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4)
- 2023(12981)
- 2022(11168)
- 2021(10863)
- 2020(9382)
- 2019(22068)
- 2018(21829)
- 2017(40752)
- 2016(22683)
- 2015(25858)
- 2014(25753)
- 2013(24591)
- 2012(22420)
- 2011(20243)
- 2010(20157)
- 2009(18502)
- 2008(18159)
- 2007(16297)
- 2006(13736)
- 2005(12177)
- 学科
- 济(87052)
- 经济(86967)
- 管理(59018)
- 业(54100)
- 企(44599)
- 企业(44599)
- 方法(43288)
- 数学(38853)
- 数学方法(38284)
- 财(23730)
- 中国(23683)
- 农(21759)
- 贸(20652)
- 贸易(20646)
- 易(20209)
- 学(16985)
- 业经(16978)
- 地方(15724)
- 制(15039)
- 务(14731)
- 财务(14681)
- 理论(14653)
- 财务管理(14642)
- 农业(14061)
- 企业财务(13873)
- 教育(13747)
- 出(13538)
- 和(12928)
- 技术(12164)
- 融(12038)
- 机构
- 大学(313129)
- 学院(303286)
- 济(122784)
- 经济(120253)
- 管理(115213)
- 理学(99857)
- 研究(99804)
- 理学院(98738)
- 管理学(96565)
- 管理学院(96008)
- 中国(73179)
- 京(65578)
- 科学(60398)
- 财(56145)
- 所(48745)
- 农(47762)
- 中心(46951)
- 江(45513)
- 范(45198)
- 财经(44993)
- 师范(44798)
- 业大(44645)
- 研究所(44354)
- 北京(41188)
- 经(41045)
- 经济学(38530)
- 农业(37688)
- 院(36174)
- 师范大学(35913)
- 州(35866)
- 基金
- 项目(204649)
- 科学(161506)
- 研究(152648)
- 基金(147552)
- 家(127130)
- 国家(126073)
- 科学基金(108732)
- 社会(95173)
- 社会科(90370)
- 社会科学(90342)
- 省(80412)
- 基金项目(77603)
- 教育(75071)
- 自然(69856)
- 自然科(68321)
- 自然科学(68301)
- 划(68278)
- 自然科学基金(67064)
- 编号(63345)
- 资助(61188)
- 成果(53778)
- 部(46583)
- 重点(46536)
- 课题(44094)
- 发(43214)
- 创(42952)
- 大学(41767)
- 教育部(40675)
- 科研(40196)
- 创新(39940)
- 期刊
- 济(125765)
- 经济(125765)
- 研究(91585)
- 中国(63014)
- 教育(50971)
- 学报(47217)
- 财(45525)
- 农(41510)
- 科学(41074)
- 管理(41056)
- 大学(37701)
- 学学(33064)
- 农业(28576)
- 技术(27927)
- 融(23808)
- 金融(23808)
- 财经(22135)
- 经济研究(21102)
- 图书(20724)
- 业经(19471)
- 经(19100)
- 问题(17032)
- 业(16721)
- 贸(16717)
- 统计(15715)
- 技术经济(14719)
- 书馆(14557)
- 图书馆(14557)
- 版(14299)
- 策(14206)
共检索到452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由由 闵维方 周慧珺
本文基于世界一流大学学术排名数据和46所美国研究型高校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高校科研产出的影响因素以及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科研产出除了由外部经济环境、高校类型、人员规模、工资水平等因素决定外,还可能受高校教师队伍的岗位、合同、职称、性别/种族结构的影响。其中,全职教师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辅助人员的增加有利于高校科研产出数量与质量的提升,非终身教职体系教师的聘用并未如预期那样有助于提高高校科研产出,助理教授得利于能够在科研上集中精力而产出较高,传统弱势群体教师比例的变化并未系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由由 吴红斌 闵维方
本文利用美国20所世界一流大学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高校经费水平与结构的变化对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收入和支出水平的提升,政府直接拨款比例的增长,高校主要职能和人员工资支出比例的增长均有助于提高高校论文发表产出,管理支出的增长则有碍于此。在我国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快车道的背景下,政府在给予高校财政自主权的同时应加大对一流大学建设的投入,高校需提高工资支出占比,提升管理效率并将经费充分地投入到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公共服务活动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毛建青 陈文博
36所美国世界一流大学16年间的面板数据显示:科研产出数量与影响力指标分别呈"先降后升"与"先平后降"趋势,校均收支规模呈上升趋势,收支结构与工资结构稳定。大学经费规模、收支结构与科研产出关系的36个OLS、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显示,收支规模、政府拨款、资助与合同的增加均有助于提升科研产出数量与影响力,但学杂费则会带来相反的影响。同时,支出结构中工资的增加对科研产出数量与影响力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其中,研究工资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建议我国世界一流建设大学多渠道筹措经费,扩大收支规模,优化支出结构,增加工资规模,尤其是增补研究工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裴兆宏 胡和平
教师队伍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而一流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本文从大学理念出发,着重分析了影响学术环境的不利因素,从优化学术环境的角度,提出了有关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教师队伍 学术环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王建慧
基于对四所美国大学(Harvard,MIT,Northwestern,UIUC)的实地考察发现,这几所世界一流大学,在新教师招聘的整个过程中,重视院系的"进人"意见、强调"小同行"评价、强调"新人"可产生"群聚效应"的可能性;在入职后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基层院系承担着提供财政支持、培训支持、适宜发展的规则支持的责任;在教师职称晋升和终身职确定上,基层院系落实着教师评价应有的科学性、差异性、多权制衡的责任。这种在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生命周期上的入职、职中、终身职的全程观照,在教师组织管理上的系、院、校协调,成就了
关键词:
一流大学 教师队伍 院系责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由由
卓越的教师队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美国五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制度为案例,从人才定位、终身教授评审过程和评审要求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筛选机制。本文讨论了世界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严筛选"的特点,在筛选决策主体、筛选手段、筛选投入和筛选评估等方面对我国大学教师队伍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
美国 世界一流大学 终身制 筛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白静 张国栋
