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79)
- 2023(16648)
- 2022(14188)
- 2021(13279)
- 2020(10954)
- 2019(25136)
- 2018(25068)
- 2017(47796)
- 2016(26097)
- 2015(29537)
- 2014(29667)
- 2013(29279)
- 2012(26998)
- 2011(24603)
- 2010(24833)
- 2009(22788)
- 2008(22279)
- 2007(20102)
- 2006(17926)
- 2005(15735)
- 学科
- 济(113698)
- 经济(113585)
- 业(77344)
- 管理(71262)
- 企(54227)
- 企业(54227)
- 农(51728)
- 方法(47098)
- 数学(41259)
- 数学方法(40854)
- 农业(34433)
- 中国(32020)
- 地方(28379)
- 业经(28336)
- 财(24670)
- 学(21445)
- 制(20258)
- 贸(18917)
- 贸易(18902)
- 易(18245)
- 技术(18001)
- 发(17805)
- 环境(17043)
- 银(16750)
- 银行(16709)
- 理论(16291)
- 融(16284)
- 金融(16283)
- 和(16189)
- 行(16034)
- 机构
- 大学(372398)
- 学院(371932)
- 济(149811)
- 管理(148210)
- 经济(146517)
- 理学(128181)
- 理学院(126799)
- 研究(125489)
- 管理学(124755)
- 管理学院(124098)
- 中国(94760)
- 京(79496)
- 科学(77069)
- 农(74835)
- 财(66783)
- 所(62526)
- 业大(60236)
- 中心(58085)
- 农业(57136)
- 研究所(56668)
- 江(56004)
- 财经(52766)
- 范(51542)
- 师范(51121)
- 北京(50164)
- 经(48088)
- 州(45721)
- 院(45086)
- 经济学(43248)
- 师范大学(40626)
- 基金
- 项目(252099)
- 科学(198189)
- 研究(188683)
- 基金(180410)
- 家(155831)
- 国家(154416)
- 科学基金(133008)
- 社会(118787)
- 社会科(112228)
- 社会科学(112199)
- 省(100513)
- 基金项目(96294)
- 教育(86365)
- 自然(84515)
- 划(83014)
- 自然科(82509)
- 自然科学(82492)
- 自然科学基金(81007)
- 编号(78906)
- 资助(73619)
- 成果(64364)
- 发(57066)
- 部(55827)
- 重点(55776)
- 课题(54321)
- 创(52282)
- 创新(48584)
- 国家社会(48017)
- 教育部(47676)
- 科研(47542)
- 期刊
- 济(171839)
- 经济(171839)
- 研究(110596)
- 中国(78955)
- 农(75274)
- 学报(58189)
- 科学(53995)
- 农业(51401)
- 管理(51173)
- 财(48313)
- 教育(47282)
- 大学(45498)
- 学学(42227)
- 融(35548)
- 金融(35548)
- 业经(33349)
- 技术(32348)
- 财经(24915)
- 经济研究(24888)
- 业(24533)
- 问题(23202)
- 图书(21668)
- 经(21169)
- 版(18893)
- 技术经济(18646)
- 科技(18607)
- 理论(17359)
- 资源(17180)
- 世界(16696)
- 现代(16594)
共检索到558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社梅 张敏 蒋远胜
依据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绩效评价的特点,结合平衡计分卡法原理,从客户、财务、内部运行与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四个层面构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首批10所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绩效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中初步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在深度对接农业科技需求主体、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最后,从创新与技术需求主体的对接机制、完善省部联合与校地共建制度、优化专业人才队伍培育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田素妍 陈巍
基地是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展农技推广和农村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目前涉农高校基地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缺乏合理布局、条件无法保障、激励政策不到位、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等诸多问题和不足。为推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基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涉农高校必须做好顶层设计,遵循"地方有需求、建设有内容、条件有保障、实施有成效"的建设原则,建立和完善基地建设标准及激励和考核机制等。
关键词:
涉农高校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基地建设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双清 匡勇 胡泽友 王奎武
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是发挥农业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功能的有效途径。结合湖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实践,分析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述了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中开展科技服务的内涵创新和机制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可 包昆锦 蒋远胜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为涉农高等院校创业实践教学提供了综合性高端平台。分析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历史使命与创业实践教学价值,梳理了涉农高校创业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从新农村研究院的价值发挥和现有模式的优化出发,提出以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关联性建设为着力点,以"涉农高校——地方政府——农村社区——涉农企业"为合作机制,以论坛、协会、社团、创业团队为中介,构建并完善"课堂涉农创业模拟——课外涉农创业实践——创办农业企业实践"的涉农高校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玉清 刘晓光 王明峰
通过对15所大学26个校外基地走访调研发现,当前涉农大学校外基地建设中存在基地的功能发挥受到多重约束、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和制度体系有待健全与完善、稳定持续的基地建设经费不足等问题。为促进涉农大学校外基地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基地建设应遵循地方产业、大学学科、地理区位"三维度"考量原则;基地运行应建立完备制度保障;基地资源应实现有机整合;基地发展应得到更多政策扶持。
关键词:
涉农大学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基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竹青 刘冬梅 王伟楠
中国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已实施了三年,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各个高校以不同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都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体现出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齐头并进、学生培养与农技服务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又面临着职称改革难以有效激励教师开展推广、经费管理严重影响教师参与农村科技服务的积极性、院地合作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本文认为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高等院校农村科技服务,能够弥补公益性服务的缺陷,激发教师参与农村科技服务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使新农院与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开展竞争并互为补充,推动中国农村科技服务高效发展。
关键词:
高等院校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村科技服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诗波 李伟
