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75)
2023(3000)
2022(2456)
2021(2388)
2020(2028)
2019(4388)
2018(4411)
2017(8210)
2016(5022)
2015(5417)
2014(5317)
2013(4614)
2012(4197)
2011(3790)
2010(3880)
2009(3570)
2008(3689)
2007(3447)
2006(3117)
2005(2762)
作者
(12042)
(10150)
(10047)
(9838)
(6261)
(4767)
(4621)
(3873)
(3828)
(3686)
(3389)
(3383)
(3187)
(3170)
(3134)
(3094)
(3047)
(3014)
(3006)
(2849)
(2650)
(2487)
(2464)
(2355)
(2284)
(2273)
(2271)
(2232)
(2105)
(2006)
学科
(15522)
经济(15513)
管理(13981)
(10756)
(9663)
企业(9663)
方法(6406)
(5849)
数学(5540)
数学方法(5503)
中国(5289)
(5245)
结构(4888)
(4772)
(4406)
工作(4256)
产业(4095)
教育(4048)
体制(4011)
(3931)
财务(3931)
财务管理(3919)
企业财务(3844)
业经(3635)
地方(3353)
(3189)
理论(3005)
产业结构(2924)
学校(2897)
(2528)
机构
大学(65617)
学院(62196)
(23535)
经济(22998)
管理(21492)
研究(20192)
理学(18583)
理学院(18369)
管理学(17873)
管理学院(17767)
中国(14627)
(13393)
(12673)
科学(11575)
(10125)
师范(10024)
(9844)
财经(9711)
(9506)
中心(8822)
(8801)
(8688)
研究所(8546)
业大(8523)
北京(8346)
(7929)
经济学(7699)
(7676)
师范大学(7523)
财经大学(7260)
基金
项目(40452)
研究(32216)
科学(31694)
基金(28085)
(23577)
国家(23371)
科学基金(20254)
社会(20205)
社会科(19111)
社会科学(19103)
教育(16523)
(16471)
基金项目(14647)
编号(13457)
(13317)
成果(12973)
自然(11920)
自然科(11620)
自然科学(11617)
自然科学基金(11426)
资助(11258)
课题(10248)
重点(9475)
(9242)
高校(9040)
项目编号(8747)
大学(8720)
(8663)
(8632)
(8436)
期刊
(26625)
经济(26625)
研究(20435)
中国(14907)
教育(13696)
(10674)
学报(9927)
管理(8553)
大学(8457)
科学(8293)
(7867)
学学(7061)
图书(5922)
财经(5265)
农业(5235)
(4922)
金融(4922)
(4649)
书馆(4497)
图书馆(4497)
经济研究(4397)
技术(4369)
业经(3902)
问题(3523)
(3459)
高等(3433)
财会(3159)
职业(2916)
成人(2883)
成人教育(2883)
共检索到95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卫星  
2007年,吉林大学的"债务门"事件引起了各界对国内高校债务问题的关注。北京大学一个课题组对中央直属76所高校财务状况的分析报告称,截至2005年年底,央属76所高校的贷款总额已达336亿元,平均每家约4.4亿元。有关人士更是指出,部分高校将会因为贷款问题而破产。高校的债务问题与高校扩招、高校合并、征地扩建是有直接联系的,但仅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淑华  
本文通过对我国自愿性审计需求市场缺失的具体原因分析,提出在目前情况下,培育自愿性需求市场的关键环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展开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律制度等具体措施,以增强高质量独立审计的自愿性市场需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文寅  
本文认为,信用是市场交易的基本要素,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润滑剂,信用缺失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影响极大。导致信用缺失的原因很多,而信息不对称就是一个难以完全消除的原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之一就是加大了实际交易费用,甚至使交易者因惧怕高额交易费用而放弃交易,导致社会福利无从增加。文章提出,为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完善信用市场,必须进行信用主体、社会和政府三方面的信用建设,促进信用主体采取相应的自助与自救措施矫正信息不对称程度,取得互利的信任;加强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尤其是信息中介机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以政府为主导,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参与下,促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彦兴  
诚信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是会计工作的"通行证",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随着安然、世通、施乐等一系列大型上市公司造假丑闻的接连曝光,华尔街股市随之大震荡,美国会计陷入信用沼泽,而在银广夏事件后,中国会计也面临诚信危机,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会计诚信问题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其成因何在以及如何解决此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暇  杨影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其实是一项实践活动,其是否具有实效性是衡量和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实现其实效性也是开展此项实践活动的出发点、目标和归宿。如果教学效果缺少实效性,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将毫无意义。因此,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缺失的原因意义重大。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角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缺失的原因,其原因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没有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协同规律、自我统一规律、过程充足规律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郭军洋  杨青  
研究提出"高校教师育人功能缺失"这一命题,描述高校教师育人功能缺失的主要表现,剖析高校教师育人功能缺失的主要原因,如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高校育人理念存在偏差、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的缺失等。并提出解决高校教师育人功能缺失的对策和建议:倡导"全员育人"的理念、制定合理的教师育人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教师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强化受教育者的监督职能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士元  苏昀  
学生权力是指学生或学生组织基于自身资源,依据法规保障实现自身及相关权利的能力。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权力处于缺失状态,表现为大学生权力意识薄弱,学校管理参与少,权利救济途径不畅通。其主要原因是传统文化承袭使学生公民意识形成滞后,学生权利保障和权力行使体系不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轻视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及学生组织缺乏维权的意识和能力。构建高校学生权力保障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及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世忠  唐际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高校公民教育缺失。本文从教育操作层面对高校公民教育缺失原因进行了探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申辉  
人文关怀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的,又是对大学生进行感化和教化的有效形式。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人文关怀缺失问题,过于依赖灌输式教育,忽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素养的培育;道德实践片面重视形式,忽视大学生主体地位。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突破"灌输型"教育观,密切依靠大学生,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纯粹管理型"育人观,服务大学生,为大学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突破"知识技术型"人才观,全面发展大学生,涵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维俭  董仁忠  
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全面审视公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现状,深入剖析公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缺失及其危害,可以为完善高职院校法人治理结构提供重要的依据。现行公立高职院校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存在如下缺失:办学自主权未能落实,法人财产权制度不健全;权力过于集中,行政权力当道,学术权力式微;党政不甚协调,组织机构臃肿,行政人员过多;未形成行业企业有效参与高职院校治理的机制;领导干部选任官员化,各项决策缺乏有效监督。本文具体分析了这些缺失的表现、危害及成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同济大学课题组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民办特点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面临的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旨在规范大学与政府、社会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独立学院完善治理结构、改善结构治理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一大任务。本文通过审视独立学院治理结构的缺失现象,分析症结所在,探究调适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吕俊藏  
本文从伦理、经济、法律三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诚信纳税缺失的原因。文章认为,纳税人首先是一个“社会的人”,社会的文化背景以及传统习惯会影响其对善恶的判断,进而形成指导其行为的道德意识;同时纳税人又是一个“理性的人”,社会的经济、法律制度以及税收征管手段的强弱都会对其经济行为产生制约或推进作用。因此,构建诚信纳税体系须从多方面入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