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71)
2023(10229)
2022(9051)
2021(8735)
2020(7421)
2019(17366)
2018(17490)
2017(32748)
2016(18737)
2015(21371)
2014(21470)
2013(20710)
2012(18694)
2011(16755)
2010(16444)
2009(14844)
2008(14218)
2007(12367)
2006(10585)
2005(8902)
作者
(53145)
(43748)
(43721)
(41475)
(27854)
(21165)
(19857)
(17512)
(16692)
(15686)
(15089)
(14447)
(13858)
(13728)
(13627)
(13497)
(13312)
(12968)
(12437)
(12424)
(11097)
(10634)
(10485)
(10048)
(9945)
(9794)
(9731)
(9583)
(8966)
(8939)
学科
(65448)
经济(65374)
管理(50689)
(45384)
(38857)
企业(38857)
方法(33232)
数学(28786)
数学方法(28390)
中国(16890)
(16563)
(16309)
(15894)
业经(14266)
地方(13751)
理论(12600)
(11960)
教育(11932)
环境(11029)
农业(11022)
(10735)
技术(10675)
财务(10675)
财务管理(10652)
(10518)
贸易(10512)
(10169)
企业财务(10097)
(9932)
(9609)
机构
大学(256316)
学院(251139)
管理(100427)
(88195)
理学(87882)
理学院(86861)
经济(85942)
管理学(85097)
管理学院(84687)
研究(81390)
中国(56565)
科学(55407)
(54842)
(41872)
业大(41112)
(40964)
(39467)
研究所(37934)
(37789)
师范(37442)
中心(36576)
(35501)
北京(34531)
农业(33072)
财经(32172)
师范大学(29969)
(29820)
(29612)
(29199)
技术(28718)
基金
项目(179696)
科学(140106)
研究(131596)
基金(127019)
(110614)
国家(109652)
科学基金(93905)
社会(78114)
社会科(73891)
社会科学(73869)
(72606)
基金项目(68540)
自然(63195)
教育(62755)
自然科(61685)
自然科学(61671)
(61526)
自然科学基金(60497)
编号(55078)
资助(52201)
成果(45799)
重点(40250)
课题(38921)
(38911)
(37773)
(37369)
科研(34940)
创新(34698)
项目编号(34354)
大学(33937)
期刊
(91832)
经济(91832)
研究(72162)
中国(48806)
学报(43582)
教育(40291)
科学(38250)
(36691)
管理(34559)
大学(32351)
(29349)
学学(29305)
农业(26330)
技术(22200)
图书(18442)
(15225)
金融(15225)
业经(15111)
财经(14313)
经济研究(13867)
(13679)
科技(13525)
理论(12671)
情报(12287)
书馆(12213)
图书馆(12213)
(12009)
实践(11993)
(11993)
(11927)
共检索到354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奕妹  
作为教师学术成果之一的学术代表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因此,对教师的学术代表作的评价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学术代表作评价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判定职称晋升者的学术水平是否达到了相应级别职称的学术要求。对教师学术代表作的评价应从两个方面开展,即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要减少对于学术代表作评价的误差,就必须从评审专家和相关机制入手,为学术成果的科学评价创造人力条件和制度条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贤鹏  
"学术GDP主义"绩效观下的量化制评价被国内高校所广泛采用的同时带来了大量学术泡沫,正遭受着种种质疑。代表作制评价则被认为更符合科学研究规律和学术创新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量化制评价所导致的低水平重复性研究,故而在新的实践改革中受到推崇。但由于评价过程中的程序公平难以保障,代表作的质量评判标准无法统一,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机制尚未健全,量化评价形成的制度利益破除困难等,导致代表作制评价的实践探索陷入重重困境。扭转此种局面需重构高校教师的学术评价生态,从程序规范、标准体系、运行机制和利益格局等方面进行变革,以实现学术精神的回归、推动学术精品的产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志峰  浦文轩  刘进  
通过实证研究考察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对高校教师职务晋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职务晋升是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共同影响的结果,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对不同类型院校教师职务晋升、不同层级教师职务晋升的影响内容和影响程度不同。有必要进一步明晰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界限,降低行政权力对教师职务晋升的影响,发挥院系一级学术权力在学术职业分层过程中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莫伟民  
"代表作制"在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聘任过程中所起的查漏补缺作用显而易见。"代表作制"最大困难在于如何确认申请者的"代表作"真正具有超常的学术价值。不断完善以"综合准入制"评价为主、以"代表作制"评价为辅的双轨制。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通常是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聘任的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又以科研指标所占权重最大。各高校在长期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基本上都制定了能全面、客观反映教师真实科研水平的切实可行的学术评价标准。很多高校的学术评价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珍  马建霞  胡文静  
[目的/意义]近年来中央及各部委积极推行学术评价改革,明确倡导代表作评价。但代表作评价方法研究相对滞后,方法体系不成熟,阻碍了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实施。文章对代表作评价方法进行梳理,为建立科学客观的代表作评价方法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分析作者自评、同行评议和第三方机构定量评价的特点和作用;重点梳理外部特征指标、引文分析、替代计量、机器学习等基于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的评价方法。[结果/结论]同行评议是代表作评价的核心,基于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的评价方法能辅助同行评议,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定量评价、"代表性"评价和分类评价方法研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世瑾  刘涵  常芳  樊鑫  
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关键因素,寻找、评估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方案是当前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了教师职称制度——一种晋升锦标赛激励,估计了不同职称的教师对初中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全国性数据,本文利用随机分班解决了学生与教师匹配过程中存在的自选择偏误。研究发现,教师职称对学生学业表现有积极影响,职称较高的教师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业表现,并且对学困生和弱势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苏洋  
