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0)
- 2023(11078)
- 2022(9375)
- 2021(8599)
- 2020(7501)
- 2019(17088)
- 2018(16563)
- 2017(30631)
- 2016(17855)
- 2015(20054)
- 2014(20163)
- 2013(19650)
- 2012(18443)
- 2011(16724)
- 2010(17053)
- 2009(15656)
- 2008(15936)
- 2007(14738)
- 2006(12641)
- 2005(11180)
- 学科
- 济(66464)
- 经济(66384)
- 管理(47594)
- 业(43779)
- 企(34560)
- 企业(34560)
- 方法(33276)
- 数学(29542)
- 数学方法(29239)
- 农(19104)
- 中国(17835)
- 财(17778)
- 学(17389)
- 贸(14208)
- 贸易(14201)
- 业经(14022)
- 易(13787)
- 制(13354)
- 农业(12759)
- 地方(12283)
- 教育(12140)
- 理论(11119)
- 务(10736)
- 财务(10719)
- 财务管理(10689)
- 银(10251)
- 和(10228)
- 银行(10180)
- 企业财务(10112)
- 环境(10073)
- 机构
- 大学(264713)
- 学院(257316)
- 济(98525)
- 经济(96233)
- 管理(93196)
- 研究(90313)
- 理学(80958)
- 理学院(79913)
- 管理学(78140)
- 管理学院(77689)
- 中国(64515)
- 科学(60349)
- 农(57375)
- 京(56009)
- 所(48154)
- 业大(47402)
- 农业(46073)
- 财(44782)
- 研究所(44460)
- 中心(41104)
- 江(40581)
- 范(35983)
- 财经(35655)
- 师范(35457)
- 北京(34518)
- 经(32369)
- 院(31987)
- 州(31720)
- 农业大学(30796)
- 经济学(30455)
- 基金
- 项目(176611)
- 科学(136059)
- 基金(125893)
- 研究(121721)
- 家(113410)
- 国家(112452)
- 科学基金(93593)
- 社会(74975)
- 省(70995)
- 社会科(70877)
- 社会科学(70851)
- 基金项目(67552)
- 自然(63373)
- 自然科(61940)
- 自然科学(61907)
- 自然科学基金(60849)
- 划(60558)
- 教育(58780)
- 资助(51055)
- 编号(48555)
- 重点(40827)
- 成果(40178)
- 部(38618)
- 发(37438)
- 创(36917)
- 计划(35611)
- 科研(35222)
- 课题(34987)
- 创新(34504)
- 大学(33285)
- 期刊
- 济(103997)
- 经济(103997)
- 研究(72102)
- 中国(55062)
- 学报(53813)
- 农(50088)
- 科学(44060)
- 大学(39036)
- 学学(36159)
- 财(35121)
- 教育(35005)
- 农业(33760)
- 管理(30599)
- 技术(19971)
- 融(19805)
- 金融(19805)
- 业(18677)
- 财经(17647)
- 业经(16582)
- 经济研究(16574)
- 图书(15452)
- 版(15412)
- 经(15150)
- 业大(14386)
- 问题(13952)
- 科技(13000)
- 技术经济(12439)
- 农业大学(12255)
- 理论(11762)
- 贸(11601)
共检索到377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于洪霞
本文使用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研究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实际学历与工作所需学历的匹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总体来说,样本中约有57%的高校毕业生工作所需学历与自身学历相符,在剩余毕业生中,向上错配和向下错配的比例相当,不能认为存在过度教育。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学校类型和学科门类等是影响学历匹配情况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专业不匹配和学历不匹配同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本文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和调整学科结构是改善学历错配情况的有效措施。研究还表明,各影响因素对向上错配和向下错配的作用具有非对称性,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考虑到这种差异。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学历匹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扬 吕杰 钟声华
运用量化研究方法分析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中的学用匹配状况,结果发现: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学用不匹配程度较高;毕业生学用匹配受其实习经历的影响显著;毕业生学用匹配受学科专业的影响显著;毕业生的学用匹配状况、所在地区以及个人特征等方面的因素均对其工资收入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高职高专院校 毕业生 学用匹配 影响因素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范皑皑
本研究利用2003-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和就业状况,发现毕业生面临的是一个岗位实际技能需求有所降低但入职学历门槛不断提升的市场,所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向下职位挤压和过度教育。研究还进一步分析了过度教育发生的原因,发现追随性求职策略导致能力较弱的毕业生没有竞争优势,进而不能获得适度匹配的岗位;专业人力资本不足的毕业生需要更多的教育信号来证明个人能力,也因此而发生过度教育;更多的教育还可能成为弱势家庭子女弥补家庭社会经济资本不足的一项工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刚 王海英
利用2015年高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的数据,对毕业生工作流动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工作流动的平均次数为1.19次,在教育背景上呈现出弱者流动多、强者流动少的特征,即专科和本科高于硕士和博士,高职高专和普通本科高校高于"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在专业类型上表现为硬学科流动少、软学科流动多的特点,即专业技能取向的学科(工科、理科)低于注重通用性能力发展的学科(人文、社科);在制约因素方面,劳动力市场分割、人力资本拥有量和个体能力等变量是影响毕业生工作流动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扬
本研究运用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毕业生专业与工作匹配的状况、影响因素及工资效应等。研究发现近三成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专业与工作匹配受专业本身的影响,即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匹配可能性有显著差异;专业与工作匹配还受到性别、学校特征以及实习经历等因素的显著影响;专业与工作不匹配会给毕业生带来工资效应。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匹配问题为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专业 工作 匹配 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欧阳小迅 黄福华
