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3.59.103.64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0)
2023(7726)
2022(6362)
2021(6307)
2020(5287)
2019(12428)
2018(12443)
2017(24386)
2016(13414)
2015(15006)
2014(15182)
2013(14285)
2012(12898)
2011(11558)
2010(12080)
2009(11201)
2008(10845)
2007(9985)
2006(8960)
2005(8018)
作者
(35470)
(29484)
(29285)
(28327)
(18921)
(13874)
(13266)
(11262)
(11229)
(10852)
(10006)
(9802)
(9523)
(9347)
(9292)
(9128)
(8762)
(8680)
(8515)
(8497)
(7345)
(7206)
(7160)
(6820)
(6744)
(6710)
(6705)
(6472)
(5967)
(5718)
学科
(52313)
经济(52259)
管理(36452)
(35797)
(26266)
企业(26266)
方法(25357)
数学(23446)
数学方法(22899)
(17971)
中国(14612)
(12869)
农业(12669)
地方(10900)
业经(10039)
(9970)
(9817)
贸易(9811)
理论(9702)
(9584)
(8990)
教育(8390)
(8376)
收入(7908)
(7894)
银行(7884)
(7686)
(7558)
税收(7491)
(7429)
机构
学院(180981)
大学(180099)
(74922)
经济(73247)
管理(69838)
理学(59851)
理学院(59292)
管理学(57848)
研究(57636)
管理学院(57535)
中国(44479)
(37073)
(36189)
科学(33167)
(28475)
(27918)
财经(27376)
中心(27090)
(26226)
研究所(25015)
(24880)
(24775)
师范(24709)
业大(24507)
北京(23592)
(22843)
经济学(22705)
(21036)
经济学院(20426)
农业(20109)
基金
项目(115814)
科学(91475)
研究(89330)
基金(81813)
(69366)
国家(68782)
科学基金(59886)
社会(55021)
社会科(52223)
社会科学(52213)
(46770)
教育(44107)
基金项目(41263)
(38560)
编号(38337)
自然(37685)
自然科(36859)
自然科学(36853)
自然科学基金(36193)
资助(35634)
成果(32962)
课题(27615)
重点(25987)
(25562)
(25261)
(24127)
项目编号(23329)
(23015)
大学(22778)
(22544)
期刊
(82864)
经济(82864)
研究(56623)
中国(39229)
教育(30216)
(27550)
管理(27336)
(24231)
学报(22667)
科学(22062)
大学(18881)
技术(18766)
(18036)
金融(18036)
学学(16826)
农业(16579)
经济研究(14018)
业经(13899)
财经(13235)
(11454)
统计(11231)
图书(10886)
问题(10284)
(10264)
技术经济(9622)
决策(9398)
职业(8831)
(8554)
(8491)
(8112)
共检索到27724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俊生  李期  
高校是教育扶贫的重要生力军。高校之所以把扶智赋能作为扶贫的根本目标取向,是因为教育亏欠导致困难群体能力贫困、就业半径收窄、精神自我设限及贫困代际传递,也制约着现代农业及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培育。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高校已经摸索出"扶业""扶智"模式、强师帮教双助模式、培才"扶医"送健康模式、"学历+技能双提升"模式及全口径赋能帮扶模式等行之有效、特点各异的帮扶模式。但也存在认识不到位、行为短期化;校地沟通衔接不顺畅,资源整合利用程度低;帮扶缺抓手、培训内容方法不够接地气等问题。要使高校扶贫提质增效,充分彰显大学服务社会功能,应一体谋划,统合系统内资源;着力打好产业帮扶科技牌、立体培训组合拳;拓展"互联网+"帮扶链;把教研课题带到地头田间;充分发挥政府在校、地、企之间的穿针引线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辖16个县市,国土面积3.03万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86万人,其中苗族侗族人口占73.8%,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州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绚丽,红色文化灿烂,是一块充满神奇魅力的文化沃土。党的十八大以来,黔东南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当头炮",实现30.81万人从大山搬迁进城,带动城镇化率增长8.6个百分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8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开局之年。财政部将其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始终把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工作摆到突出重要位置,咬定目标,久久为功,不断提升财政扶贫开发水平,为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组织保障:加强政治担当凝聚工作合力财政部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将其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卫东  
2017年11月10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的通知》(下称92号文),为了落实92号文中的相关工作,财政部于2018年4月24日发布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示范项目规范管理的通知》(下称54号文),54号文的出台,不仅聚焦当下,也着眼于未来,对今后PPP领域的发展将会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崇义  米婷祯  
在国家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甘肃省陇南市2013年提出电商扶贫实施方案,并逐步探索出了电商扶贫的"陇南模式",即网店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电商产业链就业带动、创业带动、电商入股带动和电商众筹带动模式。在机制上,特色农产品、政府、行业协会、项目、基础设施、人才和营销推广等要素的协同保障了"陇南模式"的实现。最后,文章针对"陇南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孝勇  赖景生  寸家菊  
本文从阐述我国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现状和四阶段扶贫开发历程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的参与式整村推进、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和移民开发等扶贫模式;总结了西部农村扶贫开发的绩效。研究发现:西部农村扶贫模式创新是西部农村扶贫取得良好绩效的保证。最后提出开展扶贫模式创新、打破农村扶贫制度性陷阱、消除农村制度性贫困等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雷馨圆   张祎彤   仇焕广   杨晓婷  
