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81)
2023(12932)
2022(10576)
2021(9734)
2020(7506)
2019(17135)
2018(16644)
2017(31400)
2016(17137)
2015(19219)
2014(19090)
2013(18609)
2012(17587)
2011(16197)
2010(16927)
2009(15742)
2008(15298)
2007(14361)
2006(13226)
2005(11995)
作者
(48073)
(40158)
(39989)
(37966)
(25737)
(19002)
(18096)
(15379)
(15377)
(14823)
(13814)
(13348)
(12897)
(12754)
(12512)
(12165)
(11934)
(11702)
(11645)
(11526)
(10303)
(9872)
(9758)
(9333)
(9198)
(9144)
(9105)
(8863)
(8275)
(8067)
学科
(69372)
经济(69298)
(49756)
管理(44936)
(33853)
(32469)
企业(32469)
中国(26435)
地方(23447)
农业(22784)
业经(20168)
方法(17652)
(16818)
(16350)
数学(14647)
数学方法(14405)
(14362)
银行(14348)
(14316)
(14293)
(14018)
(13776)
贸易(13758)
(13323)
(13282)
金融(13281)
(12131)
地方经济(11654)
发展(11252)
(11219)
机构
学院(239950)
大学(236255)
(98445)
经济(95814)
管理(88103)
研究(86991)
理学(73004)
理学院(72148)
管理学(71025)
管理学院(70530)
中国(68588)
(51139)
科学(49592)
(47400)
(43099)
(41615)
(41016)
中心(40937)
研究所(38235)
(36958)
师范(36697)
财经(34779)
(33210)
北京(33100)
业大(32043)
(31440)
(31287)
农业(30716)
(29028)
经济学(28581)
基金
项目(148880)
研究(120106)
科学(116928)
基金(102547)
(86779)
国家(85835)
社会(75536)
科学基金(73181)
社会科(71234)
社会科学(71219)
(60768)
教育(54726)
编号(52695)
基金项目(52689)
(49675)
成果(46228)
自然(41557)
自然科(40509)
自然科学(40504)
资助(40500)
自然科学基金(39735)
(38891)
课题(37819)
重点(33334)
发展(32425)
(32098)
(31973)
(31829)
(31277)
(31109)
期刊
(129464)
经济(129464)
研究(79417)
中国(63182)
(44937)
教育(38850)
(34331)
管理(34111)
(31388)
金融(31388)
学报(31195)
科学(30905)
农业(29548)
大学(25606)
业经(25026)
学学(22784)
技术(21567)
图书(19256)
经济研究(19219)
财经(16607)
问题(16424)
书馆(14493)
图书馆(14493)
(14492)
(13271)
(13262)
论坛(13262)
(13113)
农业经济(12053)
农村(11963)
共检索到403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任恒   叶燕琪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稳步推进,亟须吸纳大量人才资源向“三农”领域聚集,开展政策研究、决策支持和舆论引导等工作。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发展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人才的“聚集场”和“培育园”,应紧紧围绕国家和乡村的发展战略需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本文结合高校智库自身职能与特点,从社会服务职能、政府决策支持、人才培育能力和成果转化成效四个角度分析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应然路径。就目前高校智库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情况分析,发现还存在生态系统构建不完善、自身定位不明晰、服务主动意识不强以及传播影响力不足的问题。针对存在的困境,文中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以期优化高校智库建设,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波军  
体育强国的建设离不开体育产业的支撑,而体育产业的发展蕴藏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与社会价值。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体育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成长,但仍然面临经济水平、思想观念、服务能力与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桎梏,阻碍了农村体育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因此,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村体育经济的内在价值,探讨其面临困境与优化路径,有利于新时期农村产业化经济的发展与城乡融合化路径的构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爱玲  
发展农村电商产业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研究探阐述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之间逻辑关系;对农村电商运营主体培育困难、市场运营问题及物流配送短板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困境做深入剖析;给出强化农村电商运营主体培育,优化农村电商市场运营模式和完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建设等破解困境的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传开  朱建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单纯就乡村论乡村,要同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通过城镇化带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关键节点,可以更好地辐射带动乡村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因此,乡村振兴还应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为依托。然而,当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并不理想,面临着产业不够发达、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低、吸引力不高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条件欠佳、城市等级化管理以及行政资源配置等因素造成。未来,应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和公共资金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倾斜,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权,着力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竞争力与吸引力,提升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润秋  黄志兵  
城乡投入不均衡是制约乡村振兴的根本原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一系列现实困境: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长期偏向投入城市,制度供给、公共资源等在城乡之间配置不均衡,乡村缺乏内生增长动力、人与自然失衡,城市发展对乡村的辐射带动效应不平衡不充分等。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避免"一刀切"式振兴、运动式振兴、输血式振兴、黑色振兴等政策误区,从农业、农村、农民和农地四个方面着手改革,促进要素回流农村,以人的振兴带动物的振兴,逐步实现乡村多元化振兴、内生性振兴和可持续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文歆  
