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0)
- 2023(14001)
- 2022(12098)
- 2021(11180)
- 2020(9500)
- 2019(21568)
- 2018(21306)
- 2017(40229)
- 2016(22570)
- 2015(25347)
- 2014(24867)
- 2013(24185)
- 2012(21799)
- 2011(19724)
- 2010(19360)
- 2009(17342)
- 2008(16805)
- 2007(14568)
- 2006(12437)
- 2005(10428)
- 学科
- 济(82036)
- 经济(81951)
- 管理(61736)
- 业(57229)
- 企(46880)
- 企业(46880)
- 方法(41008)
- 数学(36055)
- 数学方法(35686)
- 农(22087)
- 中国(21710)
- 财(20057)
- 学(19419)
- 业经(18312)
- 贸(16139)
- 贸易(16134)
- 地方(15831)
- 易(15669)
- 理论(15265)
- 农业(15093)
- 技术(14089)
- 环境(13650)
- 制(13108)
- 教育(12955)
- 和(12901)
- 务(12733)
- 财务(12674)
- 财务管理(12657)
- 企业财务(12000)
- 划(11704)
- 机构
- 大学(315199)
- 学院(310966)
- 管理(122135)
- 济(117414)
- 经济(114886)
- 理学(107832)
- 理学院(106626)
- 管理学(104450)
- 管理学院(103932)
- 研究(102206)
- 中国(71591)
- 科学(68118)
- 京(65854)
- 农(58066)
- 业大(53835)
- 所(51727)
- 财(50823)
- 研究所(48173)
- 农业(46251)
- 中心(45813)
- 江(43540)
- 财经(42179)
- 范(41822)
- 师范(41300)
- 北京(40759)
- 经(38581)
- 院(37064)
- 州(35507)
- 经济学(34943)
- 技术(33973)
- 基金
- 项目(225913)
- 科学(175827)
- 基金(162166)
- 研究(159901)
- 家(143928)
- 国家(142746)
- 科学基金(121593)
- 社会(98934)
- 社会科(93779)
- 社会科学(93752)
- 省(89956)
- 基金项目(87441)
- 自然(81987)
- 自然科(80123)
- 自然科学(80100)
- 自然科学基金(78654)
- 划(76005)
- 教育(75183)
- 资助(66185)
- 编号(64574)
- 成果(51358)
- 重点(50954)
- 部(48804)
- 创(47635)
- 发(47407)
- 课题(44958)
- 创新(44324)
- 科研(43960)
- 计划(42860)
- 大学(42195)
- 期刊
- 济(117674)
- 经济(117674)
- 研究(85913)
- 学报(58524)
- 中国(57241)
- 农(51068)
- 科学(49578)
- 大学(43364)
- 管理(41874)
- 学学(40364)
- 教育(40314)
- 财(36443)
- 农业(35944)
- 技术(25414)
- 融(20308)
- 金融(20308)
- 业经(19965)
- 财经(19613)
- 经济研究(19480)
- 业(18964)
- 图书(18561)
- 科技(17038)
- 经(16758)
- 业大(15846)
- 版(15720)
- 问题(15596)
- 技术经济(14283)
- 理论(14167)
- 资源(13665)
- 商业(13367)
共检索到430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罗瑾琏 刘志文 钟竞
高校海归人才是海归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科研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以高校海归人才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12位高校海归人才的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提取高校海归人才归国适应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关系与效应,对其共性进行总结,并采用"建构式解释"建立整体结构,最后得出3项研究推论和归国适应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模型构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凌峰 赵青 欧阳硕
对上海129名归国2年以内的海归知识员工进行工作适应、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绩效的调查,统计分析表明:上海海归知识员工归国适应总体水平较高,其中"工作期望"、"对国外生活适应状况"等因子,对海归归国适应有显著影响;海归知识员工归国适应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并与工作绩效呈正相关。
关键词:
归国适应海归 知识员工 工作满意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曦如 林道谧
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海归人才和海归创业企业的促进作用和巨大贡献。然而,由于海归人才在海外学习和工作期间受海外环境的影响较大,当他们回国发展时需要重新适应国内环境,从而更好地为产业服务。试图探究移动互联网产业中海归人才和海归创业企业在适应国内环境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及可能的应对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海归人才 环境适应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怡安
本文通过对全国各省市1212份海外人才回流的有效问卷分析以及相关访谈,摸清了海归在所属行业、受教育年限和就业单位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由此进一步分析了海归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就目前情况而言,海归引进回国的技术不是国际最新的,但因该技术在中国处于短缺状态,海归进行知识溢出效果尚好。(2)海归在海外获取的最新技术思路以及与国际始终保持接触这两种核心能力对其所在公司的贡献最大。(3)海归回流技术进步效应存在滞后性;进一步得出海归回流技术进步效应受本土人力资本水平影响,且当前绝大多数省份与国内外的技术差距和海归技术进步效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仍然位于倒U型曲线的正相关段。
关键词:
海外人才 回流 调研状况 技术进步效应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颖 张宇 李曙光
为追求更高的科研平台和成就,我国高校海归人才出现了再归海现象,自我价值实现成为高校海归人才工作的关键动力,是高校对其进行组织管理的关键。能力和重要性是自我价值感的两个主要来源,知识创新绩效是形成海归人才个体能力感的主要因素,组织归属感则是体现海归人才在高校组织中重要性和良好成员关系的关键要素,结合呼唤型工作价值取向研究,建立起知识创新与组织归属感对自我价值感的交互作用模型。通过对50余所高校中348名海归人才的问卷调查,运用MPLUS全模型路径回归分析发现:持有呼唤价值取向的高校海归人才具有更高的知识创新绩效及自我价值感,组织归属感越强则呼唤价值取向、知识创新对其自我价值感的促进作用越大。因此,高校一方面要发现、培养海归人才工作中的呼唤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要通过社区、人际关系网络增强海归人才对高校的情感依赖即组织归属感,才能有效地促进其自我价值实现,吸引、保留高层次海归人才。
关键词:
呼唤价值取向 组织归属感 自我价值感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新荣
