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94)
2023(11209)
2022(9583)
2021(8729)
2020(7551)
2019(16867)
2018(16797)
2017(31230)
2016(17549)
2015(20198)
2014(20337)
2013(19375)
2012(17951)
2011(16535)
2010(16957)
2009(16104)
2008(15519)
2007(14452)
2006(12571)
2005(11342)
作者
(49236)
(41685)
(41243)
(39671)
(26281)
(19689)
(19054)
(16128)
(15463)
(14832)
(14144)
(13712)
(13132)
(12879)
(12796)
(12779)
(12720)
(12259)
(12100)
(11910)
(10375)
(10297)
(9979)
(9530)
(9474)
(9386)
(9332)
(9047)
(8319)
(8177)
学科
(86318)
经济(86259)
管理(44566)
(38087)
方法(32353)
(29549)
企业(29549)
数学(28760)
数学方法(28515)
中国(22698)
地方(20516)
(19526)
(16367)
(16064)
业经(15617)
地方经济(13543)
(13412)
贸易(13404)
农业(13141)
(12910)
(12467)
理论(12328)
教育(11977)
(11371)
环境(11142)
(10445)
金融(10443)
(10200)
银行(10178)
(9746)
机构
大学(254071)
学院(249428)
(107411)
经济(105097)
管理(88639)
研究(86240)
理学(75611)
理学院(74699)
管理学(73138)
管理学院(72675)
中国(62393)
(52740)
科学(51476)
(46994)
(43713)
(39750)
研究所(39504)
(39126)
中心(38766)
财经(37370)
(36599)
师范(36311)
业大(35644)
经济学(34346)
(33621)
北京(33420)
农业(31259)
(30851)
经济学院(30759)
(30643)
基金
项目(157508)
科学(122621)
研究(119844)
基金(110138)
(93906)
国家(93099)
科学基金(79208)
社会(74923)
社会科(70807)
社会科学(70785)
(63928)
教育(58106)
基金项目(57801)
(52713)
编号(50850)
自然(48399)
自然科(47261)
自然科学(47244)
自然科学基金(46354)
资助(45282)
成果(43473)
课题(36367)
重点(35913)
(35371)
(34733)
(32656)
大学(32509)
项目编号(30635)
(30424)
(30412)
期刊
(126033)
经济(126033)
研究(80167)
中国(53227)
教育(39972)
(37362)
学报(37183)
(36523)
科学(32689)
管理(31860)
大学(29375)
学学(25688)
农业(24845)
技术(22290)
经济研究(21499)
(20257)
金融(20257)
业经(19438)
财经(19324)
(16849)
问题(16004)
图书(14925)
技术经济(13580)
(13125)
(13086)
统计(12713)
商业(11999)
(11570)
(11429)
世界(11335)
共检索到384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马颖  秦永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模型,对我国高等院校扩招给大学毕业生、非大学毕业求业者、企业和社会在就业和工资等方面所造成的福利效应作一纯理论的分析。通过对模型中扩招前后均衡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尽管高校扩招所带来的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从长期看为我国经济增长积聚了大量的人力资本,但就个人福利而言,投资于高等教育者其境况变坏,而没有上大学的人却境况变好。我们认为,要想方设法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使全社会潜在福利的增加变成现实的福利增长,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以拓宽市场规模,由此改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增加其收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赵泉  
本文在"控制—干预"的框架内,利用双差分模型及其扩展形式,评估了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新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尽管这个期间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但扩招还是导致大学新毕业生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小时工资下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海静  马汴京  
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定量评估了扩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异质性效应。在"反事实"和"局部干预效应"概念框架下,识别出教育成就受到扩招政策差异化影响的不同群体。研究发现,因扩招而获得大学录取机会者,其大学文凭主要扮演着"敲门砖"的角色,显著降低了缺乏工作经验的新毕业生的失业概率,但并未明显改善其就业质量;那些即使未发生扩招也能继续深造者,扩招并未恶化其就业状况。因此文章认为有必要在狠抓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通过扩大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受益面等措施,切实降低弱势群体接受大学教育的"门槛",使扩招政策惠及社会各个阶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东茅  
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的关系,存在着工资竞争理论、工作分层理论和工作竞争理论等不同理论观点的分歧。依据1998和2003年的调查数据对我国高校扩招与毕业生就业关系所做的实证分析表明,不同理论在我国都有一定的适用性,各种理论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这表明了高等教育规模与毕业生就业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同时也为我们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思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萍  张日新  
毕业生择业自主权的获得和就业市场的形成是学生违约必须具备的条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就业制度安排、未来预期是毕业生就业违约的主要原因,加强就业制度建设、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加大违约成本可以减少学生违约的发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清斌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累计录取各类新生30.18万人,本科招生20.31万人,本科录取率61.3%,创历史新高。在江苏省高考人数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录取比例不断提高,江苏省高等教育早已进入大众化阶段,这也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经济学视角,大学生就业涉及劳动力市场划分、教育供给与需求、职业搜寻理论及筛选理论等多个问题。要解决江苏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转变大学生就业的决策、健全政策引导、建立良好的社会需求环境、改善就业市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宇舸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就业难是由于高校出具名不符实的文凭,导致就业市场上的交易费用增加,延缓了学生就业,增加了就业成本;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垄断,造成了私人的高等教育投资收益率过高、高等教育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下降等问题,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市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从国  
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毕业生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就业一方面加剧了这里的就业竞争,造成了这里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基层和经济落后地区引进人才的难度,抑制了这些地区的发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创新基层就业制度,为大学生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和工作收益均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秦永  裴育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探讨与中国当前社会各阶层相互流动密切相关的城乡大学毕业生就业差异。我们从学理上论证了社会资本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命题。进一步,与城镇学生相比,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其毕业前主要社会资本投资集中在农业和城市非正规部门就业人群,而就业部门主要为城市正规部门,毕业前的社会资本投资几乎没有任何帮助,因而原籍为农业户口的学生可利用的社会资本较少,故其就业概率较低。我们利用2009年南京市某高校微观数据,采用Prob it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证实,农村背景的大学毕业生比城镇背景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概率低。因此,应当鼓励个人利用社会资本求职,但也要推动企业建立公平的招聘制度以克服社会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孙燕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不适合雇主要求,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本文认为,适当控制大学招生规模;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啸  邵一江  董承军  
大学生就业成本已引起社会关注。按照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三个方面都将支付一定费用,这三部分费用的总合构成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源配置的成本巨大。因此,降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必须认真加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怿  
·没有扩招,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有了扩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通过扩招,使更多的适龄青年有接受高等教育、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机会,这对社会公平、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丹淅  吴克明  
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是指自考毕业生的行业就业领先系数在优势行业小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一种就业现象。从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筛选理论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在于自考毕业生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不足。解决自考毕业生就业质量偏低问题的思路在于重塑自考生的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调整自考专业设置以及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英健文  蔡立彬  林良盛  
通过对2003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比较,结合本校专业就业实例,提出高校必须调整专业结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学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摆正就业心态;社会应从政策、舆论方面加强对高校就业问题的重视和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甘行琼  邓圳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模型阐释高校扩招导致高等教育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有所下降的原因在于,受教育群体的个人能力和特质与其所受教育内容的错位。分析在就业率有所下降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也有所上升的情况下,仍有越来越多的个人继续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原因在于:个体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