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6)
- 2023(12500)
- 2022(10206)
- 2021(9282)
- 2020(7340)
- 2019(16723)
- 2018(16536)
- 2017(30174)
- 2016(16816)
- 2015(19117)
- 2014(19443)
- 2013(18498)
- 2012(17463)
- 2011(16040)
- 2010(16579)
- 2009(15374)
- 2008(15475)
- 2007(14415)
- 2006(13068)
- 2005(12132)
- 学科
- 济(69539)
- 经济(69437)
- 管理(49930)
- 业(42704)
- 企(34856)
- 企业(34856)
- 中国(25387)
- 地方(21761)
- 农(20462)
- 方法(19360)
- 业经(19227)
- 制(17891)
- 财(17240)
- 数学(14979)
- 数学方法(14747)
- 融(13955)
- 金融(13953)
- 银(13936)
- 银行(13921)
- 农业(13667)
- 学(13599)
- 行(13541)
- 理论(13229)
- 发(12552)
- 体(12299)
- 环境(12001)
- 教育(11663)
- 和(11541)
- 地方经济(11240)
- 贸(11216)
- 机构
- 大学(238999)
- 学院(238186)
- 济(94667)
- 经济(92274)
- 研究(85778)
- 管理(83763)
- 理学(69410)
- 理学院(68509)
- 管理学(67279)
- 管理学院(66817)
- 中国(65373)
- 京(52667)
- 科学(49641)
- 财(49061)
- 所(42697)
- 江(39993)
- 中心(38856)
- 范(37915)
- 研究所(37801)
- 师范(37600)
- 财经(36098)
- 农(35779)
- 北京(34252)
- 经(32443)
- 州(32291)
- 院(31514)
- 业大(30739)
- 师范大学(29804)
- 经济学(28889)
- 省(27466)
- 基金
- 项目(146957)
- 研究(117048)
- 科学(115577)
- 基金(101282)
- 家(86032)
- 国家(85138)
- 社会(73007)
- 科学基金(72787)
- 社会科(68900)
- 社会科学(68888)
- 省(59984)
- 教育(56302)
- 基金项目(52318)
- 划(49754)
- 编号(49610)
- 成果(44263)
- 自然(42343)
- 自然科(41269)
- 自然科学(41260)
- 自然科学基金(40493)
- 资助(40215)
- 课题(37688)
- 发(37314)
- 重点(34172)
- 制(32512)
- 部(32490)
- 年(31279)
- 创(31036)
- 发展(30593)
- 性(30331)
共检索到398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娃
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体现了供给主导型的制度逻辑,是政府权力主导下的教师发展的实践改革,而非大学组织的自发行为。这也是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实践一直以来的政府主导特征的延续。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志着大学开始将教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整合了国家制度安排、大学发展及教师自我实现的多方诉求,其根本在于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觉行动。基于此,我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应遵循以国家制度为向导构建该机构的一般组织框架,以知识为发展的主要内容,满足不同高校教师发展的特殊性要求。
关键词:
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发展 制度逻辑 知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牛风蕊 沈红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经历了从"以苏为师"到机构化的变迁,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教师发展制度的变迁与社会宏观制度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多元行动主体的形成,促使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到分权、从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转变。与此同时,受旧制度的自我强化和权力失衡的影响,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在变迁中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为此,必须推进分权,改革评价制度,树立多元的学术观,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市场化和均衡化,实现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绩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韦震 吴林龙
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要深入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本质意蕴,锁定新时代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指向,形成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综合效应。这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必须坚持的基本逻辑进路。
关键词:
思政课 内涵式发展 综合效应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董静 于海波
教学实践是教师个人认知、情感与行动参与其中的主体性实践,个人教学逻辑是教师教学实践是其所是的内在根由。教学目的认识、学科内容认识、学生认识、教学认识、自我认识、课程认识和情境认识组成教学逻辑的基本构成要素,教学逻辑是对基本构成要素提取和关联的动态表达。教师个人教学逻辑的形成经历了"情境的评鉴—问题的界定—目标的求解—论据的提取—逻辑的链接—行动中反思—信念的确证"的基本过程。教学逻辑在"识别—评价—应用"基本循环的螺旋上升中不断得以跃迁。形塑关心教学逻辑的自觉品质、个人识知能力的提升、加强对教学逻辑的实践
关键词:
教师 教学逻辑 教学实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立保 刘捷
由教学学术演化而来的教与学学术,将学生的学习纳入教师发展之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内涵,也引起了教师发展由教学范式向学习范式的转换。受教学学术思想的影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理念与发展模式有了根本性转变,超越单纯教师发展模式,走向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发展的有机整合。为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需要以教学学术为引导,在政策制度、目标定位、运行模式和建设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提升服务教师发展和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教学学术 教师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炳炎 向刚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既是辩证统一的又有各自的内涵。人的发展的逻辑是从自由发展到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不断地螺旋上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雨洁 闫淑敏 孙锐 董俊婕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本文重点探讨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核心内涵、发展逻辑与建设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基本内涵表现为人才与创新基于各类互动链接的密集交换互动,显现为单兵推进向系统集成的转变;(2)发展逻辑呈现为“顶层战略维→核心支撑维→基础行动维”的架构体系,展现出双轮驱动、三位一体、雁阵格局的渐进性跨越;(3)建设路径体现为“聚点→铺线→推面→建体”的动态框架,凸显“高能级平台→高效能链条→高质量集群→高品质生态”的梯次联动和纵深布局。研究结论可为系统设计迈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决策参考,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提供理论洞见和有益借鉴。
关键词:
人才高地 科技中心 发展逻辑 建设路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季轩民
