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44)
- 2023(17066)
- 2022(15088)
- 2021(14549)
- 2020(12320)
- 2019(28989)
- 2018(28908)
- 2017(54616)
- 2016(30343)
- 2015(35174)
- 2014(35515)
- 2013(34593)
- 2012(31816)
- 2011(28939)
- 2010(29077)
- 2009(27034)
- 2008(26743)
- 2007(23776)
- 2006(20590)
- 2005(18214)
- 学科
- 济(118639)
- 经济(118510)
- 管理(85133)
- 业(79130)
- 企(64584)
- 企业(64584)
- 方法(58107)
- 数学(51276)
- 数学方法(50617)
- 中国(34153)
- 农(31931)
- 财(30905)
- 学(25391)
- 业经(24915)
- 贸(23361)
- 贸易(23351)
- 易(22696)
- 地方(22499)
- 制(21980)
- 农业(20878)
- 理论(20214)
- 务(19465)
- 财务(19379)
- 财务管理(19331)
- 银(18773)
- 银行(18713)
- 和(18544)
- 企业财务(18272)
- 教育(18023)
- 行(17810)
- 机构
- 大学(437426)
- 学院(430137)
- 济(168959)
- 管理(167323)
- 经济(165136)
- 理学(144760)
- 理学院(143112)
- 研究(141138)
- 管理学(140286)
- 管理学院(139510)
- 中国(105260)
- 京(92856)
- 科学(88502)
- 财(78728)
- 所(71082)
- 农(69829)
- 业大(65391)
- 中心(64881)
- 研究所(64732)
- 财经(63280)
- 江(63068)
- 范(59037)
- 北京(58897)
- 师范(58498)
- 经(57377)
- 农业(55050)
- 州(51276)
- 院(51122)
- 经济学(50631)
- 财经大学(47042)
- 基金
- 项目(288732)
- 科学(225174)
- 研究(211233)
- 基金(206752)
- 家(179275)
- 国家(177801)
- 科学基金(152058)
- 社会(129787)
- 社会科(122849)
- 社会科学(122814)
- 省(113634)
- 基金项目(109797)
- 自然(99870)
- 教育(99806)
- 自然科(97497)
- 自然科学(97468)
- 划(95850)
- 自然科学基金(95674)
- 编号(88192)
- 资助(86504)
- 成果(73011)
- 重点(64447)
- 部(63948)
- 课题(60860)
- 发(60495)
- 创(59260)
- 大学(55873)
- 科研(55749)
- 创新(55184)
- 教育部(54753)
- 期刊
- 济(180649)
- 经济(180649)
- 研究(127720)
- 中国(83862)
- 学报(69792)
- 农(62211)
- 科学(61513)
- 财(60595)
- 管理(59557)
- 教育(57431)
- 大学(53442)
- 学学(48568)
- 农业(43197)
- 技术(37931)
- 融(35262)
- 金融(35262)
- 财经(30542)
- 业经(29893)
- 经济研究(29166)
- 图书(26702)
- 经(26052)
- 问题(24005)
- 业(22447)
- 理论(21575)
- 技术经济(20822)
- 统计(20212)
- 版(20100)
- 贸(19998)
- 科技(19845)
- 实践(19759)
共检索到632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磊 魏天保
本文使用2003—2013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估计了我国1999年高等教育扩展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大学学历溢价变动趋势。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与个人能力偏误之后,明瑟方程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2003年—2013年期间我国大学学历劳动者的平均年收入水平相对于高中学历劳动者要高出32.4%到98.8%之间。我国大学学历溢价在高等教育扩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单调递减的线性下降,而是在总体上呈现增长与降低相间变化的波动趋势。不同收入分位群组的大学学历溢价保持着与总体基本相同的波动趋势,且收入水平分
关键词:
大学学历溢价 高校扩招 明瑟方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树宏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3年和2010年数据,估计了高校扩招前后中国大学学历溢价及其变动。结果表明:虽然高校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劳动力的供给,但中国经济强劲发展催生出的巨大需求,足以抵消其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实质是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高校扩招让女性、非党员、中低收入群体获益更多,扩招增进了社会公平;对不同学历劳动力的需求在区域和城市层面出现分化趋势,而在行业和所有制层面出现趋同趋势。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大学学历溢价 大学生就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汴京 蔡海静 姚先国
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本文定量评估了高校扩招对大学教育回报率的异质性干预效应。基于"反事实"和"局部干预效应"的思想,将大学毕业生区分为扩招前不能升学扩招后却可考上大学者和即使没有发生扩招也能升学者。研究发现:高校扩招使前者收入增长了约40%,且并未明显削弱后者收入优势。这一结论在男女样本间存在明显差异,有必要通过推进高中教育质量均等化等措施保障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权益,使扩招"红利"惠及社会每个阶层。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教育回报率 局部干预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光荣 纪洋 徐建炜
中国自1999开始的大学扩招,迅速而又剧烈地提高了高等教育劳动力的供给,但从年龄段上看,短时期内,扩招主要是增加了年轻劳动力当中的高教育供给。本文首先在年龄—教育双层嵌套CES模型框架下,分析了供给冲击对各年龄段教育溢价的影响机制。然后,我们利用19972009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工具变量方法估算出,特定年龄段高教育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增加10%,将导致该年龄段的高等教育溢价下降4.1%。在样本研究期内,大学扩招主要降低了年轻劳动力的高等教育溢价,使2630岁年轻劳动力的高等教育溢价下降了42%。但是,随着时
关键词:
大学扩招 教育溢价 收入差距 替代弹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丽锋 孟大虎
现有的实证文献对扩招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多数基于即将毕业的应届大学生数据进行,这种研究设计无法使我们从总体上掌握大学毕业生供给数量和结构的实际变化,而且,由于没有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讨论置于一个总体背景下进行,因此也无法很好地回答"目前我国的大学生数量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这一关键问题。缺乏对一些问题的总体把握,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后续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合理制定。而基于公开的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则能够改善这种局面。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虽然扩招以来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但并没有显著改善我国就业人口的学历结构。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在城乡、行业、职业、地...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供给 就业分布 总体把握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征宇 曹思力 汪伟 朱平芳
