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52)
2023(14072)
2022(11592)
2021(10683)
2020(9048)
2019(19980)
2018(19753)
2017(37119)
2016(20443)
2015(22208)
2014(21269)
2013(20713)
2012(18661)
2011(16494)
2010(16464)
2009(15294)
2008(15434)
2007(14172)
2006(12156)
2005(10975)
作者
(57362)
(47942)
(47827)
(44937)
(30547)
(23115)
(21373)
(18515)
(17872)
(17094)
(16295)
(15836)
(15312)
(15207)
(14863)
(14545)
(14378)
(14131)
(13837)
(13702)
(12076)
(11622)
(11547)
(11016)
(10861)
(10714)
(10627)
(10543)
(9606)
(9447)
学科
(87917)
(81238)
企业(81238)
(80611)
经济(80523)
管理(74634)
方法(36258)
业经(29477)
(29225)
数学(27688)
数学方法(27478)
(26310)
技术(21764)
(21444)
财务(21435)
财务管理(21409)
企业财务(20358)
中国(20200)
农业(19206)
(18709)
贸易(18701)
(18308)
(16911)
理论(15836)
(15211)
(15161)
技术管理(14635)
(14557)
(13777)
(13076)
机构
学院(282331)
大学(280162)
(117596)
经济(115547)
管理(113745)
理学(98196)
理学院(97260)
管理学(95874)
管理学院(95367)
研究(88280)
中国(68851)
(57076)
(55246)
科学(54489)
(54016)
业大(45141)
(44138)
财经(43725)
(43446)
农业(42890)
中心(40449)
研究所(40098)
(39911)
经济学(35574)
北京(34763)
(34132)
商学(32837)
(32658)
商学院(32546)
经济学院(32362)
基金
项目(190108)
科学(151194)
基金(139157)
研究(136555)
(122341)
国家(121216)
科学基金(105404)
社会(89190)
社会科(84830)
社会科学(84811)
(76638)
基金项目(74376)
自然(68852)
自然科(67441)
自然科学(67419)
自然科学基金(66370)
(62622)
教育(62090)
资助(54927)
编号(52992)
(46255)
(43658)
重点(42284)
创新(42262)
成果(41929)
(41268)
(40426)
国家社会(37374)
科研(36716)
课题(36183)
期刊
(127182)
经济(127182)
研究(78918)
中国(57109)
(49280)
管理(47429)
(47422)
学报(46275)
科学(41978)
大学(35346)
农业(33670)
学学(33061)
教育(28888)
(24925)
金融(24925)
技术(24334)
业经(23073)
财经(22456)
(21594)
经济研究(20896)
(19433)
问题(16755)
技术经济(16476)
科技(15562)
(15216)
财会(14478)
(14034)
商业(14010)
现代(13654)
图书(13032)
共检索到419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易巍  龙小宁  
高校作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加快推进其知识溢出对于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匹配中国高校专利数据与中国上市企业专利数据,构造企业与本省份高校的"技术距离"指标,利用2008—2015年2472家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考察高校知识溢出对异质性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科研投入每增加1%,与其"技术距离"越近的本省份上市企业的研发产出将增加约2%,高校知识溢出强度与校企间"技术距离"呈倒U型关系。高校主要通过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与合作研发等知识溢出途径促进企业创新。利用各省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政策中的科研人员收益分成占比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民营企业相比,高校知识溢出对国有企业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更大;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从高校知识溢出中获益最大;知识产权保护越好的地区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越大。最后,本文为更好地发挥高校创新引领作用与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永亮  李文光  
文章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在镇(乡、街道)一级的尺度上考察了"邻居"对出口企业生产率贡献的影响,分层线性模型(HLM)估计显示出口企业生产率进步的确存在邻居的知识溢出效应,即"邻居企业"生产率(Ntfp)每提升1%,相应地促进本镇出口企业生产率增长0.24个百分点。更深层次地从"邻居"的行业异质性、空间异质性和资历异质性三个层面,多维度检验了"邻居"知识溢出效应的价值。从镇级邻居的行业异质性看,同行邻居的专业化知识溢出相比广义(非同行)邻居的多样性知识更加显著,前者生产率提升更能够促进同镇出口企业的生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永亮  李文光  
文章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在镇(乡、街道)一级的尺度上考察了"邻居"对出口企业生产率贡献的影响,分层线性模型(HLM)估计显示出口企业生产率进步的确存在邻居的知识溢出效应,即"邻居企业"生产率(Ntfp)每提升1%,相应地促进本镇出口企业生产率增长0.24个百分点。更深层次地从"邻居"的行业异质性、空间异质性和资历异质性三个层面,多维度检验了"邻居"知识溢出效应的价值。从镇级邻居的行业异质性看,同行邻居的专业化知识溢出相比广义(非同行)邻居的多样性知识更加显著,前者生产率提升更能够促进同镇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增长;进一步发现"新邻居"的新知识溢出对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贡献相对显著。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庄子银  贾红静  李汛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完善创新资源及利益分配机制的关键制度手段,对全面激发我国企业创新活力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企业专利申请数据库的匹配面板数据,在企业创新能力和互补性资产异质性框架下,以产权性质、出口贸易和企业规模为视角,实证检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总体创新水平具有激励效应,但是针对不同创新能力或互补性能力主体其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非国有控股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相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国有控股企业和出口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均更强。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对不同规模企业的创新水平也具有异质性影响。具体而言,大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的边际促进效应较强,中小型企业相对较弱,小微型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并不显著甚至具有抑制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并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效应的异质性研究理论,对于政府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有效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梁俊伟  黄德成  
本文利用全样本数据探讨了作为创新和知识溢出微观主体的高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ArcGIS测算了2007—2015年上市公司所在地周边全部高校数量,并以企业研发投入金额、发明专利衡量企业创新水平,利用Anselin et al.(2000)的KPF方程,采用双聚类OLS检验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第一,高校知识溢出对企业研发创新投入和有效创新产出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知识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地理邻近性特征,而行政边界关联影响较弱;第三,高校知识溢出通过提高企业研发投入,提升员工和管理层人力资本,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表明,空间异质性、高校异质性、企业异质性、中心城市集聚效应、高铁开通等因素导致高校知识溢出效应存在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薛捷  
