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0)
2023(8966)
2022(7315)
2021(6749)
2020(5524)
2019(12385)
2018(12132)
2017(21494)
2016(12678)
2015(14315)
2014(14200)
2013(13293)
2012(12000)
2011(10764)
2010(10808)
2009(10256)
2008(9998)
2007(9434)
2006(8253)
2005(7509)
作者
(35042)
(29344)
(29286)
(28023)
(18288)
(14061)
(13367)
(11297)
(11085)
(10651)
(10043)
(9734)
(9487)
(9248)
(9180)
(9124)
(8912)
(8626)
(8623)
(8398)
(7364)
(7362)
(7007)
(6886)
(6648)
(6611)
(6545)
(6521)
(5991)
(5939)
学科
管理(39010)
(38875)
经济(38803)
(31386)
(27435)
企业(27435)
方法(13959)
(13794)
(13788)
中国(12590)
(11863)
数学(11611)
数学方法(11378)
业经(11303)
(9645)
(8401)
财务(8378)
财务管理(8353)
(8332)
环境(8122)
教育(8116)
体制(7918)
企业财务(7911)
理论(7743)
(7726)
农业(7715)
银行(7707)
地方(7667)
(7471)
(7281)
机构
大学(171570)
学院(168992)
(61316)
经济(59657)
管理(59401)
研究(57876)
理学(50130)
理学院(49522)
管理学(48506)
管理学院(48205)
中国(42185)
(36249)
科学(35956)
(33156)
(28964)
(28587)
(27808)
(26213)
中心(26211)
研究所(26040)
师范(25973)
业大(25377)
财经(24697)
北京(22816)
农业(22322)
(22147)
(21662)
(21450)
师范大学(20324)
技术(19913)
基金
项目(111731)
科学(87722)
研究(86246)
基金(77211)
(66715)
国家(66086)
科学基金(56186)
社会(52336)
社会科(49522)
社会科学(49507)
(46625)
教育(42477)
基金项目(40216)
(39432)
编号(36284)
自然(34684)
自然科(33817)
自然科学(33804)
自然科学基金(33156)
成果(32543)
资助(29974)
课题(27740)
重点(26255)
(26059)
(24633)
(24631)
(24022)
(22923)
项目编号(22629)
创新(22464)
期刊
(73477)
经济(73477)
研究(53108)
中国(44283)
教育(33708)
(28535)
学报(27860)
(27304)
科学(23914)
管理(23036)
大学(21623)
学学(19222)
农业(18299)
技术(15457)
(14828)
金融(14828)
财经(12430)
业经(11620)
(10707)
图书(10581)
经济研究(10397)
(9572)
(8940)
职业(8891)
问题(8889)
科技(8601)
会计(8300)
财会(8290)
(7792)
论坛(7792)
共检索到267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贤鹏  
"学术GDP主义"绩效观下的量化制评价被国内高校所广泛采用的同时带来了大量学术泡沫,正遭受着种种质疑。代表作制评价则被认为更符合科学研究规律和学术创新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量化制评价所导致的低水平重复性研究,故而在新的实践改革中受到推崇。但由于评价过程中的程序公平难以保障,代表作的质量评判标准无法统一,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机制尚未健全,量化评价形成的制度利益破除困难等,导致代表作制评价的实践探索陷入重重困境。扭转此种局面需重构高校教师的学术评价生态,从程序规范、标准体系、运行机制和利益格局等方面进行变革,以实现学术精神的回归、推动学术精品的产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奕妹  
作为教师学术成果之一的学术代表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因此,对教师的学术代表作的评价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学术代表作评价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判定职称晋升者的学术水平是否达到了相应级别职称的学术要求。对教师学术代表作的评价应从两个方面开展,即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要减少对于学术代表作评价的误差,就必须从评审专家和相关机制入手,为学术成果的科学评价创造人力条件和制度条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莫伟民  
"代表作制"在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聘任过程中所起的查漏补缺作用显而易见。"代表作制"最大困难在于如何确认申请者的"代表作"真正具有超常的学术价值。不断完善以"综合准入制"评价为主、以"代表作制"评价为辅的双轨制。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通常是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聘任的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又以科研指标所占权重最大。各高校在长期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基本上都制定了能全面、客观反映教师真实科研水平的切实可行的学术评价标准。很多高校的学术评价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珍  马建霞  胡文静  
[目的/意义]近年来中央及各部委积极推行学术评价改革,明确倡导代表作评价。但代表作评价方法研究相对滞后,方法体系不成熟,阻碍了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实施。文章对代表作评价方法进行梳理,为建立科学客观的代表作评价方法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分析作者自评、同行评议和第三方机构定量评价的特点和作用;重点梳理外部特征指标、引文分析、替代计量、机器学习等基于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的评价方法。[结果/结论]同行评议是代表作评价的核心,基于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的评价方法能辅助同行评议,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定量评价、"代表性"评价和分类评价方法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凡  
积极创新高等教育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是提高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的重大现实需求,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通过分析现行高校教师评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师成熟度的内涵,并构建了由师德维、教学维、创新维构成的教师成熟度三维概念模型。进而通过分析,认为高校教师开展成熟度评价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提高教师评价的全面性、灵活性、公允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最后,从技术路径和管理路径两个方面设计高校教师成熟度评价的实施路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珍  马建霞  胡文静  
[目的/意义] 以学术论文代表作遴选和评价为目的,探索论文创新性定量测度方法,为代表作评价提供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方法/过程]对创新概念进行解构,将创新测度指标分为差异度和收益度;使用引用句更客观、丰富的表征文献内容和创新点;将词频统计与词向量相结合,将文本内容与引文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面向代表作评价的学术论文创新性定量测度方法。[结果/结论]对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论文及其相关论文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与被引频次、仅基于文本内容和仅基于引用网络的创新性测度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合理有效,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术论文代表作的创新性测度要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克   鲍远瑾   吴佳纯   杨玉洁  
