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32)
- 2023(18179)
- 2022(15657)
- 2021(14754)
- 2020(12350)
- 2019(28277)
- 2018(27674)
- 2017(51979)
- 2016(28193)
- 2015(31912)
- 2014(31252)
- 2013(30027)
- 2012(27388)
- 2011(24558)
- 2010(24322)
- 2009(22067)
- 2008(21436)
- 2007(18512)
- 2006(15891)
- 2005(13658)
- 学科
- 济(112641)
- 经济(112540)
- 管理(83425)
- 业(78800)
- 企(65859)
- 企业(65859)
- 方法(54051)
- 数学(47496)
- 数学方法(46912)
- 中国(30727)
- 农(29085)
- 财(28312)
- 技术(24900)
- 业经(24781)
- 地方(24124)
- 贸(23133)
- 贸易(23122)
- 易(22502)
- 学(21927)
- 农业(20025)
- 理论(18823)
- 制(17982)
- 务(17515)
- 财务(17441)
- 财务管理(17401)
- 和(17200)
- 环境(16599)
- 企业财务(16495)
- 融(16110)
- 金融(16107)
- 机构
- 大学(385999)
- 学院(382243)
- 管理(155155)
- 济(153900)
- 经济(150746)
- 理学(135382)
- 理学院(133948)
- 管理学(131503)
- 管理学院(130806)
- 研究(124000)
- 中国(92795)
- 京(81003)
- 科学(75888)
- 财(68999)
- 所(59489)
- 中心(58225)
- 农(56494)
- 财经(55739)
- 业大(55702)
- 江(54868)
- 研究所(54298)
- 范(51479)
- 经(51056)
- 师范(51037)
- 北京(50673)
- 经济学(46712)
- 院(46140)
- 州(44996)
- 农业(43873)
- 经济学院(42367)
- 基金
- 项目(270015)
- 科学(214321)
- 研究(200073)
- 基金(196284)
- 家(169998)
- 国家(168596)
- 科学基金(146798)
- 社会(126772)
- 社会科(120321)
- 社会科学(120292)
- 省(105606)
- 基金项目(103922)
- 自然(94811)
- 教育(93331)
- 自然科(92682)
- 自然科学(92663)
- 自然科学基金(91009)
- 划(88534)
- 编号(81648)
- 资助(80438)
- 成果(65292)
- 重点(60254)
- 部(59670)
- 创(59131)
- 发(57279)
- 课题(55896)
- 创新(54633)
- 国家社会(52518)
- 教育部(51810)
- 科研(51591)
- 期刊
- 济(158049)
- 经济(158049)
- 研究(110605)
- 中国(76382)
- 学报(57417)
- 管理(56899)
- 科学(53709)
- 财(52448)
- 教育(49961)
- 农(48862)
- 大学(44925)
- 学学(41237)
- 技术(37158)
- 农业(34700)
- 融(30499)
- 金融(30499)
- 财经(26516)
- 经济研究(26214)
- 业经(25862)
- 图书(24174)
- 经(22686)
- 科技(21221)
- 问题(20089)
- 技术经济(20040)
- 业(19076)
- 理论(18755)
- 统计(18007)
- 贸(17475)
- 策(17240)
- 实践(17189)
共检索到557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经强 王娇
本文运用Eviews7.2软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高校科技创新对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得到了面板数据回归结果。结果表明,高校R&D人员投入和专利技术产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R&D经费投入对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技术进步起着阻碍作用,同时科技论文产出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高校应当改革传统的以论文数量、科研经费为导向的高校科研考核制度,改进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整合人才资源,形成优秀的科研团队,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促进高校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经强 王娇
本文运用Eviews7.2软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高校科技创新对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得到了面板数据回归结果。结果表明,高校R&D人员投入和专利技术产出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R&D经费投入对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技术进步起着阻碍作用,同时科技论文产出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高校应当改革传统的以论文数量、科研经费为导向的高校科研考核制度,改进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整合人才资源,形成优秀的科研团队,同时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平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霍忻
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一国利用技术外溢效应来实现本国技术进步的有效路径。本文借鉴L-P模型,选取1985-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并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衡量指标,具体考察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和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产生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即对外直接投资每增加1%将引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增长0.0163%,影响程度不及国内研发、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贸易,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此外还受到人力资本水平、研发强度、技术差距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燕 韩伯棠 张庆普
运用我国199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对我国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揭示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变量存在单门槛效应,技术差距存在双门槛效应,再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说明了这些变量的门槛区间决定着FDI溢出促进各地区技术进步的效果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国庆 张中元
科技创新投入、人力资源积累以及FDI引致的技术外溢效应都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技术进步产生正向的影响。当区分行业中不同的产权组织形式后再进行检验时,结果差异很大,国有企业的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积累而非科技创新投入,FDI技术外溢效应对技术进步也产生不利影响;而三资企业中的技术进步基本上来源于FDI技术外溢效应,而不是来源于科技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源的积累。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慧
文章利用中国服务业FDI数据分析了服务贸易对中国服务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存在技术溢出,进而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服务贸易 服务业 技术溢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斌 李晓欢 谢鹏