[目的]较之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发展手段和目标。文章旨在对高校新农村研究院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和困难问题进行梳理,分析背后的成因与制约因素,以期为以高校新农村研究院为抓手、从科技引领和支撑的角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施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该文从协同创新理论出发,基于对沈阳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实地调研,采用文献梳理、归纳总结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高校新农村研究院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的机理、模式、作用和困难问题进行了梳理。[结果]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通过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从技术协同、人才协同与理念协同3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支撑。但目前各级政府对高校新农村研究院的作用地位还缺乏充分认识,存在财政支持不到位、技术推广激励与考评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结论]整合各方科技创新资源,构建起各类主体跨界协同、不同技术集成应用、创新资源全链配置、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增强财政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持续投入,改革高校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定与考核激励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克其 陈巍 徐敏轮 钱春桃
以南京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江苏科技服务超市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实践为基础,对实践中形成的"一核多翼"基地服务模式、"常熟模式"等进行分析,探索多元科技服务主体协同合作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超市与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合作有助于农村科技服务主体职能相互扩展;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具有可行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基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并对加强农村科技服务提出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凤
在总结各地近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高等涉农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分为试验示范基地、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校企专项合作以及直接服务经营主体四种模式。基于院校、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取向,本文从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服务效果和教学科研效果三个视角比较以上模式的优势、适应性与局限性。分析表明,在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的效果最为理想,但实施这一模式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要以这一模式为主导方向,并行不悖发展多种模式。同时,要从推动科技资源深度整合、改革完善教育科研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凌凤
在总结各地近年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将高等涉农院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科技推广分为试验示范基地、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校企专项合作以及直接服务经营主体四种模式。基于院校、地方、农业经营主体的各自取向,本文从科技服务能力、科技服务效果和教学科研效果三个视角比较以上模式的优势、适应性与局限性。分析表明,在科技服务能力、服务内容完整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校地共建综合服务体系的效果最为理想,但实施这一模式有较高的条件要求。要以这一模式为主导方向,并行不悖发展多种模式。同时,要从推动科技资源深度整合、改革完善教育科研体制、完善激励制度等多个方面着手,推动农科教、产学研结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轶 尹珂
对重庆城乡统筹试验区不同区域的80个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和运行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普遍成立时间较短,社员规模较小,市场经营能力不强,但涉及范围却十分广泛;(2)缺乏经营管理人才、缺乏资金以及缺乏完善的扶持政策是当前其在发展中主要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同时,虽然目前重庆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的盈利状况并不十分理想,但大多前景比较乐观。(3)目前重庆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的综合绩效值总体上较低,且各区域的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发展情况差距不大,总体发展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府应当适当参与和合理引导,使重庆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走上规范化和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课题组 鲜力群 徐英花
一、小城镇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对不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局面,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小城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宋磊 王家传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历时4年,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产权改革一直是此轮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实践中的改革绩效与预期设定目标之间存在何种差异?不同产权组织模式的农村信用社在股权设置及机制运营中存在何种差异?本文通过对改革试点省份之一的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状况分析,对其改革绩效作出了初步判断,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得出若干结论与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邓璐 牛奉高 齐玉琴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是目前高校内部绩效评价的焦点问题。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殊性:高校的超功利性、教师工作的多元性、教学工作评价的复杂性、科研成果评价的滞后性,由此形成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五个难题:指标体系和方法的选择、科研团队的影响、学科之间的可比性、定性问题度量的复杂性、教师绩效评价的目的性。本研究针对特殊性和待解难题,建立适合所选评价对象的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并使其具有一定范围的普适性。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绩效评价 特殊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军华 范福娟 汲巧真
近些年来,政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在全球众多国家得到应用。在政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企业、高校与研究机构各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为平衡利益诉求,最大化发挥各自在政产学研合作中的能力与作用,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模式或组织形式。研究院的出现,是政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有效制度模式创新。通过研究院这个平台,政府、企业、学校与科研院所可以开展有效的合作,使各自的利益诉求、作用与能力得到较大的发挥,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