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3)
2023(9919)
2022(7826)
2021(7324)
2020(6053)
2019(13607)
2018(13680)
2017(24008)
2016(13912)
2015(15531)
2014(15610)
2013(14377)
2012(12866)
2011(11226)
2010(11831)
2009(10901)
2008(11013)
2007(10426)
2006(9240)
2005(8534)
作者
(34144)
(28573)
(28505)
(26829)
(18219)
(13336)
(12898)
(10890)
(10828)
(10547)
(9577)
(9429)
(9210)
(8903)
(8681)
(8634)
(8605)
(8590)
(8285)
(8066)
(7204)
(7036)
(6955)
(6748)
(6679)
(6430)
(6310)
(6157)
(5780)
(5589)
学科
(70009)
(66269)
企业(66269)
管理(55110)
(47695)
经济(47636)
业经(23714)
教育(21323)
技术(20192)
(19692)
(19154)
中国(18912)
方法(18736)
理论(17027)
(15930)
财务(15925)
财务管理(15916)
企业财务(15026)
农业(14563)
技术管理(13198)
(12069)
数学(11418)
数学方法(11322)
(11167)
(11149)
(11095)
企业经济(10633)
经营(10175)
教学(10009)
(9455)
机构
学院(183887)
大学(183564)
管理(72542)
(70721)
经济(69226)
理学(61594)
理学院(61001)
管理学(60198)
管理学院(59820)
研究(56662)
中国(40156)
(39473)
(34505)
(32221)
师范(32085)
(31516)
教育(31426)
科学(30335)
(26294)
财经(26272)
北京(25704)
师范大学(25352)
中心(25294)
(24795)
(24532)
(23745)
研究所(23196)
技术(23104)
业大(22126)
职业(21713)
基金
项目(112195)
研究(96525)
科学(92467)
基金(76646)
(62617)
国家(61761)
社会(59471)
社会科(56148)
社会科学(56137)
科学基金(55804)
教育(52403)
(48832)
编号(41950)
基金项目(40231)
(39984)
成果(36341)
课题(32524)
自然(32491)
自然科(31819)
自然科学(31814)
自然科学基金(31358)
(30817)
(29357)
资助(28604)
(27416)
创新(27398)
项目编号(26521)
(26387)
规划(26201)
(26179)
期刊
(84790)
经济(84790)
研究(67055)
教育(58936)
中国(50436)
管理(34259)
(31233)
(23846)
技术(23685)
科学(19250)
学报(16948)
农业(16912)
业经(16588)
大学(16179)
职业(14904)
(14790)
金融(14790)
财经(13309)
学学(12658)
经济研究(12487)
(12165)
(11705)
技术经济(11566)
(10710)
论坛(10710)
财会(10588)
科技(10262)
问题(9855)
现代(9325)
高等(9231)
共检索到297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言蔚  
文章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分析了在国内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体会和做法,包括明确创新创业经验的真正服务对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突出战略定位形成特色,教育过程要强调项目导向,要重视在线优质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并且从建立案例库和更广泛交流平台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晓明  
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一词频频出现,但人们对其意义并未达成一致的理解和认同。笔者以为拔尖创新人才意指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富于个性和突破的时代中,在各行各业那些试图通过变革来引领发展,从而为整个社会经济的顺利转型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精深的专业造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批判和变革的勇气应作为其基本的素质特征。只有抛开人才培养的功利性,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开始,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才能不断涌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瞿振元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大改革、大建设、大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更好地适应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总要求,切实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促进教育质量的大提升,实现高等教育的新跨越,使我国高等教育大国稳步迈向高等教育强国,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稳固的教育基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克明  
为适应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以及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我国必须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鉴于大学的独特优势,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义不容辞的重任,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大学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多样化、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以及搞好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等方面深化改革,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郝克明  
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 ,提升国际竞争能力 ,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人才 ,特别是对社会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大学作为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必须着力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 ,充分发挥其在高层次人才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创设和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条件和环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拔尖创新人才是未来社会的引领者,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对于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来说,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守新  高振华  韩世岩  
文章以高等院校大学生教育教学的现状为背景,分析了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教学中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并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对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考核方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祖超  别雪君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特别强调,高等学校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要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国高校要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的号召,努力培养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借鉴其模式,以便少走弯路,快见成效。本文仅就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简要评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新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探索形成了高校少年班、“拔尖计划”“强基计划”等多项国家层面政策设计,高校层面形成了少年班的贯通培养、大师领衔的拔尖人才培养、强化通识教育的书院制、注重本科整体质量的“泛拔尖”培养等多种模式。但实践中也面临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选拔、早期选拔愿景与实际培养困难、国家政策目标与高校培养责任、资源投入需求和公众公平质疑等多方挑战和实施困难。在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落实高校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统筹协调,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合法性、自主性和协同性,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钱宇光  
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固然应遵循一般性人才成长的普遍性规律,同时,还应该具有其特殊的成长轨迹,可将其概括为个性彰显、自主积聚、不竭创新、责任促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培养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教务管理部门作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关键部门,必须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宽松环境以及一系列完善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通过不断创新高校教务管理模式和增强教务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促进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祖超  杨淞月  
从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的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对美、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共性与差异,从中得出对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的启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曾庆玉  姚梅林  
适应性专长兼具知识和创新的双重成分,与常规专长存在质的不同,突出表现在生成性重构、理论驱动和灵活调控等方面。它是拔尖创新人才应具有的核心特征。当前应树立培养适应性专长的教育目标观,知识和创新并重;加强多学科交融,推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奠定深厚根基;改革评价方式,构建"为未来做准备"的评价体系,为适应性专长的形成提供正确导航。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程黎   陈啸宇   刘玉娟   刘鑫梅  
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教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力支撑的重要举措。深入厘清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准确把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历程,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一核二径三特征”的成长模型,即:以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与创造力为核心的一个素质内核,以“渐进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为特点的两条成长路径,动态发展性、领域聚集性和实践探索性三个成长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拔尖创新人才不同的成长路径,从教育选拔、教育安置与教育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彭芝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中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发现的眼光、全面的眼光,需要处理好办学思想和体制机制中无为和有为的关系、整体适应和局部突破的关系。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选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学青  李正  
本科生科研是本科生在教师指导下实施的对学科领域具有原创的或创新性贡献的探究与调查活动。实践证明,本科生科研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