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6)
2023(1919)
2022(1356)
2021(1419)
2020(1058)
2019(2247)
2018(2308)
2017(3222)
2016(2456)
2015(2965)
2014(2987)
2013(2196)
2012(1909)
2011(1743)
2010(1765)
2009(1476)
2008(1496)
2007(1520)
2006(1269)
2005(1076)
作者
(4826)
(4110)
(3860)
(3838)
(2461)
(1841)
(1813)
(1571)
(1507)
(1477)
(1442)
(1332)
(1251)
(1251)
(1191)
(1168)
(1133)
(1132)
(1122)
(1119)
(1074)
(1010)
(997)
(978)
(969)
(948)
(932)
(902)
(877)
(861)
学科
管理(4347)
教育(3936)
教学(3085)
工作(2817)
学校(2586)
(2331)
经济(2331)
中国(2273)
理论(2125)
政治(2056)
思想(2024)
思想政治(1976)
政治教育(1976)
治教(1976)
德育(1970)
(1916)
(1873)
企业(1873)
研究(1822)
学法(1693)
教学法(1693)
图书(1189)
学理(1163)
学理论(1163)
读者(1052)
业经(1040)
书馆(1030)
图书馆(1030)
科学(989)
(976)
机构
大学(28928)
学院(25365)
(8963)
师范(8936)
教育(8666)
研究(7114)
师范大学(6711)
管理(6117)
(5845)
理学(5143)
理学院(5055)
管理学(4726)
管理学院(4682)
(4590)
图书(4577)
(4567)
书馆(4518)
图书馆(4518)
科学(4467)
经济(4246)
(3968)
技术(3923)
北京(3887)
教育学(3849)
职业(3833)
中国(3553)
中心(3257)
业大(3219)
(2997)
教育学院(2993)
基金
研究(17037)
项目(16320)
科学(12646)
教育(11456)
成果(9572)
编号(8707)
基金(8661)
社会(8592)
社会科(8030)
社会科学(8028)
(7806)
课题(7503)
(7084)
(6712)
(6296)
国家(6141)
高校(6110)
项目编号(5722)
研究成果(5639)
科学基金(5317)
规划(5267)
(5177)
(4778)
(4680)
年度(4529)
(4377)
大学(4376)
(4363)
阶段(4360)
基金项目(4134)
期刊
教育(18682)
中国(10478)
研究(10068)
图书(5276)
(5181)
经济(5181)
书馆(4053)
图书馆(4053)
职业(3961)
高等(3614)
成人(3581)
成人教育(3581)
学报(3402)
大学(3348)
高等教育(2964)
(2876)
技术(2686)
管理(2581)
科学(2262)
(2192)
论坛(2192)
(2137)
(1944)
学学(1931)
发展(1918)
(1918)
教研(1727)
高教(1727)
情报(1715)
技术教育(1601)
共检索到42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舒底清  杨可以  
高校教师成长的归宿是提升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将教与学的"教学相长"和师与生的"友谊情长"相结合,实现双方的"心灵相遇"。在高校教师成长过程中,要培养教师获得幸福生活的方法和技能。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关怀,既是高等教育回归本质的体现,也是高校教师成长的基本要求。当前,高校教师成长需要进一步关注高校教师独特的生命质量,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完成"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自我内在生长,让教学活动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因此,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钱晓芳  周艳  
高校教师兼具"教师"与"专家"两大职业角色。高校教师要遵循教师伦理与专业伦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通过建立健全必要的系统性制度保障来实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金松  
高校教师评审权下放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政府合法性基础重建、提升高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校教师公平发展。高校教师评审权下放意味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过程控制主体从政府转移到高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标准从相对统一转变为具有高校特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从依赖政府转移到依赖高校。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面临着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良莠不齐、高校自主设定的教师职称评审标准可行性未知、职称评审及监督主体与其权责限度未明确规定的瓶颈。因此需要提升高校内部综合管理能力、促进职称评审标准的科学化、强化评审过程监督制度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娃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体现了供给主导型的制度逻辑,是政府权力主导下的教师发展的实践改革,而非大学组织的自发行为。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实践一直以来的政府主导特征的延续。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志着大学开始将教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整合了国家制度安排、大学发展及教师自我实现的多方诉求,其根本在于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觉行动。基于此,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应遵循以国家制度为向导构建该机构的一般组织框架,以知识为发展的主要内容,满足不同高校教师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群梅  
在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执行主体的政策执行逻辑对政策执行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现实中,政策实施主体的强制性执行逻辑与政策接受主体的功利性执行逻辑之间存在割裂与冲突,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因此,对政策执行的改进需要从制度上构建两类主体间有序合作的运行机制,从理念上实现执行思维由统治管理到治理善治的转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龙宝新  
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是教师教育系统的原生点。理性主义专业成长观的内核是理论逻辑,其适切性正受到教师专业社区的质疑。教师的教育实践通过"行动中反映"进行,实践逻辑是其内生逻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基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逻辑具有崭新的内涵——实践图式的创生、教育惯习的形塑、实践感的内驱、实践育师潜能的彰显、教师实践创造力的释放等勾画着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图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智昌  
