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2)
- 2023(4359)
- 2022(3462)
- 2021(3359)
- 2020(2750)
- 2019(5979)
- 2018(5852)
- 2017(9784)
- 2016(6361)
- 2015(7031)
- 2014(6954)
- 2013(5968)
- 2012(5628)
- 2011(5211)
- 2010(5415)
- 2009(4827)
- 2008(5059)
- 2007(4722)
- 2006(4261)
- 2005(3770)
- 学科
- 济(15611)
- 经济(15579)
- 管理(15106)
- 业(12805)
- 企(9740)
- 企业(9740)
- 农(7322)
- 中国(6040)
- 教育(6006)
- 方法(5792)
- 学(5105)
- 工作(5039)
- 农业(5004)
- 理论(4838)
- 财(4812)
- 数学(4514)
- 业经(4423)
- 数学方法(4375)
- 制(4263)
- 教学(3956)
- 体(3714)
- 学校(3443)
- 和(3122)
- 环境(3054)
- 务(2969)
- 财务(2967)
- 财务管理(2956)
- 企业财务(2873)
- 地方(2873)
- 划(2843)
- 机构
- 大学(87530)
- 学院(82944)
- 研究(29453)
- 管理(26183)
- 济(25259)
- 经济(24507)
- 理学(22616)
- 理学院(22257)
- 管理学(21489)
- 管理学院(21350)
- 中国(19178)
- 科学(18907)
- 京(18622)
- 范(18171)
- 师范(18058)
- 所(14721)
- 农(14363)
- 教育(14295)
- 师范大学(14283)
- 研究所(13612)
- 江(13585)
- 财(13556)
- 中心(12741)
- 业大(12426)
- 北京(11767)
- 农业(11150)
- 州(11016)
- 院(10558)
- 财经(10520)
- 技术(9651)
- 基金
- 项目(55353)
- 研究(45134)
- 科学(43608)
- 基金(37627)
- 家(32529)
- 国家(32166)
- 科学基金(26693)
- 社会(26595)
- 社会科(24899)
- 社会科学(24889)
- 教育(24522)
- 省(22415)
- 划(19915)
- 编号(19913)
- 成果(19707)
- 基金项目(19493)
- 自然(15876)
- 课题(15658)
- 自然科(15496)
- 自然科学(15489)
- 自然科学基金(15211)
- 资助(14381)
- 年(13537)
- 重点(13454)
- 部(12877)
- 项目编号(12202)
- 性(12177)
- 发(12027)
- 规划(11739)
- 创(11457)
共检索到126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光才
现实之中的高校教师参与治理实践极为复杂,远非几个简单概念、简约的理论和抽象理念所能回答,参与治理体现了参与民主与不同主体间权利的平等,但是,它不意味着不同主体具有同等的权力;不同事项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参与决策的范围,但不同教师专业资质与能力又决定了其参与程度的差异;教师参与治理效果或许并不理想,但即便如此,它依旧必不可少,是维持大学作为文化意义机构的核心制度节点。
关键词:
高校 教师 参与治理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秀丽 何云峰 张丽
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的趋同化、评价指标的单一化、评价内容重数量、重形式、评价实施中"怯权力、顾人情"等问题,这与教师应然个性、学术创新特质、评价标准与规范相背离。基于此,从政治、文化和经济视角分析原因,并从理念上强调规范化与个性化的融合、绩效评价与内涵发展的结合、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同,以实现高校教师评价的融合与超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吴金昌 刘毅玮
通过对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成长历程的分析发现,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在发展观、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发展路径、成长倾向、继续教育等方面存在差异,成长标准、成长途径、成长适应的困惑影响着高校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理念提升、知识优化、标准导向、条件保证、人才流动能够为教师成长提供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资源基础、标准导向、组织和环境保证及发展动力。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成长 反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劳家仁
劳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融合职业素养培育要求。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困惑是在认识层面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在实践层面把劳动教育等同于专业技能训练。据此,文章提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理路:科学规划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打造特色校园劳动文化、发挥课程思政在劳动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突出工匠精神培育和产教融合的职业院校育人特色。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劳动教育 实践理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姜维 杨秋月
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离不开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支持,良好的道德规范、扎实的教学能力、优秀的实践技能是确保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打造优质教师队伍的关键。当前,高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面临着定位与定向的迷失、认同与认证的缺位、结果与结论的异化等问题。面向未来,应通过完善教师成长机制、强化转型认知、明确多维学术观、强化组织建设、优化教师评定等方面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路径框架。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高校教师 应用型 职业素养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文忠
