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3)
2023(14595)
2022(12071)
2021(11305)
2020(9395)
2019(21514)
2018(21732)
2017(41320)
2016(23196)
2015(26357)
2014(26721)
2013(25676)
2012(23248)
2011(20757)
2010(20865)
2009(19206)
2008(18709)
2007(16721)
2006(14816)
2005(13465)
作者
(65064)
(53904)
(53424)
(51335)
(34338)
(25812)
(24364)
(21012)
(20503)
(19393)
(18440)
(18238)
(17213)
(16986)
(16598)
(16571)
(16190)
(16031)
(15467)
(15369)
(13410)
(13329)
(12941)
(12283)
(12251)
(12018)
(11964)
(11953)
(10863)
(10565)
学科
(85672)
经济(85494)
管理(70200)
(63062)
(52834)
企业(52834)
方法(36715)
数学(31168)
数学方法(30822)
中国(27268)
(24869)
(24398)
业经(21387)
(21075)
(18337)
地方(17320)
农业(16285)
理论(15698)
(14983)
财务(14895)
(14884)
财务管理(14859)
(14314)
(14223)
银行(14183)
(14122)
贸易(14109)
企业财务(14103)
教育(13916)
技术(13870)
机构
大学(324620)
学院(319838)
管理(126079)
(123198)
经济(120252)
理学(108684)
理学院(107492)
管理学(105559)
管理学院(104992)
研究(104640)
中国(77702)
(69665)
科学(64191)
(60445)
(51687)
(48894)
(48261)
中心(47409)
财经(47204)
业大(46842)
研究所(46733)
(44238)
北京(44061)
师范(43867)
(42788)
(39146)
(38106)
农业(37935)
经济学(36735)
师范大学(35120)
基金
项目(217333)
科学(170818)
研究(163595)
基金(156030)
(134179)
国家(133016)
科学基金(114944)
社会(102087)
社会科(96459)
社会科学(96437)
(85317)
基金项目(83088)
教育(76256)
自然(73255)
自然科(71508)
自然科学(71493)
(71117)
自然科学基金(70198)
编号(68240)
资助(63181)
成果(57410)
重点(48121)
(47875)
课题(47480)
(45487)
(45145)
(42987)
项目编号(42381)
创新(41972)
大学(41600)
期刊
(139033)
经济(139033)
研究(98055)
中国(69150)
学报(49657)
管理(47627)
(46918)
(45633)
教育(45486)
科学(44876)
大学(38740)
学学(35282)
农业(31361)
技术(27768)
(27431)
金融(27431)
财经(23213)
业经(22604)
图书(21403)
经济研究(21046)
(19756)
问题(18384)
理论(16475)
(15608)
科技(15525)
实践(15130)
(15130)
(14860)
现代(14663)
书馆(14645)
共检索到480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旭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大学生就业权益和尊严未能得到切实维护。究其原因,既有大学生就业法律法规不够完善,职能部门监管不力,高校办学质量下滑及用人单位规避责任等外在原因,也有大学生法律意识淡漠,维权能力不足等内在因素。文章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明确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在大学生就业保障工作中的职能和责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吴永夺  
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现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毕业生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全面推行的产物,将会长期存在。本文首先客观阐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继而深入分析高校毕业生失业的成因,提出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社会保障机制,并设计了若干可具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建华  
当前制约和影响扶贫工作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组织参与渠道不畅通、政府与非政府部门扶贫合作机制不完善、社会扶贫工作机制不健全等。文章认为,推进扶贫工作,要做好制度设计和供给,政府与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开展合作,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与问责工作机制,加强扶贫投入的同时做好监督和指导,切实发挥扶贫工作实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建华  
当前制约和影响扶贫工作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组织参与渠道不畅通、政府与非政府部门扶贫合作机制不完善、社会扶贫工作机制不健全等。文章认为,推进扶贫工作,要做好制度设计和供给,政府与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开展合作,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与问责工作机制,加强扶贫投入的同时做好监督和指导,切实发挥扶贫工作实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丽华  储克森  
德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市场就业模式,注重政府,企业及高校的全方位合作,学生毕业即进入市场,尊重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体现市场机制的价值判断,使培养过程与就业需要相结合,形成了由政府依据法规进行宏观管理,学校提供服务及培训,企业等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容易遭到侵害,构建一个健全完善的就业权益保障社会支持网络,是当务之急、应势之需。当前的社会支持网络,各类支持主体之间缺乏协调联动,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彰显,大学生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这制约着就业权益保障的实际成效。要建立一个互动互融的主体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主体之间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维护自身权益的理论自觉和实际能力,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各种就业权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洪方  朱明英  
文章以构建新时期高校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目标,进行创新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研究,提出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注重过程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展就业市场,拓宽就业信息渠道等措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克勇  贺刚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郊区设立分校,这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诸多新问题,高校就业部门非常有必要加强对远郊办学条件下就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遇到的新问题的研究,并制定和执行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措施。在分析目前远郊办学条件下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的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稳定、有序、规范、健康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目标。远郊办学高校就业工作应立足实际,着力实施以高校为主体,能够涵盖不同层面、不同内容,做到有效联动学生、用人单位、学校等多维联动模式下的就业市场建设八大新举措:积极构建校区企多方资源联动机制;加强对用人单位的星级化管理;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专兼职市场拓展队伍;实施"进出"联动的市场拓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岳昌君  杨中超  
为考察部门工资差异和工资溢价是否在员工入职之初就已存在,本文基于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起薪差异及其影响因素。通过Heckman两步法修正部门选择内生性后,分部门对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并对起薪差异进行Oaxaca-Blinder分解。主要结论为:首先,国有部门的起薪水平显著高于非国有部门;第二,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内部起薪存在较大差异,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和家庭背景是影响起薪高低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人力资本;第三,存在不同的部门起薪决定机制,人力资本对毕业生起薪的影响在非国有部门要大于国有部门,而家庭背景对于提高起薪的作用在国有部门则要大于非国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荆德刚  
由于国家体制、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劳动力资源紧张程度不同,各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归纳为日本模式(全员参与型)、英美模式(高校主导型)、德国模式(公共服务型)、俄罗斯模式(自由放任型)、印度模式(计划和市场双重管理型)。从毕业生就业的结果看,校园招聘仍是多数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总体上说,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择业、学校强化指导、政府宏观调控、社会提供服务的机制。对我国的启示是:强化高校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责任,加强学校就业中心建设,推动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为毕业生就业服务,重视实习和实训工作,高度重视网络招聘信息和网上招聘,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协同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洁  徐莉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本文从阐述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接企业的现状出发,剖析了劳动力市场需求矛盾的根源,分析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接企业的因素,指出应正视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中的弊端所在,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对接机制,以促进社会需求和就业良性互动,提升人才素质,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企业人才需求良好对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彦林  马莉萍  
职业的代际流动对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考察父或母在体制内单位工作是否有助于子女大学毕业后首次就业进入体制内单位,进而分析体制内工作代际传递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尽管毕业生对体制内工作的偏好差异不大,但是父或母在体制内工作显著增加了子女大学毕业后首次就业进入体制内单位的可能性。体制内工作代际传递的机制在于,父母在体制内工作的毕业生,往往具有更高的学历、就读重点院校、毕业前为党员、且具有更广泛的社会联系,来自父母亲戚的求职信息更多,这些都有助于毕业生进入体制内单位就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济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这是在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春  
作者就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应如何借鉴和引入企业的市场营销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并提出做好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金国雄  邵文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