企业知识网络中知识内容的差异和知识来源的差异所构成的知识网络双重异质性会对企业产品创新带来影响。通过对珠三角地区313家创新型企业的实证分析显示:技术、市场和管理知识的获取水平对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三种异质性知识的获取水平还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正向的三阶交互作用;技术和市场知识来源的异质性除了正向影响产品创新绩效,还分别在技术和市场知识获取水平对于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表现出正向的调节效应;管理知识异质性在管理知识获取水平影响产品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表现出正向的调节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蓉  赵雪虹  祁丽  
知识溢出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要素的流动,从而使得上市零售企业吸收更多外部知识,而其将外部知识整合到内部后则有可能激发创新动力,实现创新效益的提升。但如果上市零售企业吸收强度过低,则难以有效理解外部知识,亦无法将其与内部知识进行整合并获得新知识,因而将抑制创新活动。基于此,本文将知识溢出划分为由地理邻近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以及由技术邻近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吸收强度视角下知识溢出影响上市零售企业创新效益的机制。结果表明:地理邻近知识溢出显著提升上市零售企业创新效益;技术邻近知识溢出显著降低上市零售企业创新效益;吸收强度负向调节地理邻近知识溢出与上市零售企业创新效益的关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国红  王瑜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为中国后发企业提供了创新追赶的重要机会。本文运用2015~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实证新技术变革背景下,公共知识溢出和合作知识溢出对后发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及中介作用机制,以及知识惯性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技术变革背景下,两种知识溢出对后发企业突破性创新均具有正向影响,知识深度在公共知识溢出与突破性创新间起中介作用,知识宽度在合作知识溢出与突破性创新间起中介作用,知识惯性负向调节公共知识溢出与知识深度间的关系,但在合作知识溢出与知识宽度间无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从知识溢出视角为新技术变革背景下中国后发企业的突破性创新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盛玉雪  刘秉镰  丁明磊  
本文结合区域产业数据和微观企业数据,利用两阶层线性模型,实证价值链片段化背景下知识溢出对提升企业创新的作用,认为区域多样化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低层级扎堆式"聚集和"锁定效应",区域专业化倾向于抑制企业创新,且生产与研发的错位会使摆脱"锁定效应"变难;研发环节知识溢出通过提高企业知识积累的产出弹性,生产环节知识溢出通过提高研发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促进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庄小将  
培育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主要表现形式,而企业是集群中最活跃的行为主体,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溢出、集群企业吸收能力是产业集群创新的关键要素。首先对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知识溢出、集群企业吸收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本文的研究要素,明确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针对当前集群企业的现实,从吸收能力视角提出了知识溢出支撑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跨越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吸收能力与集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跨越进行了分析,知识溢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成肖  
本文立足于小微企业贸易机会不断增加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等中国情景,采用CMES数据从小微企业层面考察进口对中国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小微企业进口对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被小型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获取。小微企业进口的创新效应主要体现为中间品进口对企业自主研发的促进作用,对技术引进的影响则不显著;中间品进口有助于企业形成新产品或新技术产出,而最终品进口有助于企业形成产品和技术外的其他方面创新。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联立方程组方法进行的传导机制检验表明,小微企业进口通过创新意识的提升与创新资源的改善正向影响企业创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新军  代春霞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将创新主体分为政府、企业和外资,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2002—2011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不考虑空间溢出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会被高估。政府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直接效应为负,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总效应显著为正;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外资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受空间权重矩阵的影响较大,但总效应显著为正。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涵  杨晓昕  
基于2000-2016年省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从整体、区域、产业3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异质性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差异化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地理经济矩阵下,各省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与人力资本空间相关性显著;整体、行业、区域维度上,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高端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与溢出效应,其空间间接效应均高于直接效应;低端人力资本普遍作用不显著,甚至可能产生一定逆向作用与溢出效应;男性人力资本比女性人力资本的促进作用更为普遍且强烈,尤其是男性高端人力资本。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吕新军  代春霞  
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将创新主体分为政府、企业和外资,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两方面考察了2002—2011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研发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中国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在不考虑空间溢出的情况下,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会被高估。政府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直接效应为负,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总效应显著为正;企业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都显著为正;外资研发投入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空间溢出效应受空间权重矩阵的影响较大,但总效应显著为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成  刘斌  
使用2003~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检验了外资进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Heckman选择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行业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的出口决定和出口强度都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外资企业出口对本国内资企业具有明显的信息溢出效应,并且对出口决定的影响要大于对出口强度的影响;外资进入行业带来的竞争效应和示范效应对出口强度的影响要大于对出口决定的影响;若考虑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异质性,则外资份额高的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出口决定和出口强度的正向作用均大于外资份额低的外资企业,且外资企业对劳动密集型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大于对资本密集型内资企业的出口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