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0)
- 2023(14430)
- 2022(12420)
- 2021(11476)
- 2020(9767)
- 2019(22085)
- 2018(21787)
- 2017(41631)
- 2016(23248)
- 2015(25969)
- 2014(25602)
- 2013(24873)
- 2012(22595)
- 2011(20454)
- 2010(20010)
- 2009(18079)
- 2008(17577)
- 2007(15468)
- 2006(13202)
- 2005(11151)
- 学科
- 济(86684)
- 经济(86589)
- 管理(64219)
- 业(60140)
- 企(49577)
- 企业(49577)
- 方法(44911)
- 数学(39772)
- 数学方法(39402)
- 农(22525)
- 中国(22104)
- 财(21899)
- 学(19703)
- 业经(18827)
- 贸(17295)
- 贸易(17290)
- 易(16765)
- 地方(16701)
- 农业(15456)
- 理论(14746)
- 技术(14401)
- 务(14277)
- 财务(14219)
- 财务管理(14195)
- 环境(13771)
- 制(13695)
- 企业财务(13505)
- 教育(13326)
- 和(13275)
- 划(11823)
- 机构
- 大学(328180)
- 学院(322086)
- 管理(126790)
- 济(122423)
- 经济(119798)
- 理学(111928)
- 理学院(110684)
- 管理学(108591)
- 管理学院(108040)
- 研究(104704)
- 中国(73360)
- 科学(68688)
- 京(68466)
- 农(57874)
- 业大(54342)
- 财(54048)
- 所(52339)
- 研究所(48566)
- 中心(47168)
- 农业(46098)
- 江(45053)
- 财经(44943)
- 范(44937)
- 师范(44412)
- 北京(42485)
- 经(41160)
- 院(37839)
- 州(36904)
- 经济学(36821)
- 师范大学(35774)
- 基金
- 项目(232174)
- 科学(181477)
- 基金(167384)
- 研究(165598)
- 家(147841)
- 国家(146618)
- 科学基金(125352)
- 社会(103088)
- 社会科(97829)
- 社会科学(97803)
- 省(91668)
- 基金项目(89856)
- 自然(83966)
- 自然科(82047)
- 自然科学(82024)
- 自然科学基金(80584)
- 教育(78449)
- 划(77852)
- 资助(68698)
- 编号(66941)
- 成果(54061)
- 重点(52227)
- 部(50940)
- 发(48754)
- 创(48717)
- 课题(46563)
- 创新(45324)
- 科研(45276)
- 大学(43756)
- 教育部(43599)
- 期刊
- 济(122303)
- 经济(122303)
- 研究(90953)
- 学报(59211)
- 中国(57640)
- 农(50429)
- 科学(50026)
- 大学(44164)
- 教育(43356)
- 管理(43203)
- 学学(41029)
- 财(39049)
- 农业(35176)
- 技术(25577)
- 融(22615)
- 金融(22615)
- 财经(21462)
- 经济研究(20553)
- 业经(20537)
- 图书(19133)
- 经(18226)
- 业(18139)
- 科技(16878)
- 问题(16258)
- 版(15823)
- 业大(15637)
- 理论(14919)
- 技术经济(14788)
- 商业(14198)
- 实践(13757)
共检索到446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于汝霜
跨学科交往在高校教师学术创新中发挥着潜在的重要作用。从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的经历与体验来看,院系组织建制、学科基本概念、学科研究规范及跨学科科研成果的发表及同行认可等并没有对跨学科交往产生显著地阻碍作用。进一步的调查发现:与高校教师跨学科合作中的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如学科利益、科技管理评价体制等成为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跨学科交往 实证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汝霜 阎光才
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利益等跨越学科边界或专攻领域进行的私人间、面对面的学术互动或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的语言上的学术交流行为。它与高校教师私人学术生活及私人学术关系密切相关。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蕴含在高校教师日常学术生活中,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从高校教师日常生活中挖掘研究资料。基于以上考虑,本文采取了如下研究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于汝霜 阎光才
答辩时间2013年5月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及问题解决的需要使学科交叉与融合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大量研究表明,跨学科组织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成熟的运行机制。本研究把"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的因素及其运行机制。高校教师跨学科交往主要指高校教师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利益等跨越学科边界或专攻领域进行的私人间、面对
关键词:
跨学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雪梅
以混合研究方法探究教师科研合作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质性资料分析建构教师科研合作影响因素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3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 945份调查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优势(行为态度)、学科文化(主观规范)、学术评价制度(主观规范)与组织资源(知觉行为控制)通过合作意愿的中介作用显著间接地影响教师合作行为,其中学术评价制度发挥显著负向作用。因此,建议高校优化学术评价制度,提供教师合作的机会与平台,尊重教师科研合作的自组织性。
关键词:
科研合作 计划行为理论 混合方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原长弘 王鲜菊
本文以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项目的232位高校教师为样本,研究了高校学科声誉对教师科技论文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校学科声誉对高校教师基金项目论文的产出数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与论文被引证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给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管理涵义。
关键词:
高校 学科声誉 科技产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永跃 欧阳晨慧 白光林
在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产生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途径。高校教师作为社会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创新创业行为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持。以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引导、支持下的高校教师离岗创业为研究背景,运用计划行为理论,从个体特征、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政策4个维度,分析高校教师离岗创业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并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高校教师离岗创业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制定教师离岗创业操作细则、加强创业项目和人员遴选、强化创业项目扶持以及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等。
关键词:
创业意愿 高校教师 离岗创业 社会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亚菲 马万华
