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1)
2023(13294)
2022(11407)
2021(10793)
2020(9339)
2019(21792)
2018(21671)
2017(41216)
2016(22792)
2015(26372)
2014(26596)
2013(25583)
2012(23376)
2011(21024)
2010(20972)
2009(19486)
2008(19248)
2007(17503)
2006(14755)
2005(13097)
作者
(64591)
(54150)
(54143)
(51677)
(34207)
(26066)
(25007)
(21424)
(20492)
(19305)
(18360)
(18208)
(17153)
(16975)
(16785)
(16701)
(16679)
(16089)
(15740)
(15595)
(13359)
(13327)
(13182)
(12325)
(12313)
(12275)
(12098)
(12035)
(11129)
(10875)
学科
(87932)
经济(87803)
管理(70091)
(63165)
(53918)
企业(53918)
方法(44599)
数学(39493)
数学方法(38896)
(26206)
(23051)
中国(21487)
(20126)
业经(19196)
(17514)
(16720)
财务(16660)
财务管理(16614)
理论(16304)
企业财务(15767)
(15525)
贸易(15520)
地方(15362)
(15101)
农业(14923)
(14319)
(14219)
技术(13496)
(13429)
银行(13391)
机构
大学(325428)
学院(322987)
(127348)
管理(125540)
经济(124551)
理学(108719)
理学院(107560)
管理学(105433)
管理学院(104836)
研究(100207)
中国(75222)
(66887)
科学(62257)
(61180)
(52072)
(49638)
(48935)
业大(48697)
财经(48577)
中心(48183)
研究所(45087)
(43988)
(42937)
师范(42436)
北京(41359)
农业(41026)
经济学(38937)
(38447)
(36438)
财经大学(36032)
基金
项目(218383)
科学(171304)
研究(160066)
基金(156789)
(135651)
国家(134538)
科学基金(116305)
社会(99663)
社会科(94439)
社会科学(94410)
(87552)
基金项目(83547)
教育(77511)
自然(76006)
自然科(74252)
自然科学(74230)
(72927)
自然科学基金(72879)
编号(65854)
资助(64404)
成果(54104)
重点(49327)
(48984)
课题(46194)
(45699)
(45288)
创新(42713)
科研(42491)
(42469)
大学(42364)
期刊
(134165)
经济(134165)
研究(89715)
中国(65059)
(50859)
学报(49654)
管理(45963)
(45476)
科学(44820)
教育(43396)
大学(38728)
学学(35710)
技术(31754)
农业(30572)
(25417)
金融(25417)
财经(24407)
业经(21742)
(20934)
经济研究(20577)
问题(17958)
(16700)
图书(16408)
统计(16176)
技术经济(16131)
(15666)
财会(15107)
(15011)
理论(14856)
科技(14387)
共检索到466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丽君  
作为一种教学组织规范制度,教学评价一方面基于大学相关群体对大学教学本质和大学教师教学活动的理解,服从大学教学制度的"合法性机制",另一方面处于管理技术环境之中,满足"效率机制"的要求。面对教学评价中以行政管理为取向的效率机制的过度介入,协调和保持评价中两种机制的张力运行,尊重、呵护、维系合法性机制的制度基础,将对高校的教学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丽君  
地方高校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学生、督导、同行、教师多元主体评教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管理被行政控制不断强化的语境下,教学评价中"评"的工具性价值功能被不断强化,"教"的价值或被遮蔽或被异化,导致目的与手段错位,激励与约束失当。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回归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通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创造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海健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各高校在推进自身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基于制度分析理论,充分反思与借鉴现有制度,以观念创新为主导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变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法性,营造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高校办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教师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塑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制度背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粦利   陈先哲  
从组织视角出发,基于“激励-约束”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国内27所本科高校开展调研,分析我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及内在逻辑。研究发现:所调研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强约束”的身份约束模式,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主要形成了“强激励-弱约束”的物质约束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形成了“弱激励-弱约束”的底线约束模式,个别高水平理工科院校形成了间接“激励-约束”的责任发包模式。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改革的模式分化主要基于不同类型高校的资源条件、目标定位、历史传统、决策者认知等内部结构性因素,未来应更加重视这些组织内部因素的分析并寻求“激励-约束”的平衡,进一步丰富教育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宾齐  