以物流产出距离函数为分析框架,提出并定义物流匹配效率的概念,运用中国30个省市地区1999—2008年相关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非参数的生产前沿面函数模型,对中国地区物流匹配效率进行全面测算,同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间物流匹配效率的差异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物流业整体效率并不高,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整体水平偏低;中国东、中、西部的物流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依次降低,且差异明显;在物流匹配效率的影响因素中,地区人均资本、所有制结构、物流业人力资本质量及专业化程度表现出显著正效应。实现物流匹配效率的提升,必须在持续投资的基础上,实现管理的完善及配套资源的及时跟进;深化产权结构改革,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雷佑新 王俊文 孙晋然
保留工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但同时保留工资又受多种因素影响。以成都市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综合运用多种实证分析方法,对影响高校毕业生保留工资的性别、文化程度、毕业时间、学习就业知识时间、实习经历、求职预算等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追本溯源,最终得到毕业时间对高校毕业生的保留工资影响程度最大的结论。最后,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保留工资 最优尺度回归分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岳昌君
本文利用2009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利用统计描述、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定序因变量回归方法,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效率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多利用学校、网络、亲朋好友获取就业信息、找学用结合紧密的工作,增加求职次数,有利于提高求职成功率,找到收入较多、满意度较高的工作。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求职效率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锋亮 陈晓宇 陈鑫磊
本文根据北京大学课题组于200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的一项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相关实证发现,系统考察了高校毕业生保留工资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发现,性别、年龄、生源地、家庭收入、学历层次、学校质量或者声誉以及学业成绩都是高校毕业生保留工资的显著影响因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还通过引入私人社会资本和组织社会资本的概念来分析它们对于保留工资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毕业生的私人社会资本对于他们的保留工资有着负的显著影响,而通过校园生活积累的组织社会资本对他们的保留工资却有着正的显著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敏
毕业生就业、提升学校的整体就业率,不仅是制约大学生人生规划的重要因素,也关系着高校自身的发展。但相比一线大城市,地方高校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2013年,河南省的高校毕业生达51.4万人,总数再创新高,但同时也被称为最难就业季。尽管河南省多措并举,想尽办法破解这一难题,采取通过各种平台组织多种形式的招聘会、后期加强帮扶、实施专门项目等措施,该年度河南省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仍只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建慧
加入WTO之后,我国更加迅速地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大量复合型国际型的人才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立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对我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缓解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软素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杨中超
对2011年全国8个省份30所高校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依然是影响毕业生求职结果、起薪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家庭背景对求职结果有显著影响,它不仅表现在就业机会获得方面,也表现在起薪和工作满意度上;就业结果的地区和性别差异依然存在;就业单位性质、行业状况是造成毕业生起薪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用结合程度、户口档案解决情况和起薪等都会对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起薪 工作满意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元元 时勘 殷融
工作投入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情绪饱满、积极融入的状态,是连接员工自身特质与个体绩效、组织绩效的纽带,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前人很少从匹配的角度来探索其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探讨员工与组织的多重匹配因素对其影响机制。通过对686名工作年限2年及以上的员工进行调查发现,员工-组织匹配(P-O)不仅可以直接预测员工的工作投入,还可以通过员工-工作匹配(P-J)、员工-团队匹配(P-G)的间接路径对其产生影响,员工-主管匹配(P-S)在P-O匹配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珂 赵忠
本文利用2003和2009年两次调查数据,采用有序选择回归模型和扩展的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对在中国高校扩招政策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收入预期水平的准确度、差异性、影响因素和动态变迁进行了研究。我们发现,从2003~2009年,高校毕业生预期收入水平的准确度增加,人际差异缩减;个体收入预期水平受到个人背景、学业、就业意愿和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变量的显著影响,但不同年份间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收入预期水平的年度差异主要取决于特征变量的系数差异,反映了就业市场环境对预期的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益民 王莹 乔乔
基于南京林业大学25位毕业生的BEI访谈结果显示,影响成功和失败的因素包括重要技能和个性特征,其中共同的重要技能为:沟通能力、专业知识。对比优秀绩效者与普通绩效者发现,在影响成功的重要技能上,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在影响失败的重要技能上,两者有明显差异;在影响成功和失败的个性特征上,优秀绩效者与普通绩效者均有显著差异。因此,建议:设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沟通技能;重视开发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应变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谈判技巧;关注大学生个性成长。来自438份有效样本统计结果,大学课程中,对工作的关联性和对职业能力的贡献大小,依次为计算机专业类、外语、管理类、经济类;职业能力主要是工作后的学习内容,即岗位知识与技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