[目的/意义]分析我国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场景,深化对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认识,揭示现行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特点。[方法/过程]以学术管理部门发布的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政策文本为主线,结合科研代表作评价的典型实践,揭示代表作发展的阶段历程与“三评”场景中的特点。[结果/结论]我国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建设主要由三类主体驱动;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回归质量导向的代表作评价制度探索阶段、明晰对象与流程的代表作评价制度体系化阶段、以“代表性成果”为主要指标的多场景评价阶段、“反五唯”背景下细化的代表作评价阶段;在人才评价、项目评审、机构评估等场景中,现行科研代表作评价的实施流程与程序安排各有侧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俞立平  黄梦亭  金鹏  
[目的/意义]近十年来,我国科技评价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提出破除“五唯”“SCI至上”“重量不重质”等顽疾,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代表作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方法/过程]文章梳理了我国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现状,并从代表作评价制度的有效性和有限性出发,分析了代表作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业界和科技评价界共同思考解决。[结果/结论]“五唯”问题可能是个伪问题;传统评价方法与代表作评价应结合使用;完善科技管理机制是解决科技评价问题的根本办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闫晓慧   张逸勤   杨文霞   巩洪村   邓三鸿  
[目的/意义]在“大力推行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的背景下,如何科学地遴选学术代表作是摆在所有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尤其是一般学者的代表作遴选更加值得关注。[方法/过程]在阐述了模型构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文章从期刊影响因子、即时被引频次和内容相似度三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一般学者代表作遴选的FIS模型。利用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获得者的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代表作遴选实证研究,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构建的FIS模型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实际意义,能够更科学地遴选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学术繁荣和进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钟华  肖畅  单连慧  安新颖  
鉴于目前我国的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缺乏具有推广基础的示范应用,为促进代表作评价方法和工具创新,更加科学、准确、客观地开展科研成果代表作评价,分析国内外科研项目评价研究与实践现状以及代表作评价的内涵和特点,设计提出基于客观数据和定量方法支持的医学科研项目代表性成果评价方法,并选取20个科研项目的代表作进行实证分析,依次分级计算投入和产出指标数据,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效率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科学计量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综合计算得到的科研项目代表性成果的量化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可作为专家定性评价的参考和依据。最后,在强调代表作形式的多样性、提倡代表作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和利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改进传统评价方法等方面作出思考并提出建议,为我国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曲恒昌  
本文指出加入!后,只有实施高校认证制,才能与发达国家的质量保证机制接轨,促进教育国际化 文中比较分析了美澳等国实施的认证制与中国评估制之间的异同及其特征!、优势 阐明了中国实施认证制的必要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全会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慕课"给高校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些挑战体现在角色地位、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应结合这些挑战,对高校教师如何适应慕课时代的教学与发展、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康小红  
重点分析慕课时代大数据下,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承担者,高校教师的角色发生着重大转变,他们所面临着严峻挑战,高校教师应将这些挑战所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教学改革的动力,将危机感转化为发展契机,勇于迎接慕课大潮流,并积极投身慕课建设之中。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柳松  刘春桃  
MOOCs正以人数无上限、时间无限制、地点无要求以及优质课程共享和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师生互动和对新知识的探索等优势,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形成巨大冲击。在剖析M OOCs教学模式内在特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M OOCs发展对我国高校教师的挑战及其对策,并提出我国高校教师唯有直面挑战,通过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团队协作以及提高教育信息化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迎接MOOCs时代的新挑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绪敏  
评价现代大学办学质量的关键指标在于是否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客观地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也是推进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工作。因此,若要促使高校既快又好地发展,则需要以绩效评价为载体助推教师成长。深化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工作,首先要在评价依据上,处理好奖惩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之融合关系;在评价内容上,需要处理好任务绩效与关系绩效之共生关系;同时在评价目标上,需要处理好绩效评价与教师发展之双向提升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