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1)
- 2023(10076)
- 2022(9114)
- 2021(8813)
- 2020(7418)
- 2019(17261)
- 2018(17439)
- 2017(33459)
- 2016(18741)
- 2015(21402)
- 2014(21438)
- 2013(20915)
- 2012(19087)
- 2011(17044)
- 2010(17109)
- 2009(15541)
- 2008(15192)
- 2007(13513)
- 2006(11969)
- 2005(10340)
- 学科
- 济(68041)
- 经济(67865)
- 管理(52956)
- 业(48066)
- 企(41201)
- 企业(41201)
- 方法(32730)
- 数学(26786)
- 数学方法(26413)
- 农(19462)
- 中国(19284)
- 财(17681)
- 业经(16462)
- 学(16018)
- 理论(14751)
- 地方(14128)
- 制(13856)
- 和(13606)
- 教育(13276)
- 农业(12516)
- 贸(11529)
- 贸易(11524)
- 务(11287)
- 财务(11220)
- 财务管理(11195)
- 易(11165)
- 技术(10791)
- 环境(10609)
- 企业财务(10603)
- 银(9734)
- 机构
- 大学(261782)
- 学院(256830)
- 管理(103644)
- 济(94677)
- 经济(92118)
- 理学(89538)
- 理学院(88543)
- 管理学(86860)
- 管理学院(86406)
- 研究(83336)
- 中国(60531)
- 京(56418)
- 科学(52982)
- 财(44597)
- 所(41858)
- 农(39150)
- 业大(38483)
- 江(38060)
- 中心(37880)
- 研究所(37853)
- 范(37094)
- 师范(36830)
- 北京(36240)
- 财经(35453)
- 经(32035)
- 州(31505)
- 农业(30217)
- 院(30112)
- 师范大学(29406)
- 技术(27061)
- 基金
- 项目(175354)
- 科学(136820)
- 研究(132092)
- 基金(124420)
- 家(106675)
- 国家(105696)
- 科学基金(90982)
- 社会(80859)
- 社会科(75565)
- 社会科学(75537)
- 省(69570)
- 基金项目(67022)
- 教育(62131)
- 自然(59237)
- 划(58107)
- 自然科(57817)
- 自然科学(57804)
- 自然科学基金(56735)
- 编号(56092)
- 资助(51231)
- 成果(47393)
- 课题(38860)
- 重点(38717)
- 部(38426)
- 发(36427)
- 创(36199)
- 项目编号(34951)
- 大学(33834)
- 创新(33463)
- 科研(33453)
- 期刊
- 济(108013)
- 经济(108013)
- 研究(78440)
- 中国(52712)
- 学报(40282)
- 教育(39207)
- 管理(37337)
- 科学(36578)
- 农(35790)
- 财(33654)
- 大学(30898)
- 学学(27860)
- 农业(25147)
- 技术(21837)
- 融(19445)
- 金融(19445)
- 图书(18913)
- 业经(17441)
- 财经(16839)
- 经济研究(15331)
- 经(14214)
- 问题(13841)
- 理论(13762)
- 科技(12791)
- 书馆(12783)
- 图书馆(12783)
- 实践(12761)
- 践(12761)
- 情报(12014)
- 业(11926)
共检索到379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任建通 冯景
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社会失信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诚信和道德问题,更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高校毕业生在就业中的社会失信行为具体表现在信息控制、身份管理以及任意违约等行为。文章分析了造成失信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于失信成本(C)的降低、失信收益(Q)的提高、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失衡、工具理性的驱动。同时,从高校、家庭及社会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社会失信 诚信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玉运 贾治辉
高校毕业生存在焦虑、自卑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重点分析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对策,以期对毕业生心理问题的矫正有所裨益。
关键词:
高校 毕业生 心理问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小辉
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契合度与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有效信息途径。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存在市场缺位,独立的教育评估机构发展不成熟,评估主题不够明确,用人单位参与意识不强,忽视外延性评价等问题。鉴于此,构建了高校毕业生社会评价的基本架构和指标体系及其社会评价的运行机制,以期架构高校、人才市场和社会评价三者之间循环反复、螺旋上升的动态运行体系。
关键词:
毕业生 社会评价 架构 运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向前
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群体中有相当部分是选择性待业。选择性待业分为理性选择和无奈选择两种类型,他们的选择有着心理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政府和高校应对这一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强对他们的个性化教育、引导和跟踪服务。
关键词:
高校 毕业生 选择性 待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莹 武毅英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3年12月近年来,在劳动力市场分割明显与就业难度日益加大的双重影响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已不仅限于传统的"体制内"就业,出现了向不同行业和区域流动的趋势。高校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趋势对人力资源的初次配置(流动)结构产生了影响并形成了最初的社会分层,即:毕业生通过就业市场被配置到各个行业,进而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浩 李晓华 尤永红
对全国12所民族高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就业结构性矛盾较突出、部分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期望与现实差距大、弱势毕业生群体求职难度大。民族院校应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引导,切实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加大帮扶力度,促进政策落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俊玲
毕业生信息反馈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简要梳理毕业生信息反馈工作开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信息反馈调查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高校毕业生信息反馈的途径:进一步完善跟踪手段;调查内容和指标体系要科学合理;加强对用人单位信息反馈的调查;建立信息反馈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信息反馈 用人单位 教学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本文利用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以"毕业时的就业状况"、"月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作为衡量求职结果的"产出"指标,以求职渠道、求职次数、求职费用和学用结合状况作为衡量求职行为的"投入"指标,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效率问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多利用学校、亲朋好友、网络、专门性人才招聘会获取就业信息,找学用结合紧密的工作,注重针对性地求职,合理配置各项求职费用,有利于提高求职成功率,找到收入较多、满意度较高的工作。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求职效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莉萍 丁小浩
本文以2003、2005、2007和2009年即将离校的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他们在工作找寻中所感受到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作用,探讨人力资本和社会关系对毕业生工作找寻中所发挥的作用、变化趋势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毕业生将工作能力视为影响求职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和专业的传统地位则有所动摇。而随着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关系对工作找寻的重要性程度日益凸显,尤其是那些人力资本存量较低的毕业生,将社会关系视为对较低人力资本的补充。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求职 人力资本 社会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中超 岳昌君
基于全国高校毕业生2007年、2011年和2013年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学历层次和专业领域对高校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发现,学历层次和专业领域是影响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因素,硕士毕业生、理工类专业的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回报高于本专科毕业生、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生;没有足够证据表明与本科毕业生相比,家庭背景对硕士毕业生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要弱,但专业领域能调节家庭背景对初职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为维持阶层优势或实现向上流动,不利家庭出身的学生一般会通过追求研究生学历或选择求职时容易摆脱家庭背景束缚的理工类专业来实现,而优势家庭的教育策略则更加多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付卫东
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的目的是弥补农村教师资源短缺,改善农村教师结构和素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本文指出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紧缺学科师资依然严重短缺、利益相关者间存在博弈、相关配套政策不到位导致与支教生服务期满后的去向问题难以确定等问题,并建议要改进遴选办法、创建"选择性激励制度"和重视完善支教生就业工作等相关配套政策。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农村支教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谭永生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存在的覆盖面窄、保障层次低、失业救助被动消极、保障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以公平与效率兼顾为原则,提出了加快完善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失业保障 就业培训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军 杨宝泉 董丁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