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1)
2023(5800)
2022(4857)
2021(4518)
2020(3816)
2019(8495)
2018(8619)
2017(15436)
2016(9147)
2015(10473)
2014(10608)
2013(9583)
2012(8648)
2011(7851)
2010(7952)
2009(7661)
2008(7604)
2007(7114)
2006(6253)
2005(5747)
作者
(23631)
(19796)
(19780)
(18787)
(12510)
(9347)
(8887)
(7545)
(7491)
(7183)
(6734)
(6589)
(6445)
(6186)
(6161)
(5988)
(5959)
(5827)
(5799)
(5717)
(5076)
(4821)
(4655)
(4613)
(4573)
(4420)
(4376)
(4353)
(3977)
(3903)
学科
管理(31315)
(26579)
经济(26514)
(24459)
(21739)
企业(21739)
(11499)
(11016)
方法(9811)
中国(8890)
(8261)
数学(8189)
数学方法(8043)
业经(7325)
(7287)
体制(6982)
(6619)
财务(6600)
财务管理(6581)
企业财务(6267)
(5889)
银行(5882)
教育(5870)
理论(5652)
(5611)
(5483)
金融(5481)
(5417)
(5228)
环境(5099)
机构
大学(126577)
学院(122147)
(47028)
经济(45847)
管理(44314)
研究(38795)
理学(37798)
理学院(37355)
管理学(36608)
管理学院(36367)
中国(28658)
(26228)
(26005)
科学(21737)
(19723)
财经(19626)
(19558)
师范(19419)
(18462)
中心(17774)
(17616)
研究所(16334)
北京(16319)
业大(15812)
(15780)
(15457)
师范大学(15226)
经济学(14752)
财经大学(14461)
(14202)
基金
项目(79062)
科学(62997)
研究(62756)
基金(56152)
(47192)
国家(46755)
科学基金(40783)
社会(39691)
社会科(37552)
社会科学(37543)
教育(32290)
(31659)
基金项目(29379)
(26568)
编号(26350)
自然(24594)
成果(24419)
自然科(24013)
自然科学(24006)
自然科学基金(23583)
资助(22330)
(21453)
课题(19884)
(18522)
重点(18171)
(16975)
(16849)
教育部(16708)
项目编号(16696)
(16546)
期刊
(54074)
经济(54074)
研究(40577)
中国(31536)
教育(25923)
(22633)
管理(18434)
学报(16762)
科学(15476)
(14602)
大学(14233)
学学(12330)
(11107)
金融(11107)
财经(10623)
技术(10507)
农业(9332)
(9118)
经济研究(7956)
业经(7912)
图书(7774)
问题(6900)
职业(6363)
财会(6127)
会计(5854)
(5796)
书馆(5780)
图书馆(5780)
(5638)
论坛(5638)
共检索到192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江俐  
我国高校教师长聘教职制度的实现困境主要表现为政府、高校、教师、职员等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交织和代表不同利益群体的制度阻滞。长聘教职制度不仅仅是教师聘任制度的调整和改革,更重要的是政府、高校、教师、职员之间关于大学目标与功能实现,公共资源有效配置,教师权力与地位之间的不同理解和博弈。因此,高校长聘教职制度的变迁是不同利益相关者复杂利益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顺利推进长聘教职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形成不同利益群体的共识,从而实现在新的大学治理环境下各方利益的平衡和最大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兴华  胡志华  
目前,民办高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步入内涵发展阶段。然而,考察民办教育的发展历程,其显著特点就是对公办教育办学模式的路径依赖,其必将导致陷入制度困境,比如关于师资的遴选与激励。从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特性,认为以终身教职制为核心,建立双轨并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是民办高校师资建设的一个可资借鉴的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贾永堂  
美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是历史传统、市场逻辑和政治诉求等多重力量博弈的产物,其突出特点是适应学术职业的特殊要求,强调以终身教职制度维护学术自由,同时重视聘任程序的法制化。面对日益增强的外部压力,多数高校不得不适度弱化对教师的终身聘任并推行终身教职聘后评议制度,但即使是这些以保留终身教职制度为前提的改革依然引发了广泛争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思懿  赵文华  
在美国终身教职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不同制度主体均参与其中,上至州立法机构和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下至教师群体及大学董事会和管理层,此外还有AAUP等行业协会组织,这些代表不同利益的制度主体通过推动或抵制终身制改革形塑了不同的制度逻辑。本文基于"多重逻辑的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将影响美国终身教职制度变革的制度逻辑概括为五种:国家逻辑、市场逻辑、大学管理逻辑、学术逻辑、行业逻辑,其中国家逻辑以州立法机构和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为代表,市场逻辑体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影响及学术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市场的变化,大学管理逻辑以校董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传勇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高校借鉴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开展长聘教职制度改革,已经成为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的重要趋势。美国大学终身教职制度的逻辑起点是以职业安全保障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其制度设计契合高校作为学术创新型组织对于教师激励的内在要求,为吸引、遴选和激励优秀人才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该制度有其内在局限性及其适用范围,面对社会各界批评与质疑,美国高校开始采取多种举措对该制度进行改革完善。中国高校应准确把握终身教职制度内在逻辑,客观认识其制度优势和内在局限,从中国高校发展和改革现实出发,合理借鉴其制度内核,突破教师聘任制度改革难点,逐步建立与中国高校发展实际相适应的教师聘任制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乔锦忠  