1999年的高校扩招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不完全信息下的个体决策模型,从高等教育的异质回报率的角度阐述了扩招政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边际作用递减规律。实证研究发现:(1)在平均意义上,大学扩招对提高社会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正向影响;(2)高等教育回报率因人而异,读大学对部分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不如相应年限的工作;(3)由于个体异质性的存在,扩招政策的边际作用随着录取率的提高而下降。
关键词:
大学扩招 政策的边际效应 高等教育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可月 张凤林
文章运用劳动市场信号发送理论,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其基本观点是:在假设教育只具有能力信号功能的前提下,扩招提高了就业门槛,导致教育信号的过度投资,这是雇主和雇员互动博弈的结果。若引入教育的生产力功能,扩招使特质对应的教育水平分布区间加大,原来教育水平可以分离的特质分布区间降低,意味着本科教育的信号区分功能减弱。高能力的本科生为了分离自己会选择更高的教育信号(如研究生),或是追求名校、特殊资质证书等其他信号,教育信号投资的激励增强。如果高校不断扩招,则会形成教育信号投资的不断攀升,并最终导致教育过度。
关键词:
信号发送 信号 信号过度投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马磊
本文以高等教育扩展的分流功能作为机理分析的切入点,并基于技能劳动相对供需框架构建了数理模型,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国高等教育扩展对大学溢价的影响作用。面板数据估计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招生数的增加对大学溢价水平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并大于高等教育毕业生数呈现的不显著缩减效应,且在中西部地区的作用程度大于东部地区。综合两方面效应得到研究结论:在宏观上我国高等教育扩展并没有降低大学学历的相对收益,而是提高了大学溢价水平,且影响程度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展 大学溢价 省级面板数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曾国彪 姜凌
贸易开放将引起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追赶",这种技术"追赶"将导致发展中国家向生产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向,增加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提高技能溢价,扩大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的相对工资差距。本文基于CGSS数据库,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和两阶段GMM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对技术工人与非技术工人工资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国技术工人相对非技术工人工资提高了17.8%,即技术工人存在明显的工资溢价;(2)关税税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全样本工人工资水平、非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和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将分别提高13.5%,8.91%和30.8%,即中国贸易开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但也是造成技能溢价提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技能溢价 工资差距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静武 王聪
本文在投资者异质性条件下建立了市场情绪与情绪溢价的理论模型,利用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换手率、月度新股首次发行数量、月度新股首次发行收益和基金现金持有比例构建一个衡量市场情绪的综合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市场情绪产生溢价并使深沪两市的收益产生波动;中国股市不仅有情绪的短期持续性和长期的逆转性,而且存在短期收益惯性和长期收益反转效应;市场情绪是导致中国股市非理性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市场情绪 溢价 波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蒲江 郭彦峰
隐含波动率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使用二次幂变差方法,首次就我国股市的隐含波动率指数及其方差溢价对股市收益和宏观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隐含波动率的增加会加剧市场波动风险;方差的连续部分和跳跃部分对未来的实现方差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周收益,方差溢价和波动率指数对月度收益的预测能力更强;隐含波动率指数和方差溢价目前无法对我国宏观经济活动起到预测作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分析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偏好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实现方差 隐含波动率 方差溢价 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冯用军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衡量一国高等教育规模和品质的指数,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则是衡量一国社会发展动力和民族进步速度的指针。利用灰色关联等维代谢模型GM(1,1)对我国扩招十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以高等教育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具体分析单元,建构高等教育规模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灰色协整预测模型,以为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提供理论解释和科学依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海峰 谢作栩
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适当的“度”应控制在年均增长7-13%为妥。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健
随着我国大豆尧玉米等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市场化程度加深袁国内外粮食价格的波动关系愈加紧密遥本文基于1990年1月-2017年6月国际粮食市场上玉米尧小麦尧大豆及大米等主要品种的月度价格数据袁采用两阶段的GARCH-M模型考察了国际粮价波动的溢出效应遥研究发现院国际粮价波动传导中的溢出效应是普遍存在的袁而不同粮食品种在价格联动中的地位是有较大差异的袁玉米价格波动在粮价波动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袁大米价格波动对其他品种价格传导效应不突出袁大豆和小麦处于中间位置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