高校教师的国际流动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和实践非常关注的问题,但中国高校教师国际流动的实际情况如何,鲜有实证研究。本研究对北京市高校教师国际流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提出以"在地国际化"缓解教师国际流动机会不足、缺乏资金支持等现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雄伟
民办高校转型升级已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教师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流失率高等问题较为普遍,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整体水平不佳。本文以民办高校教师的工作态度为切入点,通过编制教师专业发展量表,分析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投入度三个指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针对性破解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提出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内因驱动的建议。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教师专业发展 工作态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威燕 李强 王智宁
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是直接反映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高低,因此关注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对于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影响因素的选择过于单一,缺乏多个层面影响源的综合分析。文章从教师个体、工作、高校及社会等层面出发,依据288份来自高校教师的有效问卷,通过因子分析法归纳影响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判别诸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发现:影响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是教师个体的积极心理能力、高校的制度及外部资源、领导及团队支持、物质与精神激励、个体知识与技能和教师组织承诺;其
关键词:
高校教师 高校管理 教学水平 知识管理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选辉 杜心雨 曹郦郦
[目的/意义]高校教师科研信息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提高科学研究信息环境的运作效率及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方法/过程]文章在简要介绍高校教师科研信息环境概念的基础上,从信息输入环境和信息输出环境两方面构建了高校教师科研信息环境变量指标体系,且运用AMOS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以江西省6所大学为例对高校教师科研信息环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基础信息与科研行为对科研信息环境具有相关性影响;高校教师科研的信息环境对顾客的各项感知指标具有显著影响;科研信息环境存在普适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艾华 吴伟 王卫彬
以高校跨学科组织为研究对象,剖析跨学科组织、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跨学科研究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对假设进行了验证表明:跨学科组织的两个子维度即跨学科组织的合理性及其与产业界的联系,对科研生产力有显著正效应;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在"跨学科组织—科研生产力"的关系中均发挥着中介作用,与"跨学科组织的合理性—科研生产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相比,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在"跨学科组织和产业界的联系—科研生产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因此,从研究的样本来看,在开展跨学科研究提升科研生产力的过程中,高校跨学科组织不仅需要释放活力与异质性组织构建合作网络,而且需要优化与创新跨学科研究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苟斐斐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市场、大学与个体的共同追求。基于学生发展理论,对35所高校大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行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方式以跨院系选修课程为主,方式数量上二至三种占主流,内容以人文社会科学类为主、呈现“小跨多、大跨少”的特点。性别、学习风格、发展规划,院校支持、专业就业前景、就读专业态度、学科类别,以及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皆对跨学科学习行为产生不同影响,其中学习风格、院校支持和家庭资本成为重要因素。为此,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学习风格;学校应供给多元且丰富的资源,优化支持环境;家庭应转变和积累资本存量,改善文化氛围、夯实物质基础;学界应关注家庭资本与高等教育过程公平议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锦文 庄若澜 赵雅洁 翟羽佳
[目的/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跨学科研究已经成为解决科学领域复杂问题和知识创造的重要路径。[方法/过程]概述相关核心概念,界定跨学科知识扩散,并从跨学科知识扩散的测量、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三个维度进行全面综述。[结果/结论]现有研究大多将学术文献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利用引用关系链设计单维和多维指标来衡量跨学科知识扩散;借助引文内容分析是目前分析扩散过程与特征的主要方向。此外,知识性、主体性和环境性因素对扩散过程与结果往往具有协同多变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跨学科知识扩散影响因素概念模型,为提升跨学科知识扩散效率及效果的实证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参考。尽管各个研究方向发展程度基本持平,但相关研究方法和数据仍待进一步丰富优化。未来研究应深化对跨学科与知识扩散关系的理解,以推动跨学科研究管理与科学创新工作的有机结合,紧跟大科学时代的发展步伐。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爱华 吴红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创的开放课程运动丰富了因特网上的优质开放教育资源,促进了全球高等教育发展。在开放课程建设中,高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提供者,是开放课程项目成功的关键。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影响高校教师自愿开放课程资源的相关因素。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创新的属性影响创新扩散的速度。本文选取创新的四种属性即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和可观察性,研究教师对创新的四种属性的认知是否与教师开放课程资源相关。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选取部分北京大学教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大部分被调查教师认可开放课程的相对优势;教师对开放课程相容性的认知与教师开放课程的情况相关;教师对开放课程复杂性的认知越低,越趋向于开放课程资源。根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小娟 马晶晶 刘丹丹
网络学习空间教学行为意向是指高校教师利用学习空间开展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向,是推动空间建设与发展的关键。依据技术接受与整合模型TAM3和UTAUT构建了高校教师空间教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对河南省参与在线课程建设的近400名教师调查数据相关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网络自我效能感、需求—功能匹配、社群影响及外部支持正向影响教师空间教学行为意向。基于此,提出了三点推进高校教师空间使用的策略:开展优秀案例导向的空间功能价值培训,营造社群影响的使用空间教学的积极氛围,完善使用网络学习空间教学的奖励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