教师良知关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德选择问题以及“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问题。教师良知是无私利他行为的外显与专业道德义务内化相统一的表现,具体体现为直觉与情理判断、反思与评价的综合能力,既服从于教育正当的伦理要求,又怀有教育美善的愿景。教师良知的形成逻辑包括:基于人的良知;出于身份转变;终于教育信仰。教师良知作为一种专业伦理的觉察力,是先天自足与后天生长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种道德行为的价值实践。基于教师良知的形成逻辑,教师良知的发展可以从教师个人善端、道德自律以及信仰建构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
教师良知 教师道德 教育正当 教育美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熊德平 朱银芳
本文从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在界定和明确经济发展中制度创新若干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已有经济发展理论和事实中的制度创新问题,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市场经济的核心内涵是市场制度,继而分析出市场制度创新的逻辑要点以及我国市场制度创新的特殊性和基本要求,以期能为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及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启发。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制度创新 逻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承文 丁远
高校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学中新兴的研究课题,缘起于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目标的实施与推进。通过制度分析的视角来探究高校教师专业化,可以把纯然的教育学思辨引入多元的学科思考中。文章认为,高校教师专业化须区别个人与群体、高校与政府、职业与专业等基本的辩证关系,并基于教师的人性假设,从角色定位、职业行为选择等角度出发思考它的制度内涵。文章由此推断,高校教师专业化的制度内涵包括了职业行为(产出)规则体系、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职业保障体系,这对于深入思考高校教师专业化制度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校 教师 专业化 制度内涵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发林
随着国际体系日趋制度化和大国间制度竞争加剧,国际制度成为国家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常见工具,国际制度相关权力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目标。国际制度何以能成为国家的政策工具?国家追逐与国际制度相关的何种权力?国家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如何使用国际制度工具?这些问题亟须系统的理论探索。借鉴方略和经济方略的相关研究,制度方略(institutional statecraft)可被用以概括国家运用国际制度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技巧。制度方略包含三大构成要素:制度内涵、权力属性和操作策略。国际制度的内涵通过一个“属性—层级”框架得到梳理,不同概念间的关系被厘清。国际制度存在三重权力属性,即国际制度作为权力的结果、工具或来源。后两种权力属性具体表现为三类权力:操作性(规范塑造权、组织决策权和规则制定权)、工具性(议程设置权)和结果性(国际话语权和国际秩序主导权)。这些权力正是国家在国际政治中所使用的工具和争夺的目标。在政策实践中,制度方略的操作策略区分为如下五类:利他、合作、诱陷、强迫和排他。制度内涵、权力属性和操作策略共同构成了制度方略的完整理论框架。制度方略概念有利于更加清晰地理解国际制度的权力属性和国家间的制度竞争,有助于中国国际制度策略的制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茂光 雷家骕 冯涛 沈悦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本文阐释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构建了测度指标体系,使用2011—2021年的省级数据以熵值TOPSIS法测度了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σ收敛、β收敛、障碍度诊断模型等方法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探究。研究表明: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落脚点、以金融结构优化为体现、以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不断提升为手段、以金融安全为保障的,金融功能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可持续发展。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动态提升。金融高质量发展总体基尼系数主要由区域间基尼系数贡献。金融高质量发展总体上存在较弱的σ收敛,存在β收敛,整体差距在逐步收敛。金融高质量发展受到金融公平维度因子掣肘较多,金融资源配置应当更加注重公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荣晨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的战略选择,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抉择。本文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建立了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最本质特征、强大动力等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方向、战略基点、主攻方向等内在逻辑以及理论创新进行了系统阐释,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新发展格局理论体系,为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新发展阶段推动完成重大历史任务明确了战略重点,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的重大举措提供了行动指南。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理论 内涵 逻辑体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东京
新中国成立后亟待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推进工业化需采用"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而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调整生产关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国家实现工业化初期阶段,迅速推进工业化需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事实证明,计划经济体制为中国经济起飞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需调整产业结构,而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让市场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单一公有制与计划经济体制决定了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则决定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参与分配。
关键词:
基本经济制度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分配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粦利 陈先哲
从组织视角出发,基于“激励-约束”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内27所本科高校开展调研,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及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所调研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强约束”的身份约束模式,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弱约束”的物质约束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形成了“弱激励-弱约束”的底线约束模式,个别高水平理工科院校形成了间接“激励-约束”的责任发包模式。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主要基于不同类型高校的资源条件、目标定位、历史传统、决策者认知等内部结构性因素,未来应更加重视这些组织内部因素的分析并寻求“激励-约束”的平衡,进一步丰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