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9)
- 2023(16149)
- 2022(13635)
- 2021(13037)
- 2020(10990)
- 2019(25549)
- 2018(25765)
- 2017(47809)
- 2016(27096)
- 2015(31329)
- 2014(31515)
- 2013(30252)
- 2012(27584)
- 2011(24939)
- 2010(25470)
- 2009(23287)
- 2008(23124)
- 2007(20840)
- 2006(17947)
- 2005(16033)
- 学科
- 济(98700)
- 经济(98566)
- 管理(77451)
- 业(70812)
- 企(59692)
- 企业(59692)
- 方法(49327)
- 数学(43760)
- 数学方法(43000)
- 中国(30519)
- 财(30284)
- 农(26626)
- 教育(23457)
- 制(22753)
- 学(22212)
- 业经(21276)
- 理论(20405)
- 务(18392)
- 财务(18313)
- 财务管理(18265)
- 贸(17469)
- 贸易(17457)
- 企业财务(17301)
- 地方(17300)
- 农业(17133)
- 易(16977)
- 技术(16391)
- 银(15924)
- 银行(15882)
- 和(15368)
- 机构
- 大学(383114)
- 学院(377355)
- 济(143575)
- 经济(140217)
- 管理(140215)
- 研究(124784)
- 理学(121265)
- 理学院(119861)
- 管理学(117172)
- 管理学院(116444)
- 中国(89182)
- 京(80997)
- 科学(77091)
- 财(69324)
- 所(62768)
- 农(62375)
- 江(58777)
- 中心(57806)
- 研究所(57041)
- 业大(56999)
- 范(56718)
- 师范(56171)
- 财经(54635)
- 北京(51015)
- 经(49498)
- 农业(49084)
- 州(45943)
- 师范大学(45167)
- 院(45083)
- 经济学(44154)
- 基金
- 项目(252341)
- 科学(198742)
- 研究(186673)
- 基金(179943)
- 家(156909)
- 国家(155514)
- 科学基金(133012)
- 社会(114946)
- 社会科(108659)
- 社会科学(108625)
- 省(100965)
- 教育(94718)
- 基金项目(94018)
- 自然(86700)
- 划(86392)
- 自然科(84735)
- 自然科学(84710)
- 自然科学基金(83180)
- 编号(78057)
- 资助(74490)
- 成果(66158)
- 重点(58332)
- 部(57238)
- 课题(56658)
- 发(53498)
- 创(53001)
- 教育部(49652)
- 创新(49344)
- 科研(48776)
- 大学(48684)
- 期刊
- 济(152990)
- 经济(152990)
- 研究(114024)
- 中国(82637)
- 教育(71464)
- 学报(60809)
- 财(56909)
- 农(55544)
- 科学(53504)
- 管理(51687)
- 大学(47436)
- 学学(42852)
- 技术(38164)
- 农业(37169)
- 融(30543)
- 金融(30543)
- 财经(27420)
- 业经(24442)
- 经济研究(24097)
- 经(23530)
- 业(20594)
- 问题(19950)
- 职业(19195)
- 图书(19142)
- 统计(18969)
- 版(18793)
- 技术经济(17701)
- 策(17395)
- 科技(16742)
- 理论(16520)
共检索到560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云武 申昊
本文实证分析了高校扩招之后不同阶层教育获得的差距及生成机制,并检验了相对风险回避假说的适用性。1999年高校扩招至今的二十余年间,尽管不同阶层的教育获得存在一定不同,但总体来说,性别差异已基本消失,正在迈向阶层平等化。父母学历、家庭经济和父亲职业三个影响因素中,不同阶层教育获得的差距主要起因于父母学历的不同,即为了规避代际地位下降,无论父母自身学历如何,均倾向于让子女选择至少与父母相当、甚至更高层次的教育。因此在我国,父母学历的影响机制与相对风险回避假说一致,而家庭经济和父亲职业的影响机制与相对风险回避假说相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张宝臣
面对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国家做出高职教育扩招的重大决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高职教育扩招受到政府逻辑、学校逻辑、企业逻辑和家庭逻辑四种制度逻辑的共同作用。在多重制度逻辑的博弈中,各个行为主体出于保护既得利益或获取更多利益的需求,容易出现高职教育扩招的"共谋行为",进而导致高职教育质量陷阱,加剧结构性失业的风险,理应规避。针对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实施高职教育扩招的建议包括主体观念变革、教育制度创新、增加经费投入、关注质量保障。
关键词:
扩招 多重制度逻辑 高职教育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王文静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基于模糊断点回归设计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教育收益率进行实证检验,探讨高校扩招政策对城乡居民教育收益率的影响以及对城乡居民带来的收入阶层分化效应。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扩招政策对城乡居民教育程度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提高城镇居民受教育程度的作用更为明显;高校扩招政策对城乡内部不同收入群体的教育及收入产生了显著的分化作用,有助于缩小城市内部不同收入群体的教育收益率,但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及教育具有分化影响,形成了"马太效应";高校扩招政策对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也存在分化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间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初帅
