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77)
- 2023(8627)
- 2022(7231)
- 2021(6965)
- 2020(5939)
- 2019(13385)
- 2018(13303)
- 2017(24756)
- 2016(13776)
- 2015(15496)
- 2014(15326)
- 2013(14747)
- 2012(13642)
- 2011(12586)
- 2010(12427)
- 2009(11319)
- 2008(11344)
- 2007(10586)
- 2006(9216)
- 2005(8180)
- 学科
- 济(48910)
- 经济(48746)
- 管理(42439)
- 业(36985)
- 企(34079)
- 企业(34079)
- 方法(24598)
- 数学(19279)
- 数学方法(19047)
- 学(14459)
- 财(14050)
- 中国(14020)
- 业经(12355)
- 理论(12046)
- 农(11070)
- 和(10612)
- 制(10501)
- 技术(10237)
- 教育(8992)
- 务(8530)
- 财务(8511)
- 财务管理(8489)
- 贸(8352)
- 贸易(8344)
- 企业财务(8178)
- 易(8107)
- 策(8011)
- 划(7929)
- 地方(7878)
- 银(7357)
- 机构
- 大学(198540)
- 学院(190489)
- 管理(71354)
- 济(68358)
- 经济(66618)
- 研究(65755)
- 理学(61984)
- 理学院(61190)
- 管理学(59735)
- 管理学院(59405)
- 中国(46838)
- 科学(44029)
- 京(42138)
- 农(35914)
- 所(34288)
- 财(34045)
- 研究所(31428)
- 业大(31410)
- 江(30088)
- 中心(29984)
- 范(29734)
- 师范(29362)
- 农业(28495)
- 财经(26385)
- 北京(26189)
- 州(24202)
- 经(24062)
- 院(23461)
- 师范大学(23272)
- 省(21513)
- 基金
- 项目(131553)
- 科学(104168)
- 基金(95946)
- 研究(92629)
- 家(85723)
- 国家(84989)
- 科学基金(72525)
- 社会(59263)
- 社会科(55033)
- 社会科学(55010)
- 省(51787)
- 基金项目(50740)
- 自然(49045)
- 自然科(48086)
- 自然科学(48065)
- 自然科学基金(47291)
- 教育(45897)
- 划(44569)
- 资助(38905)
- 编号(36957)
- 成果(32796)
- 重点(29890)
- 部(29176)
- 创(28024)
- 课题(26494)
- 发(26418)
- 创新(25981)
- 科研(25878)
- 教育部(25159)
- 计划(24982)
共检索到292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星汶 李立群 于桂兰
本研究通过对318名高校教师的调查,旨在探讨高校教师社会网络联接强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探究知识分享以及知识隐性和活性程度在以上关系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高校教师社会网络联接强度对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分享在社会网络联接强度和任务绩效、关系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知识隐性程度和活性程度正向调节社会网络联接强度和知识分享之间的关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简世德 冯丽莎 张美荣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重点分析强弱关系、社会资本和结构洞等三大核心理念对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机理,进而提出利用社会网络促进高校教师隐性知识转移的基本路径与策略:营造具有共同价值与信念的校园文化氛围;搭建教师隐性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网络技术平台;重视高校教师社会关系网络的培育与管理;强化教师隐形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志柱 雷育生
隐性知识分享是高校知识管理的关键,然而高校教师对于隐性知识分享表现得并不积极。本文基于理性行为理论(TRA)分析框架,以知识分享意愿为中介变量,提出了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分享行为决定因素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分享行为取决于其知识分享意愿,而知识分享意愿又取决于感知管理支持、感知组织文化、人际信任、心理所有权和感知知识价值等因素。
关键词:
大专院校 隐性知识 知识共享 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灿辉 安立仁
文章基于期望理论研究经济奖励对个体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识别认知风格、知识隐性程度及两者的交互对经济奖励与个体知识共享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对400余名知识型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分层回归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奖励有助于提升个体的知识共享意愿;认知风格的调节作用得到验证。与创新者相比,适应者对经济奖励更敏感;知识隐性程度的调节作用得到验证。随着知识隐性程度的增加,经济奖励对知识共享意愿的正向影响减弱;认知风格与知识隐性程度的交互的调节作用也得到验证。随着个体认知风格越来越偏向创新者,知识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振刚 杨玉玲
以纳米能源领域2001—2018年的专利数据构建知识网络和研发组织间的创新合作网络,检验研发组织的知识资源的两个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网络知识异质性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研发组织的知识组合能力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研发组织的知识多样性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创新网络中的知识异质性负向调节知识组合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正向调节知识多样性与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伟 于吉萍 张善良
在环境不确定性和内外部资源约束情境下,知识管理对于企业成长与发展变得愈发重要。从心理授权视角出发,探讨了授权型领导与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关系,并以角色认同与自我归类理论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内部人身份感知与职场友谊在以上关系中的作用。基于276份"主管-员工"配对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授权型领导对员工隐性知识分享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果;内部人身份感知在授权型领导与隐性知识分享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职场友谊正向调节内部人身份感知与隐性知识分享间的关系,即职场友谊水平越高,内部人身份感知对员工隐性知识分享的正向作用越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闻钟 郭岚 廖方伟
