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1)
2023(5705)
2022(4542)
2021(4115)
2020(3385)
2019(7478)
2018(7886)
2017(13268)
2016(8210)
2015(9636)
2014(9768)
2013(8756)
2012(8166)
2011(7540)
2010(7551)
2009(6925)
2008(6659)
2007(6412)
2006(5671)
2005(5159)
作者
(25115)
(20651)
(20628)
(19517)
(13051)
(9934)
(9382)
(8211)
(8156)
(7607)
(7113)
(7053)
(6878)
(6741)
(6543)
(6414)
(6389)
(6277)
(6264)
(5994)
(5441)
(5305)
(5216)
(5027)
(4902)
(4716)
(4695)
(4455)
(4440)
(4413)
学科
(21385)
经济(21341)
管理(18970)
(13244)
(10756)
企业(10756)
中国(8681)
(8548)
教育(7888)
方法(7288)
(6933)
(6881)
理论(6853)
(6223)
(6062)
数学(5808)
数学方法(5664)
教学(5630)
业经(5101)
工作(4735)
(4731)
金融(4724)
(4706)
银行(4672)
地方(4644)
(4551)
农业(4305)
(4247)
体制(3819)
学校(3557)
机构
大学(112200)
学院(108008)
研究(43057)
(33269)
经济(32129)
管理(31601)
中国(29799)
科学(29493)
理学(26147)
(25922)
理学院(25724)
(25305)
管理学(24773)
管理学院(24603)
(23455)
研究所(21547)
农业(20340)
(20298)
师范(19980)
业大(19680)
(19152)
中心(18826)
(17265)
北京(16648)
教育(16631)
技术(16176)
(15919)
师范大学(15553)
(15023)
(14612)
基金
项目(71631)
科学(54054)
研究(53110)
基金(46812)
(42782)
国家(42360)
科学基金(33745)
(30257)
社会(28947)
教育(28160)
社会科(27023)
社会科学(27014)
(26608)
基金项目(23544)
编号(23012)
自然(22411)
成果(22195)
自然科(21863)
自然科学(21850)
自然科学基金(21444)
资助(19771)
课题(19118)
重点(17256)
(15718)
(15635)
(15388)
(14589)
计划(14497)
项目编号(14117)
科研(13984)
期刊
(40880)
经济(40880)
研究(35531)
中国(32825)
教育(30764)
学报(25108)
(22913)
科学(19304)
大学(18491)
学学(16359)
农业(15501)
(14035)
管理(13306)
技术(9867)
图书(9632)
(8475)
金融(8475)
(8369)
职业(7569)
书馆(7193)
图书馆(7193)
业大(7081)
(6971)
经济研究(6528)
财经(6510)
业经(6327)
农业大学(6014)
(6005)
论坛(6005)
(5742)
共检索到178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茂云  
高校教师是以群体为单位在高校德育中发挥作用的。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道德转型,探讨教师道德共同体的建构,不仅对维护高校秩序及教师的精神家园有重要意义,更对培养具有德性之美的大学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教师道德共同体的建构,旨在通过建立共同的道德价值判断、道德意识、价值信念、价值认同或相关德性,组成一个学习的、关怀的、同辈的、包容的、探究的、具有共生共存关系的教师职业组织形式。高校教师道德共同体的特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万哨凯  
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备受关注,而专业学习共同体又是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研究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体现,总结了目前新建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建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红英  
"互联网+"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成为主要趋势。互联网与高校教育改革的融合对于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高校教师跨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有助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帮助教师更好地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教师的横向知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高校教师跨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应积极打造互联网学习平台,利用网络载体密切跨专业教师之间的联系,形成相互促进的交流与学习环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尼珊瑜  
高校持续、稳定、健康、统一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专业发展,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知识认知水平、加强教师间的教学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教师的归属感。为此,可从减少对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行政干预,明确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强化其终身学习意识,注重合作的自发自然性、全面性和深入性,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活动等几个方面入手,改善高校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境况,以期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吕洪刚  
社区公民道德建设除了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国情之外,还需要借鉴一切优秀的道德教育思想。杜威共同体建构理论的三个基本维度,正好契合了公民道德生成的三重逻辑。其中,共同善作为共同体追求的最高原则,是社区道德治理的价值目标;习惯是共同体中个体维系良好关系的规范,是社区公民道德的主动性生长和保证条件;民主教育是促使社区公民道德生成的基本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会肖  张志艳  张佳  
