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5)
- 2023(7063)
- 2022(5874)
- 2021(5428)
- 2020(4254)
- 2019(9872)
- 2018(9815)
- 2017(17203)
- 2016(10274)
- 2015(11207)
- 2014(11280)
- 2013(10415)
- 2012(9513)
- 2011(8567)
- 2010(9180)
- 2009(8433)
- 2008(8569)
- 2007(7711)
- 2006(7234)
- 2005(6595)
- 学科
- 济(30082)
- 经济(30040)
- 管理(29093)
- 业(23337)
- 企(19407)
- 企业(19407)
- 制(12365)
- 中国(12273)
- 财(11537)
- 教育(10915)
- 农(10730)
- 方法(9034)
- 策(8380)
- 业经(8024)
- 数学(7830)
- 体(7660)
- 数学方法(7651)
- 银(7153)
- 银行(7144)
- 地方(7067)
- 税(6910)
- 行(6898)
- 理论(6772)
- 税收(6761)
- 度(6718)
- 制度(6716)
- 收(6706)
- 农业(6556)
- 贸(6476)
- 贸易(6468)
- 机构
- 大学(132648)
- 学院(130128)
- 济(52976)
- 经济(51442)
- 研究(48169)
- 管理(47241)
- 理学(39057)
- 理学院(38645)
- 管理学(37903)
- 管理学院(37627)
- 中国(35977)
- 财(29877)
- 京(28313)
- 科学(25376)
- 江(23217)
- 所(23149)
- 中心(21271)
- 财经(20846)
- 范(20576)
- 师范(20448)
- 研究所(20294)
- 农(18894)
- 经(18796)
- 北京(18664)
- 院(18242)
- 州(17909)
- 教育(16740)
- 业大(16114)
- 师范大学(15842)
- 经济学(15543)
- 基金
- 项目(78322)
- 研究(65644)
- 科学(61338)
- 基金(52770)
- 家(43974)
- 国家(43517)
- 社会(38996)
- 科学基金(37462)
- 社会科(36888)
- 社会科学(36882)
- 教育(33529)
- 省(32081)
- 编号(29063)
- 成果(26933)
- 划(26277)
- 基金项目(26007)
- 课题(22425)
- 资助(22124)
- 自然(21768)
- 自然科(21209)
- 自然科学(21203)
- 自然科学基金(20821)
- 年(18929)
- 重点(17963)
- 性(17787)
- 部(17678)
- 发(17677)
- 项目编号(17515)
- 创(16392)
- 规划(16368)
共检索到225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瑞明 焦豪 石阳 毛宇
中国的高等院校招生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明显的"本地偏好",为解决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教育部在2008年出台了一项强力的"均等化"政策,要求"部属高校"将本地招生比例逐步降低至30%以下。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准实验"来观察中国高校中存在的本地偏好及其后果。本文首次利用中国2005—2015年1189所高等院校的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方法,分析"均等化"对高校生源质量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均等化"使得"部属高校"的招生分数大幅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所在高校的生源质量,并且,这种生源质量提升效应在本省和外省均显著存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均等化"政策实施后,部属高校调整了招生策略,将更多的招生指标分配给了外地省份,尤其是那些高分省份,从而产生了"双重结构优化效应"。在进行大量的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这意味着,"均等化"政策带来了明显的招生名额优化配置效应。根据本文的发现,中国的高等院校"均等化"是保障未来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机会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云南
博士生生源质量是能否培养出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现实录取的博士生生源不尽如人意。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博士生招生政策、改革博士生招生制度、加强研究生招生单位的自我约束机制等对策,以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
关键词:
博士生 招生政策 招生制度 生源质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若玲
入学机会公平一直是美国高校招生改革的热点,2006年美国高校乃至政治领域进行的三项影响较大的改革均致力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政府在高教入学机会平等方面进行的改革:一是取消提前招生计划。二是密西根州对废除《平权法案》的所谓"2号提案"进行表决。三是一些一流大学为吸引更多优秀的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学而进行的以奖学金取代贷款的改革。
关键词:
高等教育机会 高校招生政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谭敏 王伟宜
教育机会获益的不均衡是高考招生改革的常见代价。高招改革因其动态性、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存在多种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博弈,并对教育机会均等价值取向产生正负效应。对改革代价进行分类与合理性判断是高招改革理性公平选择的重要依据。高招改革必须改变以往硬性直接干预的线性思路,代之以长效治理为主,短期干预为辅的立体化风险防控与代价补偿机制,在预防和缩小教育机会分化的同时,及时补偿改革对弱势群体可能造成的机会损害。