公民范畴是公民教育的本体论依据;真正的公民是"世界历史性个人",是享有权利与承担责任、个体主体与类主体相统一的人;民主与规范是公民教育的过程论特点,构成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起点;公正与幸福是公民教育的价值论规约,构成公民教育的价值逻辑起点。公民、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起点与价值逻辑起点互相规定,共同保证着公民的有效培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月梅  
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杨月梅回顾本世纪各国会计研究史不难发现,人们关于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的讨论大致可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本世纪50年代末期前,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的认识处于模糊状态。这一时期会计研究的主题是公认会计原则,以归纳法为基本研究方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容中逵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教育的日益重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再次成为热议问题。其实,历史发展到今天,乡村教师发展的核心问题已不再是那些看似重要的数量质量、学历学位、待遇地位等问题,而是身份认同问题。为什么说数量质量、学历学位及待遇地位等已相对不成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民办教师转正和师范院校的规模化教师培养等途径,教师数量已大致能满足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需求,即使存在一定的师资短缺,也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婷婷   王者鹤  
高校教师科研发展性评价对实现学科特色化发展、前瞻性、持续性科研创新以及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国家,英国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从国家到院校层面的两级高校教师科研发展性评价体系,并呈现出促进评价对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多元价值的判断一致性、重视科研产出的实质性增值以及遵循学科发展的生成性规律的逻辑指向。我国可借鉴其在高校教师评价理念、制度、模式、标准以及结果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激励制度,构建高校教师分级评价和发展支持体系;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建构,健全多元价值融合评价机制;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应用性科研标准,优化科研组织制度设计;加强专业科研评价团体建设,规范科研元评价标准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粦利   陈先哲  
从组织视角出发,基于“激励-约束”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内27所本科高校开展调研,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及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所调研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强约束”的身份约束模式,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弱约束”的物质约束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形成了“弱激励-弱约束”的底线约束模式,个别高水平理工科院校形成了间接“激励-约束”的责任发包模式。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主要基于不同类型高校的资源条件、目标定位、历史传统、决策者认知等内部结构性因素,未来应更加重视这些组织内部因素的分析并寻求“激励-约束”的平衡,进一步丰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沈红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经历了从"以苏为师"到机构化的变迁,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教师发展制度的变迁与社会宏观制度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多元行动主体的形成,促使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到分权、从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转变。与此同时,受旧制度的自我强化和权力失衡的影响,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在变迁中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为此,必须推进分权,改革评价制度,树立多元的学术观,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市场化和均衡化,实现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绩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荣泉  杨少波  
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新常态的视角入手,对传统教师教育课程的弊端进行一系列审视后发现,"学科式"课程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唯量化"课程评价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常态"的教师教育课程作用的发挥。因此,在新常态下,为了满足社会对教师能力的需求,教师教育课程应进行一系列调整,应采用整合与"最大价值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秉持"实践教育"取向来拓展教师教育课程。并且,要注意引入"多维化"教师教育课程的评价等策略,来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课程对教师教育的功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德建  周杰  
"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建构已经成为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变量和重要前提。在分析"双师型"教师标准建设的逻辑起点的基础上,结合"双师型"教师核心素养要求和专业发展特点,探索构建了三维三级七要素三十一个指标内容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并从制订资格认证制度、构建双向实践机制和完善专项激励政策等三个方面对"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建构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蕾  
时代呼唤教育家。教育家应当具备职业操行、实践智慧和实践成就。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加强学习,笃行教育,长期积淀,才有可能成长为教育家。社会要创造教育家成长的客观条件,培养懂教育的人,让懂教育的人办教育,支持教师进行教育实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