有关涉及养老金制度的改动事关全国三千万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其中学校教师占一半,此提出了几个值得探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诸如,把事业单位人员收入与企业人员收入相比是否合适;指责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成为财政"不堪负担"依据何在;拟与企业退休养老金"拉平"的为何不包括公务员薪酬;在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问题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作法有无借鉴意义;在事业单位利益调整上为何依《教师法》行事那么难,而由此所带来的后果将是知识的进一步贬值。
关键词:
教师法 事业单位 退休养老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晓岩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具有重要地位,是培养高校学生政治意识与政治素质的基本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两个"关键",一是思政课教师,二是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两个"关键"都在于思政课教师,说明其角色之重要、责任之重大。周海燕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一书以社会角色为理论工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成军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在学校层面,有一套传统的做法来支持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它们对教学经验的传承等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却无法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惑:(1)多维度发展需求与支持系统的单调;(2)自上而下的指导与自主发展的矛盾;(3)对教学经验的关注与对解决问题之方法的忽视;(4)共性问题与个体式发展的分离。文章认为,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应该有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娇 徐祯
从高校教师参与校内事务治理这一议题切入,基于量化调查与质性访谈两者综合的方法,尝试回应"谁在参与、参与什么、怎样参与以及参与程度如何"这些问题。研究发现:在科研课题的申报与教学内容及形式的选择上,教师参与治理的意愿与行为都高;"意愿高、参与低"的差异主要出现在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收入待遇上,尤其是学术休假制度;参与意愿低的事务大多与院校发展相关。此外,学术职位与行政职务对参与治理的意愿(科研活动与收入待遇)及行为(聘用考核与院校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表明学术职位与行政职务"双肩挑"的教师在这些具体维度的决策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参与治理 量化调查 质性访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乔刚 王英杰
地方高校的学科治理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不断提高治理成效。当前,地方高校学科治理面临着治理目标同质化、治理主体单一化、学科资源配置失衡化等现实困境。为此,必须采取转变学科治理理念、建立多元主体共治机制、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等措施,来提升地方高校的学科治理能力,进而推进地方高校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地方高校 学科治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益权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最令人忧虑的是德育实效的实质性低迷。而其原因,并非可以简单地归结为德育实践模式化、德育活动形式化、德育方法单一化等德育践履上的失误。从根本上讲,乃是学校德育工作科学性、系统性、适应性、针对性等众多局限共同作用之必然结果。深刻思考这些问题,为德育工作解惑,是非常有意义的。
关键词:
学校 德育 困惑 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许汉友 汪先娣
我国高校的会计教学中已陆续尝试采用案例教学,在会计案例教学实施的初级阶段,面临着会计案例课程开设学历层次、案例教材建设、案例资料搜集、案例课程开设时间、案例课程开设形式、案例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与其他案例课程衔接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将会极大提高中国会计教学的质量。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推动中国会计教学改革提供思考。
关键词:
会计案例 教学形式 困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曦琳
教师学术增值评价被认为更符合学术研究规律和知识生产创新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唯论文”、脱域化等不科学倾向所导致的“学术泡沫”,故而在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实践改革中受到推崇。但是由于学术增值评价的理念认知偏差、学科壁垒尚未打破、育人反哺价值难以凸显等,导致教师学术增值评价变革陷入重重困境。未来应从理念认知、知识分类、功能重塑等方面进行变革,以改变学术生态、促使教师产生持续性学术创新动能。
关键词:
知识生产创新 高校教师 学术增值评价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蔚
对刚进入高职院校大门的新生而言,鲜明的职业定向、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型、就业主导下的学习定位、新环境的适应等等,无不对他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认知和适应是人必备的最基本的两大素质,能否顺利渡过适应期,对高职新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若有些问题认知错误或处理不当,就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帮助高职新生尽快地了解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实现角色认同,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事关每位高职新生的成长。高职院校抓住高职新生教育的“最佳期”施以针对性教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饶舒琪
全球公民教育的理念备受争议,究其原因,与人们对全球公民概念存在的三重困惑有关。从公民身份即地位的角度而言,虽然全球政治共同体的缺失造成全球社会的难以想象,但全球公民的合法地位源自紧密人际关系的保障,全球公民教育具备合法性;从公民身份即权利的角度而言,虽然全球政治共同体的缺失导致公民身份实质意义的空洞,但权利和义务更新了内涵版图,最基本的人权和义务充实全球公民教育的内容;从公民身份即认同的角度而言,虽然全球认同潜藏着消弭国家认同的风险,但多元认同话语已获认可,全球认同需建立在国家认同的基础上。对全球公民教育的理解不应囿于传统的民族国家框架,它也并非国家公民教育的替代性存在。
关键词:
全球公民 公民教育 全球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