本文在回顾我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教师聘任制在实行过程中选择短期合同和长期合同的原理,说明了在给予教师长期合同或终身教职中使用“非升即走”机制的原因,指出了实行教师聘任制之后职称评定制度的走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范履冰  
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逐步在高校实行教师聘任制。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使教师聘任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为中国高校教师管理制度,并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高校教师聘任制是高校与教师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以合同形式确认教师的职务、职责以及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教师任用制度。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国家法律和制度的完善,给现行的教师聘任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实行的教师聘任制还不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高校教师职业是学术职业,高校教师聘任的制度设计,要遵循学术职业的特点。在教师聘任的制度设计中,要根据学术发展的需要设置岗位;根据学术职业的特点,将"有固定期限"聘任和"无固定期限"聘任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建立学术职业"准入"制度;根据学术自由的要求,在评价考核中,采取发展性评价,改进学术评议机构,保证学术评议的独立性;根据学术平等的要求,采用集体合同与契约合同相结合的办法,依法规范教师聘用合同;根据学术公正的要求,建立一个"中立"的、组织健全的争议处理机构,协调教师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争端,维护教师的权益,推进学校的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卉  
利益关系及其调整是审视教师聘任制改革的一个独特视角。高校教师聘任中存在教师个体、学术群体和高校行政人员三个行动者,他们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理想的教师聘任制要能够协调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目前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存在学术评议机构泛行政化、行政权力膨胀等弊端,损害了学术利益和教师个体利益,并使其得不到保障。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要求从深层次上进行高校治理变革,可以采取分权、改造利益代表制度、提升权力主体的道德自主性等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从任命制到聘任制的变迁。职称制度作为高校师资管理的核心制度,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看,其结构变迁的方向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制度的影响,并与教育场域内各利益主体的博弈结果密切相关;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历史变迁产生了"制度锁定"的路径依赖,延滞了制度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打破行动集团的博弈均衡,突破历史否决点,才能实现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转变和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沈红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经历了从"以苏为师"到机构化的变迁,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教师发展制度的变迁与社会宏观制度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多元行动主体的形成,促使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到分权、从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转变。与此同时,受旧制度的自我强化和权力失衡的影响,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在变迁中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为此,必须推进分权,改革评价制度,树立多元的学术观,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市场化和均衡化,实现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绩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从制度演变的内在逻辑看,长聘教职制度是由教师群体自发形成的内生型制度,其不仅是高校教师聘任和激励制度,而且是一种市场筛选和选拔制度、资源配置制度、社会分层制度、职业安全制度。中国高校长聘教职制度的当下困境主要表现在:政府对高等学校单位属性的规定以及教师身份定位把长聘教职制度的推进锁定于"编制管理"的路径依赖之中,不完全学术劳动力市场内部缺乏竞争性、外部缺乏独立性和开放性,传统制度的保守性、排他性形成强大改革阻力等。深化高校事业单位编制改革,营造长聘教职制度改革的外部环境,建立完善的学术劳动力市场,形成多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何斌  
教师聘任制是高校人事制度的核心部分,也是目前高校人事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目前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综观教师聘任制改革,大都围绕着教师的“进”与“出”做文章,即教师的“遴选”与“淘汰”工作,这是因为教师的遴选工作保证了教师的水平,为高校师资的质量保障提供了前提条件;教师的淘汰工作保证了校内教师的质量水平,为高校师资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鑫  
高校聘任制背景下,国家应当建立与高校的聘任制、薪酬体制改革相结合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开拓社会保障基金筹资的多元化渠道,积极促进平等协商机制的建立,从而健全真正与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我国高校聘任制改革的深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光才  
我国教师聘任制改革历经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岗位聘任制与劳动合同聘用制三个阶段,如今各校实践虽有些纷乱,但大致轮廓初现端倪。在这一由政府发动与推动到高校自主探索的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澄清的基本问题,包括按需设岗和履约管理的困境、薪酬分配与考核评价过程中的悖论等。就长远而言,准聘长聘制度是未来我国高校教师人事改革的基本方向,但对新旧政策过渡与转换过程中的众多问题需要充分预估和未雨绸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