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4)
- 2023(9389)
- 2022(7869)
- 2021(7349)
- 2020(6278)
- 2019(14320)
- 2018(14724)
- 2017(28309)
- 2016(15425)
- 2015(17941)
- 2014(17937)
- 2013(17028)
- 2012(15225)
- 2011(13610)
- 2010(14141)
- 2009(13214)
- 2008(13037)
- 2007(11973)
- 2006(10484)
- 2005(9417)
- 学科
- 济(56050)
- 经济(55883)
- 管理(48936)
- 业(43997)
- 企(36999)
- 企业(36999)
- 方法(27437)
- 数学(22671)
- 数学方法(22142)
- 制(16889)
- 财(16689)
- 中国(16679)
- 业经(14715)
- 农(14589)
- 理论(13342)
- 体(10817)
- 和(10744)
- 学(10087)
- 银(10066)
- 银行(10059)
- 贸(9887)
- 贸易(9879)
- 务(9762)
- 财务(9713)
- 财务管理(9685)
- 工作(9661)
- 易(9649)
- 行(9608)
- 企业财务(9115)
- 融(9051)
- 机构
- 大学(213772)
- 学院(211061)
- 管理(82665)
- 济(82431)
- 经济(80350)
- 理学(70774)
- 理学院(70076)
- 管理学(68519)
- 管理学院(68134)
- 研究(64293)
- 中国(49954)
- 京(44499)
- 财(42782)
- 科学(37084)
- 江(33091)
- 财经(32607)
- 所(30656)
- 中心(30519)
- 经(29314)
- 范(28259)
- 师范(28041)
- 北京(27954)
- 业大(27903)
- 农(27814)
- 研究所(27229)
- 州(26450)
- 经济学(25034)
- 财经大学(24106)
- 院(23331)
- 技术(22330)
- 基金
- 项目(138386)
- 科学(109634)
- 研究(106344)
- 基金(98897)
- 家(83623)
- 国家(82925)
- 科学基金(72844)
- 社会(68562)
- 社会科(64046)
- 社会科学(64022)
- 省(55247)
- 教育(51784)
- 基金项目(51343)
- 划(45416)
- 编号(45339)
- 自然(45029)
- 自然科(44041)
- 自然科学(44034)
- 自然科学基金(43229)
- 资助(40701)
- 成果(39337)
- 课题(31720)
- 重点(30858)
- 部(30774)
- 制(30740)
- 创(29331)
- 项目编号(28793)
- 发(28104)
- 教育部(27411)
- 大学(27407)
共检索到324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冬梅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高校服务社会的成效不尽如人意。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校自身的原因,也有教育部门、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原因。文章从现有文献成果和实际案例两方面出发,针对当下高校服务社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策略,具体包括:更新服务社会的观念,追求有效的服务成果;畅通信息,建立与地方的对接机制;加强自身发展,提升社会认可度。
关键词:
高校 服务社会 有效机制 模式构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华
在新世纪首次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不仅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科技、教育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走有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道路是高校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高校不仅是人才的宝库,更是知识创新的基地,理应成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组成力量。如何探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哲 董新伟 方庆红
欧美高校产学研协同服务社会发展主要包括"大学知识核——科技产业园区——创新网络"、"大学作为连结点的产业带"、"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大学参与体育竞技产业"、"大学内部建立新机构"和"大学孵化企业"等六类典型模式。我国高校产学研协同发展的现实路径是以分类培养行业技术人才为核心,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链;以对接地方典型产业集群为目标,打造高校分类服务模式;以提升科研应用能力为导向,健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激发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力。
关键词:
产学研协同发展 产学研协同模式 服务社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新春 杨承惠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型高校院校服务社区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界定了社区老年IT教育模式。并在济南馆驿街社区、纬十路社区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应用型高校院校服务社区老年IT普及教育"八一"模式,对进一步开展社区老年IT教育提出对策建议,为社区老年IT教育提供可实践路径,也为社区与高职院校合作提供新的合作角度。
关键词:
社区教育 老年教育 IT教育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弟财
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培训创新面临着经济与社会转型、互联网云平台和培训业"2.0时代""三大变化"。示范性高职院校要从五个方面积极有效地服务社会培训:以开发针对培训者特点、系统化设计内容为根本,创新课程;以扩大行业、产业、企业的组织社会覆盖为基点,创新渠道;以创建差异化和成本领先为目标,创新品牌;以构建培训产业链合作共赢为生态圈,创新商业模式;以拓展市场竞争核心能力建设为重点,创新长效机制,从优秀走向卓越。
