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9)
2023(5081)
2022(4312)
2021(4140)
2020(3512)
2019(7854)
2018(7975)
2017(14883)
2016(8966)
2015(10178)
2014(10322)
2013(9547)
2012(9015)
2011(8203)
2010(8750)
2009(8147)
2008(8090)
2007(7741)
2006(7205)
2005(6716)
作者
(23187)
(19187)
(18990)
(18579)
(12594)
(9070)
(8714)
(7514)
(7457)
(7270)
(6507)
(6421)
(6246)
(6195)
(6171)
(5963)
(5869)
(5806)
(5702)
(5680)
(5057)
(4808)
(4718)
(4621)
(4518)
(4399)
(4347)
(4319)
(3968)
(3913)
学科
(25971)
经济(25929)
管理(24771)
(22240)
(16481)
企业(16481)
中国(12281)
(12234)
(8935)
(8220)
(8028)
方法(7916)
农业(7865)
教育(7594)
地方(6960)
数学(6743)
数学方法(6550)
业经(6402)
(6354)
银行(6354)
(6143)
(5931)
贸易(5924)
及其(5791)
(5780)
(5741)
政策(5633)
理论(5594)
税收(5562)
(5511)
机构
大学(116081)
学院(115051)
(45830)
经济(44517)
管理(42302)
研究(39456)
理学(34535)
理学院(34182)
管理学(33502)
管理学院(33265)
中国(32277)
(25445)
(24833)
(22094)
科学(21148)
中心(20048)
(19121)
(18467)
师范(18375)
财经(18007)
(17874)
(17279)
研究所(16635)
北京(16264)
(16087)
业大(14556)
(14216)
(14189)
师范大学(13913)
农业(13398)
基金
项目(66774)
研究(56981)
科学(52299)
基金(44974)
(36529)
国家(36059)
社会(33620)
社会科(31644)
社会科学(31640)
科学基金(31126)
教育(28767)
(27253)
编号(26277)
成果(25169)
(22509)
基金项目(22317)
课题(19565)
资助(19415)
自然(17899)
自然科(17464)
自然科学(17460)
自然科学基金(17148)
(16913)
(15918)
项目编号(15718)
(15296)
重点(14728)
(14696)
规划(14412)
大学(14188)
期刊
(58725)
经济(58725)
研究(42623)
中国(32674)
教育(26934)
(19623)
(17216)
金融(17216)
(16935)
管理(16635)
学报(12949)
科学(12269)
大学(11247)
图书(11104)
农业(10744)
技术(10649)
业经(9760)
学学(9106)
财经(8909)
书馆(8565)
图书馆(8565)
经济研究(8364)
(7759)
问题(7358)
职业(7215)
(6908)
论坛(6908)
(6775)
理论(5750)
国际(5683)
共检索到202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敏强  牛端  陈绍奇  叶梓效  陈大尧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高等学校、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教育、人事及分配体制四个方面进行了检讨。作者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是高等学校培养不出“产”“销”对路的产品;内在原因是高校毕业生不切实际的择业观;外在原因是用人单位吸纳毕业生能力下降;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下的教育、人事及分配体制。针对上述原因,作者从四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耀忠  
当前,在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面狭窄、就业率低下、就业质量下滑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难中之难。文章分析探讨了师范类毕业生就业难的背后原因,并积极探寻应对策略,以有效促进师范类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实现"就业梦"助力"中国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顺泉  
促进大学生就业被称作世界性难题。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20万人。大学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共识,给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带来压力,我们应当及时分析原因,寻求应对之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伟  易九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解决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成为地方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学校就业工作实践,全面分析了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兰芬  
通过多年的毕业生分配工作,我感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困境在于:一方面是人才奇缺,一方面是人才浪费;一方面大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甚至远涉重洋招聘人才,另一方面却将送上门的毕业生拒之门外。这到底是为什么?我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第一,社会大环境问题。由于过去国家长期实行指令性计划分配,学校无招生自主权,用人单位无选才自主权,毕业生无择业自主权,这就造成了行业、地区、部门间人才的不平衡,有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雄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上升,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根据目前的形势分析,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结构性矛盾至少存在四个方面: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结构性矛盾;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专业分布与社会对各专业毕业生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存在结构性矛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浩  李晓华  尤永红  
对全国12所民族高校2012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就业结构性矛盾较突出、部分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期望与现实差距大、弱势毕业生群体求职难度大。民族院校应优化专业设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引导,切实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加大帮扶力度,促进政策落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温正胞  
"择业难"是困扰我国高校毕业生有效就业的难题之一。本文从高校职业指导教育有效开展的角度探索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困难的影响因素,提出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应强化职业体验,构建实践导向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实施更个性化与多元化的职业指导教育,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自主性和理性决策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怿  
·没有扩招,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有了扩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通过扩招,使更多的适龄青年有接受高等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机会,这对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建孟  
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金融领域,正向其他行业蔓延。作为就业的主要群体,2009届、2010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下,如何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高质量就业,对国家、大学或者学生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文章认为,应该从政府层面、学校层面和大学生自身层面等三个方面共同努力来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熙  
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时代,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尤其是专升本毕业生就业难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我们通过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和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与不足。因此,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就如何提高专升本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秋梅  罗清萍  江辉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根据2008年一项课题的研究成果数据,对如何在高职院校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体系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建立行之有效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体系和就业质量的年度报告制度,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就业质量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推进提高就业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思考陈曦马晶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也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培养单一型知识结构人才的高等教育体制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腊文  
就业心理障碍是毕业生就业的绊脚石。就业心理障碍产成的原因有三: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二是意志品质薄弱;三是心理适应能力差。高校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克服心理障碍。其途径一是加强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自觉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素质;二是要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帮助毕业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三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