本研究利用各高校财务数据、高校学生和教师数据以及ARWU排名得分数据,分析美国11所世界一流大学筹资结构、高校规模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并使用OLS回归和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其研究结果较为一致,主要结论有:学费比例和生均经费的提高限制科研产出的增加;非竞争性经费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科研产出水平;专职教师数的增加和学生总数的减少有利于增加科研产出。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合理确定学费标准、增加基础投入与绩效投入和进一步优化高校规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孙启明
以世界公认的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为基本分析框架,观察最近四年(2011—2014年)的排名情况,并对"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界定。同时,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对中国顶尖高校各项指标得分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所高校国际顶尖研究成果缺乏,国际化比例和层次较低,世界范围内学术声誉还需提高,雇主评价和产业收入在考虑国别因素情况下优势明显。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中国内地高校还要完善科学研究激励机制,提升国际化的程度和质量,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学科发展规划,建立高校数据信息决策支持系统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曹蕾
据俄新社2014年2月25日报道,俄罗斯新闻社与英国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合作,将于26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学科排名(рейтинглучшихмировыхвузовпонаправлениямпод-готовки/QS UniversitySubjectRanking)。排名按照四个指标对高校进行评价:学术界意见、雇主意见、文章引用索引以及学者的科学贡献指数(индексХирша)。俄罗斯新闻社与英国QS公司于2013年9月签署了为期3年的合同,在俄罗斯新闻社的资源中公布有关教育机构的信息材料,包括俄罗斯国内外高校全球排名、高校学科领域排名,以及与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翟亚军
通过对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的实证分析,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模式是一个由主体学科、主干学科、特色学科和支撑学科组成的学科体系;其中主体学科是大学的基础,主干学科是大学的品牌,特色学科是大学的优势,支撑学科则预示了大学发展的潜力。学科之间互相联系,互为支撑,有机地统一于一体。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学科建设 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邱均平 马凤
从2005年起,中国科学评估研究中心每两年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2011年,在此前多年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第四次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进行了评价研究。本研究的原始数据来自美国汤姆森科技集团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德温特创新专利引文索引》(DⅡ)数据库。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通过仔细比较和分析,我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差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在建设世界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型成果方面差距还很大。从自身来看,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各个评价指标上,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鲍威 金红昊 田明周
1992-2017年,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的发展历经年轻化、平稳发展、老龄化三个时期。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间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发现:当青年教师、中生代教师、资深教师的占比分别为51.2%、43.0%、5.8%时,高校科研产出达到理论最优;不同类别研究型大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与理论最优值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而且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将持续恶化。为提升科研产出效率,研究型大学应加强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以优化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大力促进不同年龄段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构建包容开放的组织文化。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教师 年龄结构 科研产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佳妮 吴菡
高校海归教师是归国留学人员的重要组成群体,他们知识储备丰富、国际化视野宽广。本研究基于跨文化再适应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1417名海归教师回国后的科研表现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海归教师对其在课题申报和成果发表方面的评价不高;其在海外学习和工作期间的适应情况、对院系工作氛围的认同程度以及与海外导师、同事或同门开展合作的频率,对海归教师的科研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高校海归教师 科研表现 一流建设高校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兆旭 薛惠锋
通过分析我国工科大学的发展现状,采用基于类平均的聚类分析算法,分别对QS和ARWU中的大学进行聚类分析,并划分出我国工科大学所在的类,进一步比较发现我国工科大学在学术评价、雇主评价、师均引用率、师生比和国际学生比例、PUB(被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N&S(在《自然》和《科学》上发表论文的折合数)、Hi Ci(各学科领域被引用次数最高的科学家数)和PCP(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平均值)上,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存在的差距,指出了我国工科大学的建设方向。
关键词:
QS ARWU 一流大学 聚类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进 哈梦颖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沿线国家学术人才流动步入快车道。本文通过对我国109所研究型大学教师简历的分析,初步分析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博士后研究人员面向中国的学术人才回流规律。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的世界一流大学总体占比较低,但对中国学术人才流入也具有重要贡献;流入中国的学术人才来自全球顶级高校的比例较高;东亚地区一流大学与中国学术系统联系极为紧密。研究认为,当前中国应抢抓"一带一路"机遇,逐渐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亚中心或副中心,并凸显共享发展和双向流动理念,形成中国与沿线国家学术人才流动的良性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