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
2023(1758)
2022(1363)
2021(1325)
2020(1173)
2019(2580)
2018(2780)
2017(4608)
2016(3162)
2015(3813)
2014(3819)
2013(3236)
2012(2853)
2011(2520)
2010(2720)
2009(2497)
2008(2408)
2007(2446)
2006(2011)
2005(1744)
作者
(7311)
(6070)
(6061)
(5803)
(3924)
(2938)
(2775)
(2406)
(2382)
(2294)
(2134)
(2050)
(1972)
(1963)
(1901)
(1830)
(1806)
(1785)
(1778)
(1764)
(1630)
(1567)
(1554)
(1405)
(1366)
(1365)
(1363)
(1356)
(1319)
(1308)
学科
管理(8152)
(6392)
经济(6371)
(4936)
中国(4853)
(3605)
企业(3605)
教育(3549)
方法(3057)
数学(2628)
工作(2622)
学校(2620)
数学方法(2609)
(2439)
教学(2326)
理论(2134)
(2050)
政治(1931)
思想(1921)
研究(1891)
德育(1884)
思想政治(1884)
政治教育(1884)
治教(1884)
农业(1822)
(1704)
劳动(1704)
(1601)
环境(1513)
科学(1487)
机构
大学(40102)
学院(37123)
管理(12114)
(11726)
经济(11335)
研究(10341)
理学(9987)
理学院(9887)
管理学(9562)
管理学院(9506)
(8452)
中国(7391)
(6865)
师范(6835)
(6479)
(6403)
科学(6113)
业大(5919)
北京(5489)
(5470)
(5234)
图书(5074)
(5037)
书馆(5006)
图书馆(5006)
师范大学(4875)
中心(4808)
财经(4696)
教育(4608)
研究所(4424)
基金
项目(23095)
研究(19917)
科学(17207)
基金(14328)
(11286)
国家(11141)
社会(11053)
教育(11043)
社会科(10335)
社会科学(10329)
(10136)
科学基金(9622)
编号(9512)
成果(9430)
(7785)
基金项目(7568)
课题(7230)
高校(6838)
(6589)
资助(5969)
项目编号(5919)
大学(5893)
自然(5554)
研究成果(5460)
(5366)
自然科(5329)
自然科学(5324)
自然科学基金(5231)
规划(5068)
(5068)
期刊
(13854)
经济(13854)
教育(12828)
中国(12593)
研究(12142)
图书(5886)
(5871)
学报(5370)
大学(4829)
(4662)
书馆(4514)
图书馆(4514)
管理(4423)
科学(3948)
学学(3455)
农业(3301)
高等(3279)
技术(3256)
成人(3003)
成人教育(3003)
职业(2875)
高等教育(2611)
财经(2592)
(2262)
业经(2154)
(2116)
论坛(2116)
财会(2100)
(2080)
情报(1988)
共检索到61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金梅  
法律法规规定了高校毕业生拥有平等就业权、接受指导权、被推荐权、获取信息权、违约求偿权和救济权。但由于规定本身存在的不完善,甚至矛盾冲突,现实中出现了种种侵权现象,如就业歧视、信息虚假不对称、实习阶段身份模糊、工伤难认定等。文章提出通过逐步建立大学毕业生权益保障体系、明确就业监管权限、高校为实习学生和毕业生提供保障和支持等途径维护大学生就业权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容易遭到侵害,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就业权益保障社会支持网络,是当务之急、应势之需。当前的社会支持网络,各类支持主体之间缺乏协调联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彰显,大学生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制约着就业权益保障的实际成效。要建立一个互动互融的主体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主体之间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理论自觉和实际能力,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各种就业权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孝保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指大学最后一学年的毕业生,以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和工作。高校毕业生劳动就业除了构成传统劳动关系外,还可以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和非劳动关系。高校毕业生创业涉及劳动法的分类适用,需从劳动关系的界定标准、多元化的法律关系及其调整模式,以及社会保险机制和立法体系的健全等方面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劳动法保护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兆信  章志图  
毕业生就业权益受损现象在当前就业市场中屡屡发生,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依据相关法律探讨毕业生享有的各项就业权益,考察权益受损的主要表现,探究权益受损的深层原因,提出构建由国家立法、政府保护、社会支持、高校维权、自我保护等五项内容为主的毕业生就业权益维护体系,以期促进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翔  
马斯洛需求原理为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获得就业权益保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维度,职业生涯中的大学生有权利获得从生理到自我实现等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这也是用人单位应提供给就业者的必要保障。探讨大学生就业权益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就他们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进行讨论,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潜力的充分发挥和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岳昌君  杨中超  
为考察部门工资差异和工资溢价是否在员工入职之初就已存在,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起薪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通过Heckman两步法修正部门选择内生性后,分部门对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并对起薪差异进行Oaxaca-Blinder分解。主要结论为:首先,国有部门的起薪水平显著高于非国有部门;第二,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内部起薪存在较大差异,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和家庭背景是影响起薪高低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人力资本;第三,存在不同的部门起薪决定机制,人力资本对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在非国有部门要大于国有部门,而家庭背景对于提高起薪的作用在国有部门则要大于非国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丽红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在于高校人才供给与市场人才需求失衡、劳动力市场供给与毕业生就业需求失衡、就业管理供给与就业主体需求失衡。统筹不足所导致的高等教育发展路径依赖、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强弱对比、就业主体压力重心偏离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供给侧问题根源。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需要加强协同,实现三个维度的精准供给:高等教育调整人才供给结构;就业责任主体政府精准供给就业保障;高校就业管理部门精准供给就业服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芝  赵文亚  
职业指导对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所在。为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毕业生职业指导情况"进行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和分析大学毕业生对高校职业指导的看法,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与对策,以有效地指导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荆德刚  
由于国家体制、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劳动力资源紧张程度不同,各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归纳为日本模式(全员参与型)、英美模式(高校主导型)、德国模式(公共服务型)、俄罗斯模式(自由放任型)、印度模式(计划和市场双重管理型)。从毕业生就业的结果看,校园招聘仍是多数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总体上说,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择业、学校强化指导、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提供服务的机制。对我国的启示是:强化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责任,加强学校就业中心建设,推动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为毕业生就业服务,重视实习和实训工作,高度重视网络招聘信息和网上招聘,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协同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赵泉  
本文在"控制—干预"的框架内,利用双差分模型及其扩展形式,评估了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新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尽管这个期间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但扩招还是导致大学新毕业生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小时工资下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兰芬  
通过多年的毕业生分配工作,我感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困境在于:一方面是人才奇缺,一方面是人才浪费;一方面大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甚至远涉重洋招聘人才,另一方面却将送上门的毕业生拒之门外。这到底是为什么?我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第一,社会大环境问题。由于过去国家长期实行指令性计划分配,学校无招生自主权,用人单位无选才自主权,毕业生无择业自主权,这就造成了行业、地区、部门间人才的不平衡,有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志坚  王润孝  
就业是关系到高校毕业生个人前途和社会稳定和谐的大事,是他们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对其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就业心理是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也是毕业生价值观在择业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随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济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这是在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文君  
作为国家首次提出的一项计划,"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以下简称就业促进计划)一出台就受到了关注。近日,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巡视员尹建!就这一计划中的九大措施进行了解读。这九大措施主要包括:实名登记、提供精细化职业指导、广泛收集提供就业信息、提供针对性的创业服务、开展重点就业帮扶、组织就业见习、组织职业培训、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加强劳动权益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