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和重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契机。文章介绍了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特征及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在制度、文化、意识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雪飞  
本文探讨了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有机团结”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的社会学洞察力分析教师专业共同构建中需要注意的两个维度——专业发展的维度和关系连结的维度,并考量了实现教师专业共同体“有机团结”的路径,以期从社会学角度对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和谐发展做出另一种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遵红   夏海鹰  
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学习共同体建构指向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关乎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新时代下,教师教育者的内涵逐渐由单一走向多元,身份角色也从某一领域的专业佼佼者具化为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教师进修校等组织中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教育研究者、专业引领者、教师培训者。然而,作为兼具多重身份的教师教育者,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构却出现内部成员结构单一、学习内容局限、学习场域有界等现实困境。立足当下,提出建构具有跨界属性的教师教育专业学习共同体,融入跨界学习理论,提炼出中间人、跨界学习文化、跨界合作项目、跨界管理制度等四种要素是其建构的应然逻辑。由此提出从有界到跨界是建构教师教育者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必然之路,包括重塑认识,建构跨界身份属性;创设环境,营造跨界学习文化;项目驱动,组建跨界合作团队;柔性管理,打造智能时代的“对话式”管理模式,促进教师教育者的跨界融合和专业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覃幼莲  
"互联网+"形态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构建,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移动性和交互性对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传统的封闭学习形式、实体组织形式、刚性学习时空和单向学习方式具有革新作用。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建构模式主要有基于专题研究的互动探索、基于课堂教学案例的网络研修、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校本研修及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等。应通过互联网共享化认知、互联网要素化组织、专家引领和网上网下相结合的策略,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友成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和国际交流平台,筛选合适的企业合作项目,可以构建以企业项目实践为核心的IECP育人共同体。其中I指"International",即国际化,建立中外高校办学的合作平台,引进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意团队,引入国际创意理念,培养学生国际视野;E指"Enterprise",即企业,通过企业这个窗口,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敏  蔺海沣  
基于教育生态学中共生理论系统审视当下我国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发现,共存样态下的校本教研实践面临共生单元中教师角色的迷失,共生关系中教研模式的固化,共生环境中文化生态的漠视等生态之殇。建构共生的校本教研共同体,理应在共生单元中,重塑教研专业权威和回归教师专业自我;在共生关系中,建构教研伙伴关系和增进教师交往理性;在共生环境中,夯实教研文化根基和改进教师心智模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铁军  
在探讨东亚地区主义时通常所运用的三种思维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维范式。按照这样的一些思维范式分析,90年代后期的区内外因素促成了东盟+3会议的召开和真正意义上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发生及东亚同盟体的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参与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杜淑珍  范秉相  
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功与否,学术带头人的作用不可小觑。本研究从宏观叙事的角度,根据扎根理论和类属分析法,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深度访谈、观察和学习记录文件研究,分析了学术带头人在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环境下的身份构建过程以及该构建过程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术带头人在高校教师学习共同体环境下构建了教师、管理者、引领者、外交家等几种身份;学术带头人的身份构建过程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学习内容、管理策略以及共同体成员的专业发展都产生了影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金琳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之一。本文以江苏省内5所综合类高校中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为研究对象,从共同体的整体设计入手,深度分析个人调研、校本专题学习、国际研修等主要教师共同体的学习活动对促进公共基础课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成效,探究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