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9)
2023(9513)
2022(7682)
2021(7132)
2020(5855)
2019(13190)
2018(13381)
2017(24063)
2016(13669)
2015(15671)
2014(16009)
2013(14903)
2012(13620)
2011(12472)
2010(12698)
2009(12094)
2008(12070)
2007(11439)
2006(10146)
2005(9082)
作者
(38491)
(32217)
(32077)
(30504)
(20421)
(15223)
(14467)
(12346)
(12274)
(11732)
(11022)
(10786)
(10558)
(10288)
(10131)
(9836)
(9432)
(9421)
(9334)
(9252)
(8299)
(7918)
(7842)
(7503)
(7364)
(7272)
(7114)
(7062)
(6552)
(6478)
学科
(46102)
经济(46011)
管理(43527)
(33974)
(29982)
企业(29982)
方法(16028)
中国(15927)
(15169)
(15139)
(13498)
业经(12732)
理论(12315)
(12259)
数学(12081)
数学方法(11891)
(11508)
教育(9835)
(9553)
银行(9534)
地方(9470)
(9287)
金融(9280)
(9167)
(8727)
(8710)
财务(8682)
财务管理(8660)
体制(8483)
农业(8357)
机构
大学(193222)
学院(189745)
(71074)
经济(69192)
管理(67110)
研究(64295)
理学(56382)
理学院(55716)
管理学(54563)
管理学院(54219)
中国(48925)
(41599)
(39085)
科学(37995)
(31732)
(31443)
(29675)
中心(29269)
财经(29076)
研究所(28311)
(27340)
师范(27034)
业大(26649)
北京(26157)
(26157)
(24848)
(23961)
农业(22992)
经济学(22201)
技术(21945)
基金
项目(121830)
科学(95089)
研究(94399)
基金(84949)
(73276)
国家(72594)
科学基金(61797)
社会(58474)
社会科(55025)
社会科学(55015)
(48976)
教育(46033)
基金项目(44117)
(40779)
编号(39984)
自然(37592)
自然科(36670)
自然科学(36658)
成果(36075)
自然科学基金(35994)
资助(33888)
课题(29899)
重点(28143)
(27893)
(27109)
(25628)
(25480)
项目编号(24767)
(24748)
(24704)
期刊
(87100)
经济(87100)
研究(60565)
中国(49690)
教育(34828)
(32963)
学报(30511)
(28027)
管理(27523)
科学(26319)
大学(24361)
学学(21740)
农业(18454)
技术(17485)
(17345)
金融(17345)
财经(15531)
图书(13717)
业经(13620)
(13472)
经济研究(12860)
问题(10933)
职业(10456)
书馆(10206)
图书馆(10206)
(10006)
(9322)
论坛(9322)
(9096)
科技(8684)
共检索到304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燕  
班集体作为我国高校独特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诸多制度要素(高等教育学年制、统包制和政治辅导制)构建基础上才得以确立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班集体所赖以存在的核心制度要素发生了变迁。从符应论分析我国高校班集体制度变迁的趋势,发现作为一种社会化体系班集体从基于社会控制的外化式模式向基于个体构建的内化式模式转变。而从个体身份认同理论分析则发现加强学生的集体性身份认同,帮助他们完成与群体和社会进程的意义连接,既是我国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教育目标,亦是我国高校班集体建设的路径选择的结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昕  
建国后,我国高等学校自主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政策认可到法律规定的过程。笔者认为,这一制度变迁的过程是由非正式制度转变为正式制度的过程;是政府和高等学校二者在政策层次、组织层次和操作层次上进行情人博弈的过程;是政府让渡的资源部分地被市场机制所替代,并逐渐形成"三角协调"(政府、高等学校、市场)的过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兵  张航空  陈谊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其中,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成为一个关键议题。文章认为,如果这一关键议题不搞清楚,势必会影响养老服务的路径选择,甚至影响所选择的养老服务的发展路线和发展道路是否顺畅。为此,文章结合已经出台的养老服务政策,首先,从社会政策理论的角度阐明在什么情况下要建立基本养老制度,以及社会福利体制与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关系;其次,对养老服务制度建设的意识形态理据和中国养老服务模型的选择进行阐述,据此提出混合经济的养老服务模型,认为必须建立基本养老制度,厘清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和界限;再次,提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政策框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争论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国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先后出现了市场依附于政府、"弱政府—强市场"和"强政府—弱市场"等多种模式。中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了政府与市场关系"强政府—弱市场"的独特模式,既明显区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弱政府—强市场"模式,也不同于同属于转轨国家的俄罗斯"弱政府—弱市场"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也推进了改革的进程与体制的完善,其形成有着植根于中国特点的体制基础、制度变迁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合理逻辑。在体制完善阶段,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改革目标是构建"强政府—强市场"模式,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征信  [作者] 闫晴   马苗  
随着技术治理理念的广泛推行,区块链赋能数据交易定价的技术优势日益凸显,可促进数据交易定价利益分配公平、优化数据交易定价秩序并提高数据交易定价的结果公信力。我国应依托区块链技术完善数据交易定价立法体系,提升参与主体能力,准确衡量数据真实价值,提高定价策略适用的科学性,重塑利益分配格局并确保风险预警的及时性,从而保障数据交易活动的高效运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璨  陈恩伦  
我国网络教育政策相继经历以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性政策为主,初步构建网络教育政策体系;以强制规范性政策为主,基本形成网络教育政策体系;引导性和能力建设性政策并举,创新发展网络教育政策体系的三阶段变迁历程。运用多源流理论探寻网络教育政策变迁机理发现,问题源流凸显网络教育待解决问题的变化,提供变迁的合理性基础;政治源流中国家战略的转变,营造变迁的良好政治环境;政策源流汇聚政策共同体的建言献策并促使政策制定者采纳,形成变迁的合法性依据。时下,应统筹规划、分层次完善网络教育政策体系,保障网络教育制度供给;细化网络教育政策微观内容,彰显网络教育政策对现实问题的观照;推动网络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从"成事"向"成人"回归,以立德树人、规范管理促进网络教育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潭  
