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81)
2023(12227)
2022(9858)
2021(9012)
2020(7706)
2019(16603)
2018(16418)
2017(30560)
2016(16689)
2015(18715)
2014(18037)
2013(17391)
2012(15547)
2011(13620)
2010(14010)
2009(12899)
2008(13074)
2007(12177)
2006(10686)
2005(9756)
作者
(45507)
(38246)
(38213)
(35655)
(24429)
(18033)
(17049)
(14766)
(14336)
(13798)
(12939)
(12925)
(12235)
(12128)
(11585)
(11459)
(11443)
(11268)
(11128)
(10866)
(9494)
(9319)
(9102)
(8815)
(8800)
(8481)
(8389)
(8343)
(7754)
(7501)
学科
(82226)
(76678)
企业(76678)
(72488)
经济(72412)
管理(67770)
业经(28340)
方法(27844)
(24113)
(23483)
技术(22771)
数学(19536)
数学方法(19379)
(18735)
财务(18712)
财务管理(18699)
中国(18285)
农业(18088)
企业财务(17713)
地方(16592)
理论(15471)
(15066)
技术管理(14371)
(14242)
(14172)
(13825)
企业经济(12373)
经营(12089)
(11638)
(10620)
机构
学院(234510)
大学(229844)
(97310)
管理(96549)
经济(95429)
理学(82752)
理学院(81893)
管理学(80769)
管理学院(80324)
研究(71522)
中国(56439)
(47678)
(44812)
科学(42410)
(37806)
(36763)
(34906)
财经(34835)
中心(33223)
业大(32364)
(31556)
研究所(31245)
(29915)
(29571)
北京(29554)
师范(29317)
农业(28731)
经济学(28363)
商学(27718)
商学院(27474)
基金
项目(153439)
科学(124106)
研究(118001)
基金(110378)
(94108)
国家(93179)
科学基金(83143)
社会(76485)
社会科(72614)
社会科学(72597)
(63853)
基金项目(58982)
教育(54343)
自然(51841)
(50807)
自然科(50742)
自然科学(50732)
自然科学基金(49920)
编号(48138)
资助(42248)
(38960)
成果(38145)
(36054)
创新(35285)
(34537)
重点(34305)
课题(33410)
(33265)
国家社会(31346)
(30760)
期刊
(113249)
经济(113249)
研究(67903)
中国(52704)
管理(43318)
(39026)
(34270)
教育(30978)
科学(30847)
学报(29957)
技术(26081)
大学(24202)
农业(24160)
学学(21760)
业经(20948)
(19181)
金融(19181)
财经(17664)
经济研究(17285)
(16007)
技术经济(15741)
(15513)
图书(13925)
科技(13804)
问题(13763)
财会(12472)
现代(12180)
商业(12006)
(11587)
论坛(11587)
共检索到360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曾婧婧  温永林  毕超  
高校和企业作为技术转移的两大主体,在技术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校技术转移和企业技术转移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如何?二者贡献度有何差异?以2010―2017年中国内地27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发现,高校技术转移和企业技术转移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相较于高校,企业技术转移的区域创新绩效更高;技术转移中心在高校技术转移和企业技术转移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技术转移中心显著强化了高校技术转移和企业技术转移的区域创新绩效。结论不仅丰富了不同技术转移形式的区域创新绩效方面的研究,同时有助于明晰不同主体技术转移效果,为政府制定针对性帮扶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晓红  李娜  
基于2012~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企业创新需求对高校技术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企业创新需求会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需求会促进高校技术转移;高校技术转移会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且高校技术转移在企业创新需求与区域创新能力间起到中介作用,高校科研能力在企业创新需求与高校技术转移间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守伟  
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及其创新网络为研究样本,开发知识转移、创新能力与网络中心性的测量量表,实证检验知识转移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网络中心性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辅助型和互补型的知识转移对于企业渐进式创新能力和突破式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比而言,互补型知识转移对突破式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辅助型知识转移对于渐进式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创新网络中心性在知识转移和创新能力之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郑曼妮   黎文靖   谭有超  
技术转移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企业具备承接科技成果的能力是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前提。本文基于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设立事件,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在区域中心设立后,企业通过技术溢出、研发投入及研发补助等机制增加了发明专利申请和被引数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和技术交流交易活动较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技术转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显著增强。技术转移推动了基础研发能力较强企业的创新,而企业实现高质量创新的前提是具备基础研发能力。“倍风而驰,易以远”,企业可借助技术转移的东风实现高质量创新。本文丰富了技术市场与科技创新文献,为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以助力企业创新的议题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国军  杨建君  
聚焦企业创新活动,研究技术转移以及建设性冲突、破坏性冲突与技术转移的交互作用对技术接收企业突变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引入技术接收企业实际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利用251家企业调研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转移有助于技术接收企业突变式创新绩效提升;技术转移和建设性冲突的交互作用对技术接收企业突变式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技术转移和破坏性冲突的交互作用对技术接收企业突变式创新绩效具有阻碍作用;技术接收企业实际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技术转移对企业突变式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侯建  陈恒  
采用2009—2014年30个省份区域面板数据,使用最新改进的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以区域已有技术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转移与区域创新质量关系中非线性动态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对区域创新质量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已有技术水平双门槛效应,区域已有技术水平较低时,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推动作用均不明显或呈现负向影响,而当区域已有技术水平跨越"临界值"时,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发挥正向作用,其中国内技术购买的技术创新路径最为有效。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豪  陈中峰  
