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75)
- 2023(15047)
- 2022(12837)
- 2021(12183)
- 2020(10105)
- 2019(23294)
- 2018(23144)
- 2017(42931)
- 2016(24765)
- 2015(27815)
- 2014(27928)
- 2013(26688)
- 2012(24193)
- 2011(21874)
- 2010(21627)
- 2009(19487)
- 2008(18886)
- 2007(16903)
- 2006(14678)
- 2005(12769)
- 学科
- 济(86087)
- 经济(85987)
- 管理(64814)
- 业(60804)
- 企(49098)
- 企业(49098)
- 方法(42311)
- 数学(37150)
- 数学方法(36769)
- 中国(28766)
- 农(24209)
- 教育(23825)
- 财(21737)
- 学(21663)
- 业经(18685)
- 理论(17627)
- 贸(16851)
- 贸易(16840)
- 农业(16366)
- 易(16333)
- 地方(16106)
- 技术(15211)
- 制(14687)
- 务(13902)
- 财务(13840)
- 财务管理(13819)
- 和(13346)
- 环境(13315)
- 企业财务(13123)
- 银(12441)
- 机构
- 大学(345243)
- 学院(336672)
- 管理(128773)
- 济(125733)
- 经济(122827)
- 研究(114974)
- 理学(112336)
- 理学院(111012)
- 管理学(108862)
- 管理学院(108249)
- 中国(79102)
- 京(74411)
- 科学(73008)
- 农(58715)
- 所(58212)
- 财(56239)
- 业大(54609)
- 研究所(53508)
- 范(52803)
- 师范(52283)
- 中心(50752)
- 江(49368)
- 北京(47421)
- 农业(46398)
- 财经(46020)
- 师范大学(42585)
- 经(42015)
- 院(41407)
- 教育(40870)
- 州(39733)
- 基金
- 项目(234715)
- 科学(184045)
- 研究(172060)
- 基金(167274)
- 家(147130)
- 国家(145815)
- 科学基金(123862)
- 社会(105571)
- 社会科(99807)
- 社会科学(99780)
- 省(92714)
- 基金项目(89180)
- 教育(85753)
- 自然(82020)
- 划(80315)
- 自然科(80113)
- 自然科学(80087)
- 自然科学基金(78650)
- 编号(71253)
- 资助(68589)
- 成果(59193)
- 重点(53557)
- 部(52769)
- 课题(51545)
- 发(50002)
- 创(48957)
- 教育部(45463)
- 创新(45402)
- 科研(45170)
- 大学(44623)
- 期刊
- 济(131872)
- 经济(131872)
- 研究(104364)
- 中国(71653)
- 教育(65776)
- 学报(58995)
- 农(51597)
- 科学(50879)
- 大学(44829)
- 管理(44819)
- 财(41487)
- 学学(40554)
- 农业(35732)
- 技术(30693)
- 融(25274)
- 金融(25274)
- 财经(22509)
- 业经(21729)
- 经济研究(21066)
- 经(19206)
- 图书(19181)
- 业(18659)
- 问题(17127)
- 科技(16703)
- 版(16013)
- 理论(15703)
- 技术经济(15483)
- 职业(15316)
- 业大(15253)
- 实践(14385)
共检索到490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韦进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个人收益突出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学历(学位)程度与起薪及定薪水平成正比例关系,毕业生对薪酬的期望值越来越趋于实际,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教育收益率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就业政策、政府管理不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因此,政府应强化促进就业的宏观调控职能,高校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应致力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社会应营造有益于毕业生就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超 黄斌
借鉴模糊断点回归研究设计,通过测量大学教育收益率,实证评估了高校扩招政策对乡城转移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影响。工具变量的第一阶段回归发现高校扩招政策推动个体受教育程度和工资水平发生向上"跳跃";第二阶段回归在纠正内生性问题后,发现大学教育能将全体、男性和女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提高19.2、13.1以及33.3个百分点;进一步利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发现大学教育的异质性增收特征表现为"V"型曲线,但高校扩招政策客观上扩大了乡城转移劳动力的组内工资差异。实证研究结论有助于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科学评估经济转型时期高校扩招政策的社会经济价值,为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基础。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常进雄 项俊夫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工资、教育收益率及长期变化趋势,并重点考察了扩招的影响。研究发现:(1)虽然扩招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2)与欧美国家的年龄一工资呈现倒"U"形关系不同,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年龄一工资呈正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工资越高;(3)由于扩招适应了经济形势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扩招对大学毕业生工资和教育收益率的影响有限。在扩招背景下,"上大学"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能断言当前高校规模过大。此外,扩招和大学教育收益率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转型发展。
关键词:
扩招 大学毕业生 工资 教育收益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方超 黄斌
本文使用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提供的第五轮收入调查数据,利用明瑟收益函数,采用微观计量的研究方法,构建反事实选择框架,实证探讨了大学教育对非农收入影响的处理效应,研究发现:在纠正了样本选择性偏差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教育回报率为10.3%,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的5.9%;条件分位数回归则揭示了非农教育回报率的异质型的收益特征,整体教育回报率随收入条件的上升而下降,大学教育回报率因对低收入群体有着更强的增收效应,因而表现出"正U型"分布曲线;利用倾向得分法则进一步考虑了个体教育选择的异质性,测得大学教育的处理效应在9.6%-10.775%之间,高于高中阶段与OLS估计值,验证了大学教育是更能够促进非农增收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形式,而普及高中教育与农村地区"免费"高中教育的进一步讨论,则是进一步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政策着力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克明
从劳动力流动制度的角度看,我国9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了受更多教育者的工作努力程度,进而教育的生产效应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从分割走向统一,增强了劳动力的流动性,使教育的配置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乌尔里希·泰希勒 杨素红