将影响我国技术进步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通过对C-D函数进行改进,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协整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影响技术进步的多变量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内部因素对技术进步的作用要大于外部因素,其中,教育发展对于技术进步的弹性最大,而外商直接投资最小。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影响因子 主成分分析 协整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经 黄凯
本文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技术开发阶段,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处于技术转化阶段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也可以通过相邻区域OFDI空间溢出方式实现,且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间接效应优于直接效应,但OFDI空间技术溢出不利于技术开发阶段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近年来中西部地区OFDI逆向技术溢出引致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效果较为显著。本文对中国未来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和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启示性含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小婷
从知识溢出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创新平台对技术创新型企业的集聚效应以及平台的集聚是否对区域企业技术进步产生了溢出效应进行研究。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对面板数据进行测算,获得Malmquist技术进步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的GMM分析对高技术产业在促进地区产业技术进步中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创新平台的集聚对地区工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影响十分显著;创新平台集聚企业的多样化发展、波特溢出效应、人力资本集聚都对产业技术进步有明显的溢出。此外,制度环境以及循环累积因果效应也起到显著积极的推动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经强
本文在CH模型的基础上,对变量进行扩展,构建了国外专利申请溢出的传导模型,并采用全国29个省市1990—2007的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国外专利申请溢出对我国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外专利申请在中国各区域都产生了技术溢出,这种溢出促进了地区技术进步,但由于国外专利申请溢出在各区域之间的传导存在差异,则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中这种技术溢出对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影响最大,其次是东北地区,对东部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蔡伟毅 陈学识
本文把技术进步分为水平差异型和垂直阶梯型两种模式,从理论上探讨了在不同的技术进步模式下知识溢出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接着对国际知识溢出和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实证分析发现,进口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是中国提升技术水平的最主要途径,而FDI渠道国际知识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并不显著,这是因为进口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多发生在水平差异型技术进步行业,而FDI渠道的国际知识溢出多发生在垂直阶梯型技术进步行业。因此本文认为,扩大中间投入品进口、引导FDI投向水平差异型技术进步模式行业、鼓励和支持本国企业的研发行为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
关键词:
国际知识溢出 水平差异型 垂直阶梯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葛小寒 陈凌
本文利用国际R&D溢出与吸收模型,使用依据35个国家和地区相关数据计算的外国R&D溢出变量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实证考察了技术差距、制度因素、国内R&D强度、人力资本以及这四个因素构成的综合变量对进口贸易关联R&D溢出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国际R&D溢出 吸收能力 技术进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有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检验了我国1987-2008年间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均对我国生产率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加工贸易进口的正向技术溢出效果远大于一般贸易进口的正向技术溢出效果。同时,加工贸易进口和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虽然长期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生产率的增长,但这种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在短期内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由于加工贸易进口在租金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与人力资本流动效应上的优势使得加工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一般贸易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海涛 冉启英
文章通过2005—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以制度质量为门限变量,分别构建了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贸易为核心解释变量的动态门限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国际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制度质量门限效应:当制度质量未跨过门限值时,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显著为正,但系数较小,且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显著。当制度质量跨越门限值后,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大,且对外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为正。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谢建国 张宁
文章利用1998~2007年的中美制造业四位数行业数据,对中美技术差距对进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美之间的贸易确实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中国正加速对美国的技术追赶;回归结果同时显示,随着中国技术水平逐渐逼近美国,贸易带来的技术溢出具有"天花板效应",以贸易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的难度在加大。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相比较出口而言,随着中美两国技术水平的接近,进口溢出引致的技术进步会更快遭遇递减局面。文章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国内产品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中美技术差距的缩小,传统的以贸易促进步策略越来越难以奏效,此时加大科技投入,激励并促进中国国内的自主研发是提高国内技术水平与技术进步的根本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