院(46881)
中国(39904)
(33793)
科学(33453)
(28275)
(26724)
(26447)
(25771)
中心(24552)
研究所(23859)
业大(23117)
(22762)
师范(22459)
北京(21319)
技术(21082)
(21074)
财经(20959)
(20626)
农业(19821)
(18930)
(18126)
基金
项目(104200)
科学(82020)
研究(81943)
基金(70336)
(61133)
国家(60520)
科学基金(51878)
社会(49297)
社会科(46540)
社会科学(46532)
(45258)
教育(39254)
基金项目(37247)
(36858)
编号(34180)
自然(31615)
自然科(30907)
自然科学(30893)
自然科学基金(30386)
成果(29774)
(28059)
资助(26640)
课题(26310)
创新(25137)
重点(24000)
(23518)
(21750)
(21604)
项目编号(21426)
规划(20115)
期刊
(69425)
经济(69425)
研究(49402)
中国(45019)
教育(32747)
管理(25640)
学报(24754)
(23520)
(22653)
科学(22420)
大学(19418)
技术(17064)
学学(17044)
农业(15688)
(13637)
金融(13637)
图书(12895)
科技(12654)
业经(12367)
经济研究(10655)
(10477)
论坛(10477)
财经(10472)
职业(9990)
书馆(9594)
图书馆(9594)
(9240)
(8637)
技术经济(8418)
问题(8319)
共检索到252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军  穆养民  李兴鑫  吴锋  王晓君  
建立高校科技创新体系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战略选择,是构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要求。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涵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技术推广与传播、成果转化等,其结构由龙头体系、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组成,其建设思路应围绕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规划与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创新基地、科研任务等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爱胜  
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创新型国家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然而在我国,作为拥有大量科技资源的高校,其在科技管理上却存在体系不畅、资源整合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辉生  
高校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创新体系主要由教育观念创新、组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等子系统组成。建设高校创新体系,必须着力抓好目标体系建设、教育观念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制度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要树立创新意识,坚持开展创新工作;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加强组织领导,为高校创新体系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君杰  
文章通过汲取产业发展的钻石理论、知识创新理论等多方面研究成果并结合工业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对工业服务业的服务创新体系从知识创新管理、人力资源创新管理、需求管理、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与合作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对建立工业服务业服务创新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志民  贾晓峰  
在创新系统理论基础上,基于国家创新体系总体框架,围绕医学科技行业特征,提出包括核心主体层、发展条件层和系统目标层3层级的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框架结构,并从创新主体簇、创新体系功能、创新体系动力要素、创新体系环境4方面对其内涵进行分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姚寿福  
四川是个农业大省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从农民增收的因素来看 ,归根结底要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本文认为 ,创建一个集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农业技术市场于一体的农业技术供求体系 ,是加快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制度保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石书德  
国家电网重视健全资源协同共享机制,统筹配置集团实验室、科技成果和科研人员等科技创新资源,多渠道推进协同共享,提升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春莲  张德显  宏伟  白文林  刘明春  
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国际竞争的一个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的强弱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发展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中国农业历来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因此,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必将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促进学科全面建设发展,推进科研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推动高等农业院校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而,推动转型期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中国综合国力。没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就无法实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没有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就不能为社会的顺利转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农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顺应时...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蔡世忠  薛喜梅  
阐释了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基本内涵,包括: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需求主体、农业科研管理、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工作运行机制六个方面的综合体系。分析了当前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农业科技研究开发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多元化、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等体系建设方面,提出了构筑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对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夏昱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构筑创新型国家的核心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国外创新体系的经验,分析我国新时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国家政策、企业、高校、产业选择、区域发展等多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国强  冯德显  张淼  王鑫  史燕茹  
依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目标和产业技术需求导向,通过对国内有关经济区创新内容的调研,提出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坚持以粮为基础,加强生态和环境建设;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新兴工业化为支撑,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积极推进"三化"协调发展;围绕产业聚集区建设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有效提高创新效率;加强中原经济区内外创新资源统筹协调,推动创新合作与开放;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建立现代产业发展技术群,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中原经济区科技创新示范区,提高创新集聚和辐射能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云  周源  陈璐怡  
通过梳理创新体系理论中不同理论的差异与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主要问题,选择创新价值链理论解析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结合现有体系中创新主体在知识创新链上的比较优势,阐述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的目标。研究发现:我国科技创新体系要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应根据不同目标的实现需求,从知识产生、知识转化、知识传播3个方面实现融合。并研究提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意见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阳群  魏建良  
文章首先对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进行了探讨,明确了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所具有的现实意义,重点分析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并提出了强化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继琴,贺赛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