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7)
- 2023(7880)
- 2022(6760)
- 2021(6013)
- 2020(5347)
- 2019(12325)
- 2018(12237)
- 2017(23466)
- 2016(13250)
- 2015(15461)
- 2014(15862)
- 2013(15535)
- 2012(14760)
- 2011(13677)
- 2010(14060)
- 2009(13262)
- 2008(13043)
- 2007(12311)
- 2006(10797)
- 2005(9812)
- 学科
- 济(77058)
- 经济(77005)
- 管理(34132)
- 业(29664)
- 方法(29012)
- 数学(26165)
- 数学方法(25993)
- 企(22487)
- 企业(22487)
- 地方(18668)
- 中国(17973)
- 农(15581)
- 学(14084)
- 财(13183)
- 地方经济(12928)
- 业经(12636)
- 农业(10626)
- 贸(10443)
- 贸易(10439)
- 制(10348)
- 易(10017)
- 和(9653)
- 环境(9287)
- 融(8830)
- 金融(8828)
- 理论(8635)
- 银(8406)
- 银行(8386)
- 经济学(8082)
- 行(8025)
- 机构
- 大学(202673)
- 学院(199394)
- 济(92666)
- 经济(90805)
- 管理(71494)
- 研究(70172)
- 理学(60793)
- 理学院(60082)
- 管理学(58971)
- 管理学院(58599)
- 中国(51869)
- 京(41970)
- 科学(41531)
- 财(39859)
- 所(36452)
- 农(33126)
- 研究所(32987)
- 中心(31666)
- 财经(31592)
- 江(31323)
- 经济学(30335)
- 业大(28703)
- 经(28383)
- 范(27451)
- 师范(27235)
- 经济学院(27202)
- 北京(26733)
- 农业(26047)
- 州(24534)
- 院(24088)
- 基金
- 项目(123183)
- 科学(95475)
- 研究(92267)
- 基金(86840)
- 家(74146)
- 国家(73525)
- 科学基金(62124)
- 社会(58400)
- 社会科(55244)
- 社会科学(55225)
- 省(49287)
- 基金项目(45818)
- 教育(43609)
- 划(40494)
- 编号(38219)
- 自然(37754)
- 自然科(36825)
- 自然科学(36810)
- 资助(36198)
- 自然科学基金(36143)
- 成果(32826)
- 发(28072)
- 重点(27904)
- 部(27658)
- 课题(27157)
- 创(25004)
- 大学(24434)
- 教育部(23880)
- 国家社会(23705)
- 科研(23512)
共检索到307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宇舸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是由于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导致就业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增加,延缓了学生就业,增加了就业成本;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垄断,造成了私人的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下降等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市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
就业 高等教育 制度分析 市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萍 张日新
毕业生择业自主权的获得和就业市场的形成是学生违约必须具备的条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就业制度安排、未来预期是毕业生就业违约的主要原因,加强就业制度建设、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加大违约成本可以减少学生违约的发生。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 违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清斌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累计录取各类新生30.18万人,本科招生20.31万人,本科录取率61.3%,创历史新高。在江苏省高考人数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录取比例不断提高,江苏省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这也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经济学视角,大学生就业涉及劳动力市场划分、教育供给与需求、职业搜寻理论及筛选理论等多个问题。要解决江苏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转变大学生就业的决策、健全政策引导、建立良好的社会需求环境、改善就业市场。
关键词:
就业 经济学 高校毕业生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颖 秦永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模型,对我国高等院校扩招给大学毕业生、非大学毕业求业者、企业和社会在就业和工资等方面所造成的福利效应作一纯理论的分析。通过对模型中扩招前后均衡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尽管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从长期看为我国经济增长积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本,但就个人福利而言,投资于高等教育者其境况变坏,而没有上大学的人却境况变好。我们认为,要想方设法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使全社会潜在福利的增加变成现实的福利增长,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以拓宽市场规模,由此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增加其收入。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就业 市场规模 福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丹淅 吴克明
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是指自考毕业生的行业就业领先系数在优势行业小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一种就业现象。从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筛选理论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在于自考毕业生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不足。解决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问题的思路在于重塑自考生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调整自考专业设置以及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
关键词:
自考毕业生 就业质量 生产能力 配置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洪霞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研究认为结构性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其中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不一致是一个基本原因,因此提议调整专业结构。虽然调整专业结构势在必行,但也不能仅仅根据就业情况搞一刀切,而是要根据专业性质差别对待。对于应用型专业应给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使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规模;对于那些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专业,政府应该给予适当的支持,使得从事相关专业学习和工作的人员达到或接近社会最优的规模,满足社会效益最大化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崔玉平
基于麦可思公司公布的"中国2008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的统计数据,在考虑省际空间效应影响的前提下,运用经典回归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内地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省域社会经济因素。结果发现,省域城镇化率、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毕业生人数都对本省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产生积极影响;非"211"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域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从国
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毕业生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一方面加剧了这里的就业竞争,造成了这里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基层和经济落后地区引进人才的难度,抑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基层就业制度,为大学生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工作收益均等。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基层就业 制度创新 制度均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伟 易九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解决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成为地方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学校就业工作实践,全面分析了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毕业生 就业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岳昌君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无论是北京市和广东省等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还是麦可思公司调查的数据,都一致表明,2013年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往年同期的水平,2013年成为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困难的一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未来就业趋势会怎样?只有摸清情况,找准原因,才能寻到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更好出路。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岳昌君 周丽萍
基于2015年全国17个省(区、市)的28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第一,经济新常态对学生的毕业去向影响显著。2015年呈现出"已确定单位"比例与"待就业"比例"双降"的现象,同时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升学、出国出境的比例都显著提升。第二,经济发展状况是就业机会和工作状况的决定因素。东部高校因地缘优势在求职中处于有利地位。在东部地区、大中城市、新兴服务业(金融和IT)、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毕业生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而这些地区、城市、行业、部门、岗位确实也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第三,人力资本对求职结果和起薪均有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的影响突出体现在个人学历层次、学历数...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状况 求职结果 初职起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雷 陈呈频
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 ;系统地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运行机制应具备的基本特点和构成要素 ,提出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市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军 张抗私
本文基于奥肯定律模型分析经济增长总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结果表明高速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增加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奥肯定律"失灵";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指标分析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结果表明,农林牧渔业、建筑业、工业、流通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依次增强,且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在各行业的分布结构差异较大,其中社会服务业中高校毕业生的学历层次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文跃玲
我国高等教育现已进入后大众化阶段。在此背景下,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队伍越来越庞大,它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特征,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获得职业指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普通会产生困惑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很少获得专业的就业指导,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毕业院校职业指导的意愿较强烈,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希望获得务实的职业指导。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高校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进 韩利君 张暇 周佳宁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民生工程,涉及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等相关主体和社会各方面。自2006年起,西藏自治区启动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开启西藏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进程。就业政策是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导向的风向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西藏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在西藏建构的过程为主线,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成因和就业政策历史演变及其价值取向三个维度,对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其价值取向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旨在考察西藏高校毕业生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