晋升评价政策是影响教师参与学术创业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关于学术创业是否应纳入高校教师晋升评价体系仍然存在争论。通过对美国6所已将学术创业作为教师晋升评价考量因素的大学分析发现,推进这项评价改革采取的主要做法包括:使用更具包容性的语言,将晋升评价标准与大学使命相关联;列出学术创业具体指标,"扩大"而非"取代/稀释"原有标准;利用同行评审和第三方衡量学术创业的社会效益;赋予学术创业较低权重,仍将学术追求放在首位。从其产生的影响来看,将学术创业融入原有的评价标准后,改变了学术文化,激发了教师学术创业的动力,且未对大学的传统使命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闫晓慧   张逸勤   杨文霞   巩洪村   邓三鸿  
[目的/意义]在“大力推行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遴选学术代表作是摆在所有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尤其是一般学者的代表作遴选更加值得关注。[方法/过程]在阐述了模型构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文章从期刊影响因子、即时被引频次和内容相似度三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一般学者代表作遴选的FIS模型。利用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获得者的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代表作遴选实证研究,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构建的FIS模型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实际意义,能够更科学地遴选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学术繁荣和进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蒋凯  
海外某著名研究型大学建立和完善教师职务晋升制度,促进了该校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为保持高水平师资队伍、开展高水平教学科研和实现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转型提供了必要的保障。该校教师职务晋升制度发挥了积极评价和正向激励作用,体现出明确校院系的职责和任务、制定清晰的职务晋升标准、建立国际同行评审制度、完善校院内部管理制度、尊重并妥善处理学科差异等显著特点,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珍  马建霞  胡文静  
[目的/意义] 以学术论文代表作遴选和评价为目的,探索论文创新性定量测度方法,为代表作评价提供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方法/过程]对创新概念进行解构,将创新测度指标分为差异度和收益度;使用引用句更客观、丰富的表征文献内容和创新点;将词频统计与词向量相结合,将文本内容与引文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面向代表作评价的学术论文创新性定量测度方法。[结果/结论]对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论文及其相关论文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与被引频次、仅基于文本内容和仅基于引用网络的创新性测度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合理有效,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术论文代表作的创新性测度要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新春  吴艳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是人事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工作,在现行的职称评审体制下,晋升高一级的职称,必须具备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学术成果。一方面,由于职称与个人利益相关联,高校职称评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教师评审高一级职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内在自律精神尚未养成与外在约束制度供给不足,同时也滋生了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有效治理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必须坚持教育引导与制度保障有机结合的原则,切实建立健全恩威并施的外在约束制度,学术道德才能逐渐内化成人们自觉的行动意识,才能从源头上抵制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回归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初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莫玉婉  
大学教师职称晋升评价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是世界各国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将教学纳入大学职称晋升评价是提高教学地位的重要途径。但是对大学教学认识的不清晰、教学评价标准的不明确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不科学,都限制了大学教学被公平合理地纳入职称晋升评价制度进行考评。伦敦大学学院于2017年颁布的《学术职业框架》通过灵活的教学晋升标准及机制设计,探索将教学纳入教师职称晋升评价。这一制度设计体现出坚持发展主义的职称评价理念、明确教学评价标准及其证据来源、关注教学领导力的考核、实行教学同行评价等特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克   鲍远瑾   吴佳纯   杨玉洁  
[目的/意义]分析我国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场景,深化对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认识,揭示现行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特点。[方法/过程]以学术管理部门发布的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政策文本为主线,结合科研代表作评价的典型实践,揭示代表作发展的阶段历程与“三评”场景中的特点。[结果/结论]我国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建设主要由三类主体驱动;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回归质量导向的代表作评价制度探索阶段、明晰对象与流程的代表作评价制度体系化阶段、以“代表性成果”为主要指标的多场景评价阶段、“反五唯”背景下细化的代表作评价阶段;在人才评价、项目评审、机构评估等场景中,现行科研代表作评价的实施流程与程序安排各有侧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宋扬  吴若彤  
彼得原理认为,晋升后劳动者的绩效可能出现下降。为了检验彼得原理在国内学术领域是否成立,本文利用国内某所高校的教师数据分析了教师职称晋升对他们科研、教学和总绩效的影响。为了避免分析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了双重差分与倾向得分匹配结合的方法以及双重稳健的回归方法。本文的回归结果并不支持彼得原理,晋升对教师绩效的影响至少是非负的。本文认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该所大学对教师的绩效提供额外奖励,因而教师有外部激励去进行更多产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钟华  肖畅  单连慧  安新颖  
鉴于目前我国的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缺乏具有推广基础的示范应用,为促进代表作评价方法和工具创新,更加科学、准确、客观地开展科研成果代表作评价,分析国内外科研项目评价研究与实践现状以及代表作评价的内涵和特点,设计提出基于客观数据和定量方法支持的医学科研项目代表性成果评价方法,并选取20个科研项目的代表作进行实证分析,依次分级计算投入和产出指标数据,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效率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科学计量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综合计算得到的科研项目代表性成果的量化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可作为专家定性评价的参考和依据。最后,在强调代表作形式的多样性、提倡代表作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和利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改进传统评价方法等方面作出思考并提出建议,为我国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