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02)
2023(4387)
2022(3397)
2021(3351)
2020(2574)
2019(5694)
2018(5520)
2017(9203)
2016(5339)
2015(5959)
2014(5745)
2013(4961)
2012(4260)
2011(4046)
2010(3966)
2009(3463)
2008(3286)
2007(3215)
2006(2805)
2005(2408)
作者
(12194)
(10272)
(10230)
(9778)
(6411)
(4742)
(4612)
(3886)
(3850)
(3655)
(3423)
(3348)
(3329)
(3045)
(3035)
(3022)
(2943)
(2903)
(2888)
(2885)
(2569)
(2536)
(2495)
(2360)
(2332)
(2296)
(2243)
(2193)
(2180)
(2173)
学科
管理(13779)
(11975)
经济(11957)
(11018)
(8537)
企业(8537)
(6228)
教育(5655)
中国(5437)
业经(4708)
农业(4704)
教学(4304)
理论(4204)
工作(4064)
技术(3686)
(3363)
贸易(3361)
(3326)
(3300)
(3150)
学校(3111)
方法(3098)
地方(2891)
研究(2825)
(2790)
科学(2737)
技术管理(2661)
政治(2609)
思想(2593)
(2528)
机构
大学(66422)
学院(64939)
管理(22264)
研究(19105)
(18945)
理学(18877)
理学院(18652)
经济(18255)
管理学(18148)
管理学院(18030)
(14896)
师范(14826)
(13358)
中国(12455)
教育(11922)
科学(11656)
师范大学(11296)
(10563)
(9452)
中心(9345)
(9221)
技术(8644)
北京(8471)
(8437)
职业(8105)
业大(7842)
研究所(7670)
财经(7156)
图书(7106)
(7000)
基金
项目(43550)
研究(39772)
科学(34429)
基金(27678)
社会(22948)
(22471)
国家(22159)
社会科(21644)
社会科学(21639)
教育(21221)
编号(19646)
科学基金(19221)
(19080)
成果(18864)
(15673)
基金项目(14522)
课题(14155)
(13202)
项目编号(12876)
研究成果(10674)
规划(10574)
(10277)
(10250)
(10152)
高校(10054)
(9970)
重点(9806)
(9708)
自然(9658)
资助(9637)
期刊
教育(24162)
(23049)
经济(23049)
研究(20618)
中国(18463)
图书(9441)
管理(7977)
学报(7906)
(7608)
(7136)
科学(6972)
大学(6869)
书馆(6692)
图书馆(6692)
技术(6207)
职业(5857)
农业(5252)
学学(5114)
情报(5064)
业经(4978)
成人(4346)
成人教育(4346)
(4325)
论坛(4325)
(4216)
金融(4216)
高等(4131)
(3664)
科技(3653)
经济研究(3440)
共检索到101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利  王千  
促使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是丰富教育资源、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现实情境中,依附于教师个人身上的隐性知识共享面临诸多困境,严重影响教师个体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从个体、组织、技术、文化与机制五个层面入手,探讨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的重要战略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闻钟  郭岚  廖方伟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高校知识管理的关键。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隐性知识的传播者、接受者以及传播渠道共同构成的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而传播者的传播水平、接受者的接受能力以及传播的渠道正是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流程的桎梏。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除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困境的实施对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肖冬平  顾新  
知识网络的困境在于隐性知识的转移与共享难以实现,而隐性知识的共享困境主要表现为:心理困境、能力困境和动力困境、组织结构困境、组织文化困境、组织间的信任困境、组织间文化距离困境、组织能力差异困境和组织间合作动力困境等。社会网络为解决上述困境提供了一个视角,非正式网络可以弥补正式组织和正式网络的先天性不足,是克服知识网络中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困境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鲁团花  耿娟娟  
隐性知识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竞争力具有关键性影响。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文明传承的主要场所,必须依靠高校教师,这是因为高校教师是高校知识传授的主要实施者,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对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究,主要从隐性知识的生成环境、隐性知识的组织、隐性知识的群体以及隐性知识的实践等层面来探究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实践平台,实现隐性知识的扩散,从而解决高校教师发展外供不足的问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志柱  周叶玲  
隐性知识共享是增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组织行为。要想让高校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隐性知识共享活动,首先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共享意愿。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思路,文章提出了一个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整合框架模型。研究发现:影响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态度因素包括人际信任、心理所有权和知识感知价值;主观规范因素包括领导支持感和创新型校园文化,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和条件便利性感知。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希  张华  
虚拟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非常重要,但在隐性知识共享时遇到的如知识模糊性、学习能力差异、文化差异、信任缺乏等问题,探讨其给隐性知识共享带来消极影响,并为扫除隐性知识共享障碍,提出构建知识共享平台、建设合作新文化、建立新型学习制度等相应对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简世德  冯丽莎  张美荣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重点分析强弱关系、社会资本和结构洞等三大核心理念对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机理,进而提出利用社会网络促进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移的基本路径与策略:营造具有共同价值与信念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教师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网络技术平台;重视高校教师社会关系网络的培育与管理;强化教师隐形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志柱  雷育生  
隐性知识分享是高校知识管理的关键,然而高校教师对于隐性知识分享表现得并不积极。本文基于理性行为理论(TRA)分析框架,以知识分享意愿为中介变量,提出了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分享行为决定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分享行为取决于其知识分享意愿,而知识分享意愿又取决于感知管理支持、感知组织文化、人际信任、心理所有权和感知知识价值等因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馨  
从剖析隐性知识的研究现状出发,指出隐性知识研究遭遇困境的一个原因是在研究路径上局限于知识的表达维度,而忽视理解维度。认为社会交互过程中隐性知识虽然无法明确表达自身,但是却可以通过其他类型的知识予以解释,以达成交互双方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借鉴哈贝马斯提出的主题知识和非主题性知识概念,本文提出知识的二维分析框架,探讨通过从理解维度引入新的研究路径,深化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进而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转移和共享。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代君  张亚珍  李健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院校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知识共享是一条新的思路。为了克服高职院校教师在知识共享方面的诸多障碍,必须在改善高职教师知识共享意愿、提高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构建教师学习社区等几个方面着力,以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增值与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熊维勤  
青年教师培养是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经验和诀窍等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移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必经途径。文章从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和条件出发,从教学团队形成、激励机制设计和合作精神培育等方面分析了促进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和转移的主要策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延吉  
从组织中知识的流动过程出发分析隐性知识的共享 ,观察隐性知识在个人层次和组织层面的共享过程 ,并据此提出隐性知识共享的条件、障碍、方法、工具和保障措施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启华  何晓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文敏  
民办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的必要条件。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面临着社会场景中的职业身份不清晰、学校场域的教师角色冲突以及职业实践中话语权受限等三重困境。为化解这三重困境,民办高校要正确对待学校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以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学术认同;重塑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用话语权增加教师的学校认同;优化学校的组织生态,提升教师对教育职业的归属感。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志宏  赖文娣  白雪  
沿用国内外学者对创新气氛维度研究的成果,将团队带头人创新风格作为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气氛的一个新的维度,并结合另外三个维度:参与保障、目标认同、创新追求与支持,更有效地描述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气氛。同时,根据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探讨创新气氛各维度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最后,根据概念模型,从创新气氛的各维度出发,提出增强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相关建议,以期对加强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