推动多元产业发展是破解易地扶贫搬迁“人地分离”后耕地撂荒难题、促进迁出村人—地—业“资源重组”的关键途径,但当前较少研究关注迁出村的耕地利用和产业发展问题。基于此,在廓清研究对象为具备生产功能的迁出村的基础上,从理论层面构建了人—地—业关系的理论框架,并从“人地分离”程度与“资源重组”程度两个维度归纳出搬迁户自行种植、新型经营主体间接参与和新型经营主体完全代理三种产业帮扶模式。基于中西部地区8省区846份易地扶贫搬迁农户数据,利用OLS回归分析了搬迁距离对耕地撂荒行为的影响,并讨论产业帮扶模式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易地扶贫搬迁后农户面临的“人地分离”问题加剧了耕地撂荒行为,参与产业帮扶能显著减少耕地撂荒行为;产业帮扶能缓解搬迁距离对撂荒行为的影响,且不同产业帮扶模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进一步结合典型案例资料,深入剖析了三种产业帮扶模式的运行机制、适用条件和优劣势,为迁出村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帮扶模式的实践应用提供依据。并从迁出村资源盘活、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帮扶模式选择三个方面,为推动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佳  蒋洁梅  
2020年作为教育脱贫的收官之年,教育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教育扶贫政策信息质效成为后扶贫时代的重要考量内容之一。政策信息作为教育政策运行的显性动态表象,其含义可以通过"量"、"质"、"效"三个结构层次来描述,即作为客观的"量"的"达成度"、作为主观的"质"的"公平性"、作为主客观相结合的"效"的"有效性"。教育扶贫政策信息的治理质效直接影响教育最薄弱区域和最贫困群体的受助权益,影响教育反贫困战略的实现与扶贫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后扶贫时代,政策治理从脱贫绩效的高达成度转向受助人群的政策高认同度和满意度,教育扶贫政策传导中出现的精准性、真实性、迟滞性、认同性和交互性焦虑也会更加突出,从而影响教育扶贫政策目标的价值实现和脱贫返贫的治理风险。后扶贫时代需要转后扶贫为深治理,实现教育政策体系的"量"、"质""、效"多向度系统性考量,通过信息动员形成全民性的扶贫政策共识,提高政策工具综合使用的高质量,优化教育扶贫信息系统的解释力、对话力和沟通力,实现教育反贫困治理的高效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大柔  谢艳  
提升西部高校的办学质量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是提升西部高校办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现存的高校对口扶贫模式存在动力不足、成本过高、效果不佳、范围有限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利用网络通信技术 ,“缩短距离” ;组织结构创新 ,构建虚拟组织 ;教学观念创新 ,转变角色 ;寻找利益共同点 ,增强激励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纪良纲  王佳淏  
结合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电商发展现状,对现有的三种生鲜电商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对比分析不同种类的生鲜电商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和Vensim模型对其中两种市场占有度较高的模式进行仿真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B2C模式,O2O模式下的生鲜电商利润更高,总成本更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卓燃  沈萍霞  
乡村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奠基石,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引路人。乡村教师培训是助推乡村教育振兴的有力手段。当下乡村教师培训在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培训效果上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乡村教师发展。引入认知学徒制模式,基于传统学徒制思想以及学校教育强调认知能力的特点,为乡村教师培训从内容、方法、序列和社会性打开全新培训理念,让乡村教师在实践共同体中以主体角色参与教师培训。认知学徒制模式助力乡村教师培训提质增效。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郭利伟  冯永财  
文章以我国文化扶贫制度体系建设为主线,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的三种主要模式:提升贫困地区图书馆服务软实力的智力支持模式;援助社会弱势群体的拓展服务模式;校地共建图书馆的合作共赢模式。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扶贫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仅有极少数贫困县图书馆从中受益;需要在完善制度体系、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挥高校图书馆优势,构建符合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扶贫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郎宏文  孙世俊  
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在脱贫攻坚的时代需求下,应当承担着一份责任、一份担当,那么高校在脱贫攻坚中应当如何开展脱贫攻坚相关工作,是众多高校所考虑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扶贫"四四五"工作思想的解读分析,针对高校具有代表性的扶贫模式进行分类阐述,旨在于分析高校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定位,发挥高校在脱贫攻坚战中特有优势,集中精力对优势区域做出重点安排。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冯彦明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推出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扶"而不"脱"的返贫问题,成为具有很好推广价值的"石柱模式"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推出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优势,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充分发挥了金融的"精准施策"和"带息回流"优势,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扶"而不"脱"的返贫问题,从而成为具有很好推广价值的金融扶贫的"石柱模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浩  
从当前我国出现的七类经典精准扶贫模式来看,不同贫困户人群获得金融精准扶贫的方式是不同的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扶贫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状况,科学采用精准选择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精准采取扶贫措施、精准实现因村派人、精准确保脱贫成效的方式,实现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脱贫。"金融精准扶贫"是"精准扶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