关键词:
示范高职院校 服务社会培训 培训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涂成林
大学走出封闭的"象牙塔",融入当下的经济社会生活,以科研作为大学与社会的纽带,推进社会的知识创新与科技进步。大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基本模式包括主动供应模式、被动需求模式、政产学研互动模式。推进大学科研更好地服务社会,要强化大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制度理念,建立与大学教学组织相匹配的科研单列体制,建立科研与教学互融互通的考评机制,构建大学科研服务社会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
大学科研 社会属性 服务社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万顺 薄瑞蕾 马志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功能经历了从单一的人才培养功能到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多元化功能。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现代高校服务社会功能具有了更广泛的内涵,包括人才培养、创新支持、资源共享、文化引领和决策咨询五个方面。
关键词:
高校 服务社会 功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姝 魏群义 沈敏
对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模式及其实践现状进行论述,对服务过程中制度保障、机构人员配置、资源平台建设以及通过有偿服务消化服务成本、区分社会用户等方面进行研究,据此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社会化服务经营型模式,经营型模式倡导共建共享和有偿服务,促进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最后,阐述信息社会化服务经营型模式在重庆大学图书馆的实践。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周毅 吉顺权
本文对我国公共信息服务的社会共治模式进行研究,阐述了以社会治理理论为指导的公共信息服务模式优化的内涵和模式构建的要素变量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在社会共治视角下,公共信息服务模式优化就是要形成公共信息服务主体这一自变量的网络化结构,完善公共信息服务产品的立体化结构和服务过程的标准化流程这两个中介变量,以提高公共信息服务绩效这个因变量。在此模式框架的基础上,以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为例,通过对比上海、江苏两地公共信用信息服务政策,论述公共信息服务社会共治具体实践模式的可行性。图2。表1。参考文献22。
关键词:
公共信息 信息服务 社会共治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卢杨
高校的服务社会职能是高校对国家与社会意义的重要体现,高校只有充分发挥服务社会职能,才能得到社会认可,也才能从社会中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动力。系统分析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必要性及现实表现,探究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从高等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引领社会发展方向、高校量力而行三个方面研究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服务社会 社会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珊
文章在分析当前高校存在角色、职能、协同和能力等困境的基础上,注重发挥高校载体和人才等方面优势,从"生态圈"价值子系统、文化子系统、实践子系统、协同子系统、能力子系统和载体子系统六个方面构建高校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生态圈"模式"。生态圈"模式更加着眼于工作环节的一体化衔接和六大子系统的协同合作共生,包括大学生个体、高校、政府及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创业 生态圈 高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双华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既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高校追求的根本发展目标。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殿仁在《光明日报》(8月22日)撰文说,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促进产学研相结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和企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彼此渗入到对方的传统领地。我国高校孵化了一批著名高科技企业,对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和我国的大国地位相比,和我们肩负的时代使命相比,这样的大学的数量还是偏少了一点。二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高校要从经院式的科研思维中解脱出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的难点热点,围绕人民关注的生产生活问题,围绕企业发展的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庆峰
提升地方高校服务社会能力体现了大学之责、社会之需。目前,全球化的外部环境使得地方高校知识生产、组织管理和服务需求出现异化。在全球化新常态下,依托国际化战略发展地方高校具有可操作性与必要性。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可采用里应外合式人才国际化战略,垂直拉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服务国际社会发展能力,促进复合精英型人才的培养和社会贡献度的提升。
关键词:
社会服务力 国际化 地方高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