运用我国1997—2011年29个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吸收国际技术转移的视角,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和国内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地区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仍未能达到国际技术许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要求;国内技术转移对吸收国外技术转移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其贡献度比自主研发更高;进口贸易是我国各地区获取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FDI显著促进了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豪  陈中峰  
运用我国1997—2011年29个省际面板数据,基于吸收国际技术转移的视角,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保护和和国内技术转移对区域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地区实际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低,仍未能达到国际技术许可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最低要求;国内技术转移对吸收国外技术转移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其贡献度比自主研发更高;进口贸易是我国各地区获取国际技术外溢的重要渠道,FDI显著促进了中部地区的技术进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华  赖明勇  柒江艺  
将外商直接投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国际技术许可同时纳入本文分析框架,充分考虑包括企业所有制类型、行业特征等异质性问题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通过构建Probit随机效应模型控制个体非观测异质性可能带来的估计偏误,本文采用中国1548家企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决定机制。不同于大量采用宏观数据的研究结论,本文并没有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证据;相比之下,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许可对中国企业自生能力的培育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外资占比较高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匮乏;而内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扮演着中国经济转型阶段技术创新的主体。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锋  司尚奇  李徐伟  
我国科技资源区域分布差异较大,区域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技术的跨区域流动成为弥补区域科技资源差距的必然选择。该研究尝试引入跨省区技术"纯输出"这一概念来衡量跨省区技术转移,利用12年技术转移数据,运用极差、标准差等统计方法分别从省区和大经济区域两个角度发现:北京和上海跨省区技术转移以技术输出为主导,青海等省份跨省区技术转移最不活跃;大经济区域内各省技术跨省区输出差异性越来越大,技术转移主导性也发生深刻变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吕荣杰  呼静  张义明  
以协同创新为中介变量、环境规制为调节变量,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技术转移二者关系的理论模型。以我国2002-2015年省域数据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区域技术转移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技术转移有正向影响;协同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技术转移的关系发挥中介作用;环境规制对协同创新与区域技术转移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环境规制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技术转移间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多主体协同创新的中介效应实现。结论可为揭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技术转移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多主体协同创新和区域技术转移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冯秀珍  聂巧  
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技术转移指数,并以此表征技术转移行为。通过筛选可持续发展指标,采用影响效益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测算了北京市2007-2012年技术转移行为对可持续发展系统及子系统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技术转移行为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贡献。其中,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贡献呈增大趋势,但是对区域资源贡献呈波动状态,亟须采取必要措施,提升技术转移行为对区域资源贡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云波  和金生  
企业在技术能力薄弱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完善自身的知识基础,实现技术能力的发展。借助知识发酵机理,建立基于技术转移的企业技术能力发展模型,将技术转移的过程分为引进学习、消化吸收、知识重构和知识内隐化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知识发酵机理中的四个知识发酵吧,以此来探讨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过程,从而揭示基于技术转移的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内在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斌  盛永祥  吴洁  刘思峰  
企业技术创新和转移是企业中的两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过程。首先,通过界定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活动,找到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其次,对于企业技术创新与转移网络,进行活动的分解,区分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别,提出在资源分配上活动的协同顺序;最后给出了企业对进行分解活动安排资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算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崇锋  韩丰宇  晁艺璇  孟星辰  
区域创新是促进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专利技术转移是区域创新的主要方式之一。将我国区域层面专利技术转移按照转移方向及边界划分为区域外部专利技术流入、流出以及区域内部专利技术流动3个维度,探讨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以及产业结构距离等多维距离对上述3个维度区域专利技术转移的影响,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效应。基于我国2001—2015年区域面板数据,采用Tobit模型对上述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得到如下结论:①区域外部专利技术转移明显弱于区域内部专利技术转移,且空间不均衡现象明显;②在多维距离中,产业结构距离对区域专利技术转移具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受区域创新环境的调节。产业结构距离增加使得区域内部专利技术流动减少,区域外部专利技术流入与流出增加,且上述作用在区域创新环境较差时尤为明显。最后,基于区域层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