随着全球经营活动竞争的日趋激烈,外派管理的有效性逐渐成为国际商业运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外派人员归国适应的影响因素分析,从组织支持的角度提出外派人员归国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关键词:
跨国公司 外派人员 归国适应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曦如
探讨了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合作机制问题。在移动互联网产业,海归人才需要和本土人才进行对接合作,从而帮助海归人才克服本土挑战,更加有效地发挥其海外优势;同时,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也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存在多维度的资源和能力互补。本文还就促进移动互联网产业海归人才和本土人才的深化合作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海归人才 人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林道谧 路江涌
建设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海归人才更好地发挥其国际知识积累优势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海归人才对国内环境的评价,并参考海外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经验,提出了优化移动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环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海归人才 创新创业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杨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学成归国成为海外学子的选择。本文概述了归国人员近年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文化冲击与归国文化冲击理论及总结归国人员再适应问题的国内研究现状,梳理归国人员文化再适应问题研究理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归国人员 文化再适应 归国文化冲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昆峰 刘佳辰
"留学报国"是新时代赋予留学生的使命,这一使命的发挥与国内劳动力市场对留学者的评价有密切关联。本文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讨论了本科生出国读研后回国学生与本国读研学生的就业起薪差别问题。利用OLS与Heckman两步估计方法,发现出国读研学生的就业起薪比国内读研学生高约25%且差异显著。揭示了国内外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差距是解释出国留学工资溢价的原因。本文首次在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利用追踪数据实现了对出国读研教育收益的准确度量及机制解释;得出的结论对我国加强"留学报国"的倡导,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提高国内研究生教育质量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出国留学 就业起薪 教育质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孙早 刘坤
海外人才的流入是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现有文献不同,本文利用2000-2010年间的分省数据,刻画了海归人才在国内学术市场与国外学术市场上对本土人才产出水平的效应。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如果海归人才在细分领域内的竞争优势相对较小,海归人才的流入将对本土人才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如果海归人才在细分领域内的竞争优势相对较大,将有可能对本土人才的成长产生抑制效应,该领域的创新贡献主要由海归人才完成。本文的工作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新时期国家人才队伍建设政策的一些重要变化,即在出台引入海归的"千人计划"之后,很快又出台了培养本土人才的"万人计划"。
关键词:
本土人才 海归人才 竞争效应 挤出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灵新
本研究以Hofstede的文化维度为视角,考察了高校"海归"教师在旅居国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回国之后在工作中经历的跨文化逆向性适应过程,试图探寻高校"海归"教师心理不适应背后的文化根源。根据理论研究提出三点假设,并用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客观论证假设、得出推论,探讨不同文化价值观对跨文化逆向性适应所带来的影响,探索高校"海归"教师在逆向性适应中的应对策略,从根本上帮助这一群体尽快完成归国工作后对国内文化、社会、学术环境的再适应,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谢圆圆 马凌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型人才成为影响区域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论文以广州市的海归知识移民为例,从地方嵌入的理论视角,探讨其是否有效融入地方发展的状况,并在构建量表的基础上分析其地方嵌入的关键维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海归知识移民的地方嵌入是一个多维度过程,包括工作嵌入、社会关系嵌入、文化嵌入与情感嵌入等4个方面;(2)不同类型海归知识移民在4个维度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嵌入水平,在情感、工作与文化层面的嵌入程度较高,与地方的社会关系嵌入的程度相对较低;(3)海归知识移民地方再嵌入的过程、模式与程度等可看作是个体特征、流动特征、工作与经济以及非工作的生活与环境等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海归知识移民回流嵌入的视角对移民与地方的互动进行评估分析,可以更深入理解知识移民回流适应的多维层面,并为国家人才政策制定和地方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启示建议。
关键词:
海归知识移民 回流 地方嵌入 广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留学人员情况调查及归国工作意向研究》课题组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反映了目前在美国、加拿大、德国留学的我国部分留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归国工作的意向,并据此对我国派遣留学生的工作提出了几点政策性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邵金菊 刘冬林 张少杰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成为最稀缺的国际资源。如何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归国服务,已经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宁波主导产业近几年引进归国留学人才的情况和未来需求趋势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
归国留学人才 主导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