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9)
2023(6545)
2022(5553)
2021(5501)
2020(4579)
2019(10627)
2018(10310)
2017(18728)
2016(10684)
2015(13148)
2014(13011)
2013(12189)
2012(11293)
2011(10263)
2010(10138)
2009(8835)
2008(8512)
2007(7454)
2006(6597)
2005(5821)
作者
(26282)
(22090)
(21734)
(21095)
(13986)
(10392)
(10146)
(8580)
(8445)
(8065)
(7728)
(7393)
(6969)
(6871)
(6790)
(6771)
(6557)
(6470)
(6426)
(6341)
(5829)
(5211)
(5187)
(5038)
(4991)
(4967)
(4908)
(4807)
(4535)
(4493)
学科
(38472)
经济(38323)
管理(23592)
(20630)
方法(17623)
中国(17465)
数学(14367)
数学方法(14316)
(13822)
企业(13822)
(10656)
贸易(10648)
(10509)
(10098)
理论(9180)
业经(8434)
(8360)
教育(8349)
工作(8180)
(7503)
(7491)
服务(6695)
教学(6615)
(6303)
银行(6301)
(6200)
关系(6187)
(6160)
(5982)
学校(5980)
机构
学院(143069)
大学(140679)
(62217)
经济(61001)
研究(50869)
管理(48348)
理学(40849)
理学院(40353)
管理学(39718)
管理学院(39459)
中国(38782)
(30883)
(27673)
科学(27245)
(24599)
研究所(22238)
中心(22228)
财经(21849)
(21291)
师范(21188)
经济学(20760)
(20689)
北京(20194)
(20152)
技术(19333)
职业(18964)
经济学院(18662)
(17835)
(17541)
(16891)
基金
项目(92026)
研究(76454)
科学(73492)
基金(65310)
(55248)
国家(54758)
社会(49460)
科学基金(46912)
社会科(45774)
社会科学(45760)
教育(39316)
(35015)
基金项目(33705)
编号(33529)
(29738)
成果(29083)
资助(26794)
自然(26289)
自然科(25753)
自然科学(25747)
自然科学基金(25341)
课题(24645)
(22384)
重点(21494)
(21312)
中国(20702)
国家社会(20382)
教育部(20148)
(20141)
(19936)
期刊
(66428)
经济(66428)
研究(46289)
中国(37940)
教育(32000)
(20124)
学报(17927)
管理(17814)
科学(17015)
(15396)
技术(14965)
大学(14947)
图书(14068)
职业(12992)
学学(12550)
经济研究(12061)
财经(11757)
(11349)
金融(11349)
农业(11038)
书馆(10788)
图书馆(10788)
(10439)
(10319)
(9953)
论坛(9953)
世界(9386)
国际(9057)
问题(8892)
业经(7648)
共检索到2236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梁祖强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首要问题是要坚持社会服务与教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三位一体"的基本原则,核心问题是要形成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类型特色,关键问题是要打造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学校特色,这是自20世纪初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产生以来演变的经验之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成丙炎  朱红  
对社会服务职能的探讨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与实践紧密相关的问题。高校三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本体职能,科学研究是附属职能,社会服务是派生职能。作为本体职能和附属职能的延伸,社会服务的地位日益凸显,内容不断扩展,形式日趋多样。文章从社会服务的产生历史考察出发,对社会服务进行精确化定义,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视角挖掘社会服务的内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万思志  
互联网所触及的地方就是高校社会服务的舞台。以互联网为媒介实现与社会公众的无缝对接。在条件具备的前提下提供"量身定制"的支持服务。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看,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并不是高校产生时就有的,而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服务作为高校一项独立的基本职能,是指高校直接地为社会提供服务。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互联网+"的基本内涵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创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旭东  
社会服务同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一起构成为现代大学三大职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承担三项职能的侧重点和具体内涵都会有所不同,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院校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把积极拓展社会服务职能作为发展的首要选择,努力拓宽社会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并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冬  
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视,但还存在着内涵不丰富和机制缺失的不足。因此,界定服务社会内涵、机制与载体,有助于高职院校履行社会服务职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涵应包括经济咨询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两方面;其长效机制涵盖外部政府、行业企业支持机制和高职院校内部各项职能;其载体主要有高教园区与产业园/科技园对接、院校与社区对接和院校自办科技园三种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仁  
在高等教育史上,高等学校(尤其是大学)向来是以传播高深学问、从事纯学术研究而远离社会现实,被誉为“象牙塔”。但从整个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自16世纪末,高等学校就开始了一个逐步面向社会开放的过程。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高等学校参与社会的活动越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艳丽  
知识经济时代下,高等职业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高职院校既需要承担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职能,也需要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促进高职院校有效履行社会服务职能,本文将对更新社会服务观念,明确社会服务定位,完善社会服务职能发挥机制,拓宽社会服务职能范围,优化社会服务的内外环境进行具体阐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姚和芳  
示范性高职院校发挥好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是其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其发挥引领作用的具体体现。示范性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满足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各类岗前、职后、转岗培训需求;二是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三是满足周边院校、中西部院校的发展需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永华  王立哲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实施社会服务,既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也是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服务,在充分发挥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用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区域本土化特色优势产业,走特色优势产业引导特色培训之路,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了富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模式,极大发挥了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提升了自身的社会服务职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亚金  
现代大学向公众提供的社会服务已获得认同和支持,并成为自身的一项职能。现代大学在履行这项职能时,应妥善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的关系;平衡营利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的关系;明确大学社会服务的有限性;摆正大学满足社会需要与引导社会发展的关系;协调要社会服务与学术自由的关系;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大学提供社会服务的差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琦琳  王江涛  
社会服务职能作为高等教育三大职能之一,其理念和实践源于美国职业教育,服务社会已成为现代高职院校的一项基本使命。有效的社会服务将促进高职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实现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勇  
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有着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紧密联系。本文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并从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入手,从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文化服务、农民培训等多个方面探索了学校如何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策略。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付春香  刘雪英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教师彰显的社会服务职能对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职业认知理论、态度调节理论及其拓展,探索性地构建起高校教师职业氛围、职业认同与社会服务行为的微观机理模型,试图从全新的视角来研究高校教师主观感知的来自于社会的职业环境支持(职业氛围)与回报于社会的服务行为之间的逻辑关系,打开高校教师外界刺激感知与行为之间的"黑箱",促进其社会职能的履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志豪  陆建国  陈凯  包于灿  华容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缺少技术转移的方法与手段,影响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履行。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根植高校,既懂得高校又具备市场的准入机制,它能把学校的科技成果(无形资产)变成经营资本,在市场中物化成价格。因此,它在以实现科技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在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实际推动中完成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研究结果认为,当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真正将科技成果作为公司的唯一资本来源,而且自身也把科技成果的转移作为工作的唯一时,存在于高校的高校资产经营公司才可以说实现了它真正的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兴荣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全方位开展服务;要始终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责。那么,高等学校践行社会服务职能的重大战略意义在哪?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提供服务?只有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高校管理者和实践者消解思想问题,坚定行为方向,更好地发挥学校服务和引领社会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