关键词:
代价论 高考招生改革 教育机会 均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向军
生源质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前途和命运。加强招生宣传工作已为许多高校所重视。只有遵循若干原则和规则,合理运用各种策略,招生宣传工作才能有序有效。
关键词:
招生宣传 生源竞争 策略 媒体运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秀兰 白雪
向农村倾斜的专项招生政策意为贫困农村地区的优秀学生提供更多上优质大学的机会,以畅通他们纵向流动的渠道,并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但该政策在是否公平等方面存在很大争议,本研究分析表明:从理论上看,该政策有其公平、合理性;贫困农村地区的学生需要高等教育尤其是名牌大学来促进其升迁性社会流动;通过优惠政策升入名牌大学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但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未来的改革既需从根本上改善落后的农村经济和教育,也需进一步完善招生政策本身。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玉兰
认为少数民族研究生招生政策在人才培养质量与层次、政策的惠普范围以及配套条件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提出政策改革应注重以下几个层面:加大政策的执行与监督力度,完善政策的配套机制;构建政策受惠群体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毕业生的流向管制;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适应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坚持"民族特惠"与"区域普惠"相结合,逐步扩大"模块区域性优惠政策"。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研究生 招生政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悦 孟芊
本文通过回顾高校自主招生历程的意义,分析存在的问题,从适度扩大自主招生比例、适当公开自主招生标准、建立过程性评价机制、提高自主选拔考试的科学性、引进招考分离、改革自主招生的公正性和规范性等多个方面,对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趋势提出分析。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亚群
自主招生是高校适应自主办学和素质教育要求而实施的重要变革,受高校、政府、基础教育及社会舆论推动。这项改革增强了招考的选择性与适应性,但也存在公平与效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不利于农村考生和弱势群体的平等竞争,自主选拔成本高、效率低,也未能降低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升学竞争程度。推进自主招生改革,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扩大选才面;应全面理解自主招生的含义,兼顾高校办学要求和国家、社会的根本利益;改进招生选拔方式,提高选才效率;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扩大自主招生的社会诚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成林
招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分配形式,是影响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涉及多个环节和部门。文章以我国近三十年29份职业教育招生政策文本为样本,在政策工具类型视角下,通过政策条文主题词归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政府调控高职招生的政策工具特征,为完善高职招生政策工具以及选择、使用和评估方法提供经验支持。
关键词:
高职 招生 政策工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饶迪岗 陈海春
本文采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对我国恢复高考以来的招生制度及其实施效果进行了系统地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转变”“两个保证”的有益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虞立红
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是广集众人智慧的系统性改革,是我国谨慎推出的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高校应进行选才的跟踪分析,通过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和完善方案,朝着科学的方向前行。适应新改革,高校也应进行主动服务,使考生做出的选择更契合未来发展的期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赋桂 李越 史静寰
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试行以来发展迅速,政策也在不断完整和完善,但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自主招生改革并没有完全实现促进中学素质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政策目标,却带来新的教育不公平。因此,需要对自主招生乃至整个高考重新进行制度设计。笔者认为,"统一考试、自主招生"方案比较可行。
关键词:
高校 高考 自主招生 统一考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