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3)
- 2023(9799)
- 2022(8431)
- 2021(8281)
- 2020(6725)
- 2019(15965)
- 2018(15442)
- 2017(28775)
- 2016(15951)
- 2015(18267)
- 2014(17945)
- 2013(16534)
- 2012(14959)
- 2011(13058)
- 2010(12704)
- 2009(10907)
- 2008(10108)
- 2007(8613)
- 2006(6998)
- 2005(5731)
- 学科
- 济(56587)
- 经济(56530)
- 管理(38768)
- 业(35737)
- 企(27682)
- 企业(27682)
- 方法(27570)
- 数学(25299)
- 数学方法(24839)
- 农(16119)
- 地方(15936)
- 中国(15144)
- 财(13527)
- 教学(12981)
- 理论(11696)
- 农业(11449)
- 业经(11081)
- 教育(10179)
- 贸(9821)
- 贸易(9817)
- 学(9557)
- 易(9458)
- 务(8598)
- 技术(8578)
- 财务(8563)
- 财务管理(8544)
- 环境(8522)
- 和(8399)
- 地方经济(8237)
- 企业财务(8122)
- 机构
- 大学(199883)
- 学院(199245)
- 管理(75606)
- 济(74179)
- 经济(72674)
- 理学(66272)
- 理学院(65422)
- 管理学(63851)
- 管理学院(63458)
- 研究(60108)
- 京(43742)
- 中国(42290)
- 科学(37145)
- 江(34808)
- 范(33012)
- 财(32768)
- 师范(32699)
- 中心(29886)
- 业大(28895)
- 农(27525)
- 所(27107)
- 财经(26877)
- 北京(26272)
- 师范大学(26090)
- 研究所(25052)
- 经(24630)
- 州(24044)
- 技术(23913)
- 经济学(22881)
- 院(22600)
- 基金
- 项目(144787)
- 科学(114683)
- 研究(112500)
- 基金(101896)
- 家(86656)
- 国家(85884)
- 科学基金(75918)
- 社会(68885)
- 社会科(65275)
- 社会科学(65259)
- 省(59153)
- 教育(57328)
- 基金项目(54979)
- 划(48994)
- 自然(48378)
- 编号(47933)
- 自然科(47270)
- 自然科学(47261)
- 自然科学基金(46375)
- 资助(40691)
- 成果(38683)
- 课题(34060)
- 重点(33043)
- 部(32412)
- 发(31510)
- 创(30985)
- 大学(29239)
- 项目编号(28848)
- 创新(28802)
- 教育部(28742)
共检索到286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帆
作为海归博士回国就业的主要平台,高校承担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职能使法学专业海归博士面临“再本土化”的过程。基于江浙京粤地区的调研发现,法学专业海归博士教育教学“再本土化”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阵痛期、瓶颈期与分化期。法学专业海归博士回国任教后的教育教学困境使高校对其青睐程度骤减。与本土博士相比,法学专业海归博士并不一定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反而历经更为漫长的阵痛期与瓶颈期。为了激发法学专业海归博士的教学潜能,海归博士应当将学缘优势与本土问题意识融合,依托比较法学研究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高校也应当构建常态化教学考核机制。
关键词:
海归博士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比较法学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廖宏建 张倩苇
SPOC在提升教学质量上的张力及在高校逐步深入的应用,使得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胜任力模型揭示SPOC混合教学能力中获得高绩效所必需的深层次、稳定的特征及其组织结构,并在界定SPOC优质教学绩效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文献回顾、专家咨询以及对9名绩优组和6名绩平组教师关键行为事件访谈内容的编码和统计分析,构建了SPOC混合教学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包含三项基准性胜任特征:专业知识、讲授能力、信息素养,13项鉴别性胜任特征:成就动机、课程设计、评价素养、团队协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巩华锋 吴雪萍
职业本科高校教师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职业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对职业本科高校教师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质性分析发现,由于规则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佳、在职研修不足和机制运行不畅等原因,目前在职业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着专业思想困惑、专业知识局限、专业能力不足和专业情意受挫等困境。为促进职业本科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各利益相关方应完善职业本科高校师资制度,合理配置校企资源,强化职业本科高校教师的在职研修,建构多方合作育师工作体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迪
<正>“档案法学”是指由法学、档案学相结合形成的复合型学科,它以档案管理思想、理念、途径等为基础,系统性研究法规的产生、演变及实施等现象。在法学专业教学实践场景中,需要明确档案法学具有双重属性,既可以把它纳入法学研究的范畴,也可以视为档案学框架下的组成部分,但无论如何看待,档案法学都处于“分支”的地位,而法学、档案学都处于“整体”的地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欧小庆
高校教师既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育者,又是提高自身修养、促进自我发展的受教育者,其专业发展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对专业新知识进行系统自觉的研究,不断拓展专业内涵和专业能力,从专业新手到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达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新形势下,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在强化职业认识、提升教师的专业凝聚力以及创新教师评价机制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
关键词:
高校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评价 职业倦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霍艳梅 孙淑云
高校法学教育为培养法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法学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出现了一些问题,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令人担忧,传统的单纯课堂讲授方式已日益显现弊端。推行法学实践教学势必成为法学教学改革的突破点。文章从高校法学专业的现状出发,论述了实施法学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必要性。