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进程中,深入理解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势在必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就从比较的视角迈出了开展毕业生综合调查的第一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随着近年来欧洲大学毕业生的增加,毕业生比较调查的结果是否在学业、胜任力、就业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欧洲高等教育规模在十年间扩张了近一半,这并未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显著影响。但是,由于调查问卷的较大变化,无法分析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关系的变化趋势。只有研究者确保收据收集手段的一致性,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时序比较,才能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徐舒
本文建立了一个信号博弈模型,在该模型框架下实证研究了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对大学生收入溢价的贡献以及高校扩招对大学生非大学生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结构估计(structural estimation)证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工资分布。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1)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约能解释大学生工资溢价的72%;(2)与基于劳动力供给角度的分析不同,高校扩招可能通过劳动力市场歧视加剧大学生非大学生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大学收入溢价 高校扩招 信号博弈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方超 黄斌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利用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转型经济时期两次教育扩张政策对农村劳动力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教育扩张更有利于提高女性收入,而高校扩招则对男性具有更强的个体增收效应;进一步通过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发现了基础教育能够提高低收入男性与高收入女性的非农收入,高校扩招对于缩小男性工资差距具有“公平效应”,但对女性却存在“马太效应”;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则发现教育扩张能够缩小因人力资本因素引致的工资收入差距,对于推动不同群体非农收入的平等化具有积极意义。据此,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女性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或许能够更好的释放教育在减贫中的分配性功能。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文静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基于模糊断点回归设计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教育收益率进行实证检验,探讨高校扩招政策对城乡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对城乡居民带来的收入阶层分化效应。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城乡居民教育程度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提高城镇居民受教育程度的作用更为明显;高校扩招政策对城乡内部不同收入群体的教育及收入产生了显著的分化作用,有助于缩小城市内部不同收入群体的教育收益率,但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及教育具有分化影响,形成了"马太效应";高校扩招政策对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也存在分化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间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克明 孟大虎
从劳动力流动制度的角度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收益率逐年上升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了受高等教育者的工作努力程度,进而使高等教育的生产效应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从分割走向统一,增强了劳动力的流动性,使高等教育的配置效应得以充分发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剑锋 岳经纶
对4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大学扩招对当期劳动参与率带来了负面影响,却有助于缓解人口转变过程中结构性失业带来的不利冲击,从长远来看,高校扩招对后期劳动参与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在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对抑制结构性失业的负面冲击更为明显;而对于老龄化程度较低的国家,高校扩招更有助于促进后期劳动参与率回升,从而有助于解决未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潜在风险。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高校实行扩招政策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宇 闵维方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和受教育者个人投资决策的最主要的参考因素是决策者(政府或个人)对教育活动成本和预期收益的判断。在中国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教育决策部门和教育研究者在考察高等教育政策时越来越频繁地涉及高等教育的收益率。以受教育...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齐良书
人们公认,改革提高了中国的教育收益率,但对其作用途径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使用1988-1999年CHNS调查数据,研究了国有部门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国有部门内部和城市总体教育收益率的影响。修正了样本的自选择偏差以后,发现国有部门的教育收益率和城市总体教育收益率在1988-1992年间有所下降,自1993年以后则呈持续上升趋势。本文由此得出的结论是:1985-1986年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于提高教育收益率的效果不明显,或者当时曾有短暂效果,但随后迅速消退;而1993-1995年的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对于90年代中后期城市教育收益率的持续上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可月 张凤林
文章运用劳动市场信号发送理论,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其基本观点是:在假设教育只具有能力信号功能的前提下,扩招提高了就业门槛,导致教育信号的过度投资,这是雇主和雇员互动博弈的结果。若引入教育的生产力功能,扩招使特质对应的教育水平分布区间加大,原来教育水平可以分离的特质分布区间降低,意味着本科教育的信号区分功能减弱。高能力的本科生为了分离自己会选择更高的教育信号(如研究生),或是追求名校、特殊资质证书等其他信号,教育信号投资的激励增强。如果高校不断扩招,则会形成教育信号投资的不断攀升,并最终导致教育过度。
关键词:
信号发送 信号 信号过度投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锋亮 陈鑫磊
本研究基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视角,使用CHNS-2009的数据,分析了在考虑实物期权价值后个体教育投资的收益。实证结果发现,三种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教育投资的风险价值影响排序为城乡<性别性别>地区,这两者的排序正好反向。研究认为,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是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的最好诠释。因此,提高弱势群体的教育机会,不仅是有助于提高教育公平,也是符合效率原则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