本文依据变迁时序和表现形态建构了"政策时滞"、"政策博弈"、"政策演进"三个理论纲要,并在三个理论纲要下尝试性地提出了九个基本的理论命题。其目的在于揭示和阐述公共政策变迁的内在逻辑,同时也说明公共政策变迁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所建构变量系统的复杂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瑶瑶  孔祥智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关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不匹配的问题,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与整理进行区分,并从时间上进行分段,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激励以及限制流转发生的关键原因,但同时地方政府在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在不断加强促使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土地整理的产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瑶瑶  孔祥智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关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不匹配的问题,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与整理进行区分,并从时间上进行分段,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激励以及限制流转发生的关键原因,但同时地方政府在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在不断加强促使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土地整理的产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姜开宏  孙文华  陈江龙  
研究目的用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中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研究方法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过程中,建设用地价格的上升、农民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宪法秩序的改变,导致了农民对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流转权利的需求。农民采取黑市流转、变相流转等方式进行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地方政府有很强的改革意愿,突破了中央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限制;中央政府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供给的态度分为两个阶段在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之前,由于放开流转给耕地保护和国有土地市场带来冲击,不能推进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变迁;在地方政府自发制度创新之后,由于中央政府在地方推动的制度变迁中分享了收益,同时维持原有制度安排的成本太...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程瑶瑶  孔祥智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关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与集体建设用地整理不匹配的问题,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与整理进行区分,并从时间上进行分段,运用制度变迁理论进行分析,认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是激励以及限制流转发生的关键原因,但同时地方政府在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在不断加强促使了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土地整理的产生。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  
以陕西三个村落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村落变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村落变迁是由制度、市场与农业技术三大动力机制共同作用的;目前在陕西农村,主要存在三种类型的村落并且各自呈现不同的变迁状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汝刚  刘慧  沈桂龙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对各个产业都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融合力。利用人工智能改造传统农业,不仅是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重要选择,也是提升农产品质量与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全新的要素,具有通用型技术的基础设施外溢性特征,不仅能融合于资本、劳动要素中加强其功能与效用,还能重塑生产,极大地升级农业技术,增强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人工智能在改造融合我国农业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需要采取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土地流转、创新融合模式等措施,以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董储超  
《学位法》第四十条通过学术复核制度的创新设计,赋予学位申请人以学术复核权,但相关法律规范的非完备性导致学术复核权易受学位授予单位的实质限制,学术复核制度的非独立性风险由此显现。学术复核制度的独立性理论能够有效回应学术复核制度的理论争议,促使学位纠纷更好预防与化解,亦具备一定的理论和规范基础。全面建构学术复核制度的独立性理论,需要将保障学位申请人的程序主体地位作为逻辑前提,进而确保学术复核权的独立行使与学术复核程序的公正运转。应体系化设立完备的回避、学术复核办法制约以及评估审查机制,明确允许学位申请人寻求外部救济,相关救济机关应将学术复核程序是否具备独立性作为审查重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杜威漩  
农地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农地所有权属性及农业用途的前提下,在农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续期内,农地承包经营权以有偿的方式,依法、自愿地从一方农户转让给另一方农户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机制及制约农地流转的不同制度安排,提出实现农地顺畅流转就要构建包括农地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业投入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农地交易市场制度在内的制度支撑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