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着力点,是高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琴  肖芒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重大的决策部署,是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国乡村发展经历了乡村社会改良与乡土重建、土地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变迁。当前乡村振兴面临乡村产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诸多现实困境,并提出建立农村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农业要素运作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多元化治理体系建设等提升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国锋   王丽君  
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耦合逻辑。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经济、法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困境,表现为绿色生产方式滞后、环境保护法治不健全以及农村生态文化发展薄弱等。因此,新时代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完善农村生态法治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国锋   王丽君  
乡村生态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生态振兴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存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在耦合逻辑。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经济、法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困境,表现为绿色生产方式滞后、环境保护法治不健全以及农村生态文化发展薄弱等。因此,新时代推进乡村生态振兴,要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建设,完善农村生态法治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化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世虹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不但不应弱化,反而应该加强和振兴。通过明晰价值定位,改革创新趋动,促进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从扫文盲到扫科盲再到深度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转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段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村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在构成要素,也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手段与行动方略。乡村文化通过发挥凝聚价值共识、构筑精神家园和消弭成员矛盾的“软治理”功能,为其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空间。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双重冲击使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着主体流失、发展空间受阻、传承危机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错位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根基、强化保护乡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推动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农村文化产业发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良好的乡村文化生态,以乡村文化振兴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晶晶  
在农村价值观认同领域中,受利益关系分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不足、传统与现代交织等因素的影响,引发农民主体身份迷失、认同纽带断裂、农民价值观认同被冲击等现实困境。破解农村价值观认同难题,要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发挥利益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促进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发挥文化的自觉纠偏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久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针对我国"三农"问题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我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桂林市作为农业资源大市,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优势,同时也面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弱化、农村耕地非农化趋势加剧等问题,鉴于此,必须坚持以产业为重点,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实力;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全面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切实保障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着力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范岳  杜天欣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源泉,其中所蕴含的乡土情结、生态伦理思想、耕读文化、德治文化是最能够回应当代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现实诉求的优势内核。然而在农业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文化被逐渐边缘化,面临着载体消失、主体缺位、价值认同危机与话语体系残缺的发展困境,非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引领作用,甚至成为了掣肘乡村振兴进程的短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关系转化的关键期,要振兴乡村文化,就必须在继承其传统优势内核的同时,以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乡村的主体意识与话语能力,讲好乡村故事,同时在全社会树立起文化共同体意识,从观念上彻底打破城乡文化的二元对立,也需要推进政府在文化治理方面的职能转化与能力提升,完善乡村文化振兴的法制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慈教进  
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的发展,十九大以来,农村农业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改变。中国农民合作社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现已进入了转型阶段,农民合作社数量增多,并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目前,合作社存在规模小、人才资源匮乏、资金短缺、服务链条不完整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政府引导规范管理、与高校建立人才输送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健全合作社服务体系等路径提升农民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