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同时受到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双重作用,并且在这两种环境之间排列成一个"连续谱"(Meyer&Rowan,1977)。在技术环境中效率机制起作用,而在制度环境中合法性机制起作用。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可以用绩效评价指标中可量化的比例(量化率)来表示组织受这两种环境影响的程度。据此,把高校内部组织(处级机构)分为强制度弱技术型、强技术弱制度型和中间型三类,为科学制定高校内部组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依据。同时,通过对样本的系统分析,证明了斯考特(Scott)按照组织所受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影响程度强弱对学校组织类型的界定:学校属于强制度弱技术型组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项聪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影响我国高校基层学术组织变迁的深层结构,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文化观念;组织变迁的路径依赖主要归因于组织固定之后的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组织变迁的动力来自政府权力与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博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荣  
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伴随着地方高校的"升格"、大学合并运动以及独立学院、民办高等教育的兴起与发展,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市场与产业结构的转型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都对高等教育结构重组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科高校转型议题开始进入公共政策议程。当务之急,需要促进本科高校转型从国家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安排走向制度性利益驱动下的高校自主变革,推动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制度的合法性建构。中国本科高校转型制度化的实现,归根到底需要通过规范性、规制性以及文化-认知性制度要素的整体性重构,以破除高等教育场域中各权力中心对"应用逻辑"的"系统性偏见",实现社会制度逻辑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吉瑜  
高校教师的进修关乎教师的成长和高校教师的队伍质量。当前,我国高校仍没有建立起标准化的教师进修制度,因此,在教师进修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管理问题。高校应当重视对于教师进修效益的考核,借鉴国外高校教师进修实践方法,建立起适用于本校教师的进修路径,不断完善高校教师进修制度的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丽  徐海龙  白东清  乔秀亭  
本文以路径依赖理论、合法性机制理论以及组织趋同理论等制度分析理论为视角,探讨了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并以制度分析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的若干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燕  
本文考察了我国高校评价制度的产生背景与社会构建机制,指出我国高校评价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分化产物。通过分析我国陆续建立以大学科研能力、本科教学、学科发展以及学位点为评价客体的多元高校评价体系的社会构建机制,认为我国现阶段所构建的高校评价在范式上具有管理主义倾向,在指标体系构建上具有对所依存社会情境抽离性与碎片化特征。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本文提出了相应的高校评价改进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艾兴  赵瑞雪  王芳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十分重视对"教学型"教职的制度设计及师资培养,一是为了突破长期存在的"重学术,轻教学"的困境;二是为了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参与晋升"教学型"教职的教师需要在教育领导力、教学创新以及社会服务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严格的晋升制度审查决定着教师能否成功晋升这一职位。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高校教师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要充分重视教职设置的科学性,通过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提升,促进教师教育领导力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获得,以此促进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金圣  
从新制度主义组织分析的视角看,大学学术权力的制度化既可指大学学术权力实践获得规则的保障、规范与认知的认可,并被逐渐视为当然而广泛接受的过程,也可指历经这种历时性过程后学术权力实践及相关互动关系所达到的一种确定状态或稳定秩序;学术权力制度化的意旨与目标在于权力实践的制度化,其实施涉及到结构、规则与活动三个方面;实施主体方面须充分发挥政府、教育家和文化等基本实施者的作用,尤其是政府部门和教育家型校长这两种关键"制度企业家"的能动作用;在实施路径方面,有必要统合基于回报递增的制度化、基于承诺递增的制度化和随着日益客观化而增加的制度化这样三种基本的制度化路向,齐头并进,以期获取最佳成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赖红  李钦  谭旭  
1+X证书制度对于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从区域分布、产业布点、组织类型、专业分布、院校参与五方面,对前四批发布的447个1+X证书进行统计分析。针对试点中出现的专业布局差异大、证书含金量不高、区域不均衡等问题,需要通过分类遴选管理、提高证书的市场认可度、建立国家为主区域相辅证书制度,稳步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湘林  
如果将"利益人"假设与"制度人"假设进行整合,可形成新的更为具体的假设——"制度利益人"假设,基于这一假设,可以分析制度的利益驱动机制。据此,可根据利益的触动程度与制度形式的完整性两个维度来对高校教学质量问责制度情境中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实践中,我国高校建立了一定形式的教学质量问责机制,能相对有效地保证教学及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实现一定的教学质量目标。但这些教学质量问责机制从制度的完整性及利益的触动性两方面来看,尚有不足之处。因此,加强高校教学质量问责机制建设,应当在制度的完整性和利益的触动性两方面双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晓辉  李春梅  邹志荣  
教学管理是高等院校管理体系的主要部分,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而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本文从教师评价体系的现存问题出发,讨论优化教师评价制度在完善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及改革方法,以期对现有教学管理产生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