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7)
- 2023(11720)
- 2022(10414)
- 2021(10138)
- 2020(8423)
- 2019(19888)
- 2018(19795)
- 2017(36257)
- 2016(20751)
- 2015(23819)
- 2014(23978)
- 2013(23050)
- 2012(21096)
- 2011(19255)
- 2010(19072)
- 2009(16817)
- 2008(16385)
- 2007(13929)
- 2006(12064)
- 2005(10749)
- 学科
- 济(74098)
- 经济(74019)
- 管理(54128)
- 业(47908)
- 企(40047)
- 企业(40047)
- 方法(34892)
- 数学(30146)
- 数学方法(29774)
- 中国(24094)
- 农(18919)
- 财(17798)
- 学(17591)
- 地方(15792)
- 业经(15563)
- 理论(15138)
- 教育(14667)
- 和(13101)
- 贸(13042)
- 贸易(13034)
- 易(12622)
- 农业(12606)
- 技术(12164)
- 制(12083)
- 环境(11231)
- 务(10877)
- 财务(10815)
- 财务管理(10791)
- 银(10510)
- 融(10500)
- 机构
- 大学(277856)
- 学院(273092)
- 管理(106000)
- 济(101318)
- 经济(98768)
- 研究(93614)
- 理学(91897)
- 理学院(90756)
- 管理学(88961)
- 管理学院(88461)
- 中国(66702)
- 京(60227)
- 科学(58921)
- 所(46890)
- 财(46064)
- 范(43275)
- 师范(42971)
- 研究所(42900)
- 中心(42265)
- 农(41101)
- 业大(40465)
- 江(39879)
- 北京(38842)
- 财经(36370)
- 师范大学(34486)
- 院(34229)
- 经(33215)
- 技术(32843)
- 州(32743)
- 农业(31981)
- 基金
- 项目(189278)
- 科学(148553)
- 研究(144032)
- 基金(133627)
- 家(115336)
- 国家(114279)
- 科学基金(97817)
- 社会(86130)
- 社会科(81382)
- 社会科学(81360)
- 省(74966)
- 基金项目(71552)
- 教育(70743)
- 划(64374)
- 自然(63583)
- 自然科(62079)
- 自然科学(62065)
- 编号(61588)
- 自然科学基金(60913)
- 资助(54946)
- 成果(51275)
- 课题(44046)
- 重点(42950)
- 部(42436)
- 发(40610)
- 创(39144)
- 项目编号(38008)
- 教育部(36749)
- 创新(36304)
- 大学(36282)
- 期刊
- 济(109691)
- 经济(109691)
- 研究(84208)
- 中国(59375)
- 教育(52258)
- 学报(43561)
- 科学(39030)
- 管理(38972)
- 农(35864)
- 财(34282)
- 大学(33297)
- 学学(29624)
- 技术(28878)
- 农业(25734)
- 图书(22207)
- 融(20029)
- 金融(20029)
- 经济研究(17333)
- 财经(17002)
- 业经(16735)
- 职业(16003)
- 书馆(15571)
- 图书馆(15571)
- 理论(14522)
- 经(14432)
- 业(13728)
- 问题(13671)
- 坛(13619)
- 论坛(13619)
- 实践(13422)
共检索到411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学义 周益斌
21世纪以来的头十年,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较为普遍和突出,诸多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通过整理和分析这些研究文献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在数量上、质量上都有明显的增加和提升;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有明显的拓展;对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呈现出多学科、多理论、多视角的解释,并能根据其原因进行相应的对策分析。基于此,本文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奇志
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等。文章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预防和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关键词:
高校 体育教师 职业倦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虹 勾四清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压力随之增加。随之带来了职业倦怠,对教师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和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倦怠的防控措施,利用系统工程学的三维组织结构理论,建立职业倦怠的防控工作实施体系。这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预控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 教师职业倦怠 三维结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芳
近年来,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必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心理的原因有社会、职业和个人三个主要方面。因此,必须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几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期从根本上消除这种消极心理状况。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心理 矫治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蔡晓军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备受教师及社会关注。本文对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了心理分析,最后提出了合理进行教师的自我职业发展规划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 心理分析 解决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桂娥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指数在15个行业中高居第三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教师个人因素,也有外在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要改变这一不利状况,教师要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学校要创造良好的氛围,使教师有成就感;社会也要理解教师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 成因 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许渭生 韩海燕
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编制了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在探索性因素分析(n=321)的基础上,提取出"情绪疲劳、认知衰竭、人际疏远和价值衰竭"四个因素;进一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n=316)结果表明,上述四个维度构成的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结构模型稳定且可靠,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 结构模型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雨平
由于社会、职业、个人和学校因素的共同作用,职业倦怠已经成为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研究学校因素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从可控性较强的组织角度出发,引入 CHAID 方法,挖掘出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高校 教师 职业倦怠 组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毅
教师的职业压力不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抑制和解决,就会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工作缺乏热情,对工作感到心力交瘁、退缩、焦虑等心理状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个体的健康发展,并且影响到高校人才的培养,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对天津高校教师进行了一次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其中100名男教师,100名女教师,被调查教师的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海燕
针对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现状,分析了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内涵、表现特征和形成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的视角提出高校教师应对职业倦怠的策略。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璐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及教育体制不断变革的今天,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个体因长期未能有效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工作满意度低,工作兴致丧失以及情感冷漠等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详细分析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成因,并就如何预防和缓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倦怠 评价制度 教师管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雪 王益
青年教师在高校各部门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任务,同时还面临着教师角色的适应、婚姻与家庭、住房、未来职业定位等众多问题,压力很大。因此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本文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消除或缓解策略。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职业压力 职业倦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志坚
文章以500名高职教师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教师有中等程度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衰竭和人格解体两方面;在高职教师中实施全面报酬战略,能有效降低其职业倦怠感,其中内部报酬、认可与赏识、工作与生活平衡、职业发展、组织文化和人际关系等六种报酬方式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固定薪酬、可变薪酬和福利等三种报酬方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高职教师 职业倦怠 全面报酬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峥 于泳红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水平人才的培养。目前已有研究中,尚未有师德和职业倦怠关系的探索。本文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在探讨师德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的基础上,考察心理健康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教师的师德水平越高,其职业倦怠程度越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其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心理健康在师德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关键词:
职业倦怠 师德 心理健康 调节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