关键词:
法学教育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浩波 李凌霄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是满意度评价以及各因素相关关系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基于研究的已有成果和特点,借鉴扎根理论方法,对18位高校教师的访谈数据进行质性分析,确定了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层次结构模型,发现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由日常管理、主体意识、文化感知、基础条件和发展空间5个宏观因素、27个直接因素以及293个原始概念组成。各因素还受到教师性别、职称以及教师所在高校层次等外生变量的影响,这些外生变量将高校教师区分为不同的群体,各个影响因素在以外生变量区分的群体上存在差异。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工作满意度 扎根理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元真
在历史的变革中,教学与科研已成为高校的两大重要职能。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高校对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发展的中流砥柱,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笔者剖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状态,分析了现阶段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并结合外部环境探讨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青年教师面临的发展困境。针对此现状,在"自身"层面上,青年教师应合理定位自身角色,促使教学、科研平衡发展;在外部环境层面上,学校应在资源配置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全面助力青年教师发展。
关键词:
“双一流” 教学 科研 高校青年教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闻钟 郭岚 廖方伟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高校知识管理的关键。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隐性知识的传播者、接受者以及传播渠道共同构成的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而传播者的传播水平、接受者的接受能力以及传播的渠道正是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流程的桎梏。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除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困境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
大专院校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 隐性知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文敏
民办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的必要条件。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面临着社会场景中的职业身份不清晰、学校场域的教师角色冲突以及职业实践中话语权受限等三重困境。为化解这三重困境,民办高校要正确对待学校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以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学术认同;重塑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用话语权增加教师的学校认同;优化学校的组织生态,提升教师对教育职业的归属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封云 黄宏晖 刘石柱
伴随高等教育课程研究体系日益完善,教师相关课程研究课题逐渐增多,而这一系列课题研究的关键在于了解教师的课程权力。教师的课程权力大小与高校的课程教学水平存在紧密联系,唯有不断强化教师的课程权力,才能持续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然而,基于课程场域视角来看,目前高校课程权力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课程惯习使得教师忽视了课程权力发挥,资本积累不足制约了教师课程权力发挥,以及课程机制不完善阻碍了教师课程权力发挥。为此,高校应当改善教师课程惯习机制,丰富课程实践形式,促进资本积累,优化课程体制。
关键词:
课程场域 高校教师 课程权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利 王千
促使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是丰富教育资源、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现实情境中,依附于教师个人身上的隐性知识共享面临诸多困境,严重影响教师个体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从个体、组织、技术、文化与机制五个层面入手,探讨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的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共享 转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晓雅
"教授治校"的历史积淀和制度供给能力的增强,使高校教师在决策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日益凸显。但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结构性失衡、利益群体的分化以及教师内在角色的冲突,影响教师决策参与机制的建构。建立健全决策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反馈机制,构建网络化的决策参与机制以拓宽教师的决策参与面,是高校教师参与决策机制创新的现实取向。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决策参与 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强 龚春明
境遇式教学模式主张教学活动的过程化与多元化,要求赋予教师教学自主权,但有一些制约教师自主权的现实因素,包括教师知识储备不足、教学活动深受死板条文限制、教学过程苦受官僚作风干扰,应不断增强教师知识储备,赋予教师积极教学自主权,保障教师消极教学自主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曹如军
高校教师在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时,时常面临复杂交错的选择难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等重要,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不可或缺。为理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校应以教师评价为指引,借助分类设岗、分别评价的方式,引导不同岗位的教师有侧重地从事不同性质的、高水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学与科研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