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高校知识管理的关键。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是隐性知识的传播者、接受者以及传播渠道共同构成的对知识进行双向传递、吸收和应用的过程。而传播者的传播水平、接受者的接受能力以及传播的渠道正是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流程的桎梏。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解除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困境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
大专院校 知识管理 知识共享 隐性知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利 王千
促使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是丰富教育资源、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现实情境中,依附于教师个人身上的隐性知识共享面临诸多困境,严重影响教师个体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从个体、组织、技术、文化与机制五个层面入手,探讨促进教师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的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
隐性知识 共享 转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于米
以往对于知识共享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不少见,但从知识属性和组织文化层面出发的研究,以及表现在个体层面的文化倾向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理尚未缺少深入的研究。本文从知识属性和文化因素出发,以个体层面的个人主义倾向与集体主义倾向作为自变量,知识的活性程度作为调节变量,探讨了对知识分享意愿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人/集体主义倾向对知识分享意愿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同时知识活性程度起到了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永卫 陈莹莹
基于隐性知识传播的特点和以往对影响隐性知识传播因素的分析,本文在分析隐性知识传播途径的基础上,将关系强度分为强关系强度和弱关系强度,关系质量分为优关系质量和劣关系质量,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研究了关系强度和关系质量这两个影响因素的不同组合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通过建立模型求解,得出这两种因素不同组合对隐性知识显性化具有的不同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鲁团花 耿娟娟
隐性知识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竞争力具有关键性影响。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和文明传承的主要场所,必须依靠高校教师,这是因为高校教师是高校知识传授的主要实施者,对高校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鉴于此,本研究对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机制的构建进行了探究,主要从隐性知识的生成环境、隐性知识的组织、隐性知识的群体以及隐性知识的实践等层面来探究隐性知识的共享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实践平台,实现隐性知识的扩散,从而解决高校教师发展外供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
内在生成理念 隐性知识 共享机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志柱 周叶玲
隐性知识共享是增进高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一种重要组织行为。要想让高校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隐性知识共享活动,首先必须使其具有强烈的共享意愿。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思路,文章提出了一个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整合框架模型。研究发现:影响高校教师隐性知识共享意愿的态度因素包括人际信任、心理所有权和知识感知价值;主观规范因素包括领导支持感和创新型校园文化,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和条件便利性感知。
关键词:
大专院校 教师 隐性知识共享 影响因素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成泷 党兴华 杨毅
网络惯例被认为是维持网络稳定和协调网络有序运行的核心要素,但惯例的路径依赖性、重复性和模式化等固有属性也会导致网络固化和僵化。鉴于此,综合考虑网络惯例对知识共享的正负作用,并探讨改变网络惯例作用的条件机制。以市场化程度较高的269家企业为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惯例与知识共享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此外,网络成员的不同动机和态度会改变网络惯例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具体而言,高水平反思重构会加强网络惯例对知识共享的正面作用,降低网络惯例对知识共享的负面作用,而高水平感知惰化会降低网络惯例对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国峥 赵嵩正 王娟茹
从知识吸收的视角出发,探索知识吸收在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并将激励纳入研究框架,分析激励在知识吸收与知识集成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利用西安等5个地区227份问卷调研样本数据,采用多层线性回归的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隐性知识对知识集成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知识吸收在隐性知识与知识集成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激励程度越高,知识吸收对知识集成的正向影响就越强,进而降低了隐性知识对知识集成的负面效应。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集成 知识吸收 激励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丽敏 孙东亮 李杨 姚伟 张秀 熊丽
[目的]针对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交流问题,构建了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交流模型,引导社会网络中的隐性知识交流;[过程]对隐性知识的分类及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交流的障碍类型,针对性地提出社会网络中隐性知识交流方式及交流的要素,然后构建了模型;[结论]通过任务、事件或者话题导向将网络成员链接起来,在处理网络成员关系时,可以采用社群协调者的方式,协调网络成员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开放、互信和便捷,促进沟通与交流,进而形成隐性知识的潜移默化。[局限]需要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知识交流 社会网络 知识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