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基于高校扩招的准自然实验,采用断点回归的方法实证考察了流动人口教育获得对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扩招政策的实施从整体上增加了流动人口的教育获得,并显著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2)异质性分析表明,扩招政策对城市户籍、省内跨市流动和流向超大、特大城市流动人口的教育获得与居留意愿影响程度更大。本文的发现对于如何有效实施提升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措施,扩招政策评价以及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实证调查结果表明,近30年来,我国社会各阶层子女间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异总体上一直在缩小。就不同类型高校而言,重点高校的入学机会差异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普通本科和专科院校的入学机会差异自1982年以来一直处于缩小的态势。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MMI和EMI理论。今后应通过各种干预措施切实改善弱势阶层子女的就学环境,提高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办学质量,以进一步提高各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的均等化程度。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入学机会 阶层差异 辈出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高玉玲
从通用地位和体制性地位两个方面,依照职业类型和单位类型指标,本文对高校毕业生初职地位的影响因素与开放性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的代际流动呈现出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的特征;家庭背景优势能够跨越劳动力市场分割,在两类地位指标中得到传承;社会关系虽然会影响初职地位,但却不是家庭地位传承的机制。
关键词:
代际流动 高校毕业生 初职 地位获得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鄢杰 涂训华 郑静
利用2010—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在测算并分析个体收入阶层流动现状的基础上,将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队列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高等教育扩张对个人收入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扩张增强了个人收入的阶层流动性,促进了个人收入阶层跃迁。从城乡两个方面看,高等教育扩张对农村个体收入的绝对流动和相对流动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仅对城市个体收入的绝对流动有较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其收入的相对流动则没有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高等教育扩张提高了接受高等教育人群进入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机会,同时会通过影响这部分人群的婚姻选择,促进人口跨地区流动等路径影响个人收入的阶层流动性。在高等教育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应进一步拓展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打破教育壁垒,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缩小区域间教育资源差异,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倾斜性的政策和平台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近30年来,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获得存在明显的阶层差异,优势阶层子女比弱势阶层子女获得了更多的就读重点大学的机会。在整体上,重点大学各阶层子女间的入学机会差距呈现出先扩大而后趋于缩小的特征。当前,优势阶层特别是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阶层子女在重点大学入学机会的获得方面依然保持着绝对的优势,而弱势阶层尤其是占就业人口70%的工农阶层子女获得的就读机会仍相当有限。今后,应通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重点中学生源的多样化及重点大学招生考试适当向弱势群体倾斜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各阶层子女在重点大学入学机会方面的均等化程度。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优质资源 阶层差异 入学机会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余向华 陈雪娟
高校扩招是一种作用于众多理性主体的政策过程,涉及多方面子政策的综合作用,需要一个微观基础框架来分析评价其政策效应。利用人力资本的理性选择模型进行模拟发现,以降低人力资本阈值为基本政策工具的高校扩招,能在收入和人力资本两种意义上的效率和公平方面实现双重改进,而其伴生的一些问题,大多不是扩招本身所致,而是教育投入等相关配套政策及措施未有效跟进所致。各级政府应通过提高并保证教育总投入、协调扩招速度等各种配套措施的有效跟进,进一步完善高校扩招这一教育大众化进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方长春 风笑天
在市场化进程中,自致性因素对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建构作用逐步加强成为学界的普遍共识,而教育则被认为是自致因素的最好度量。那么是否存在一个内在于社会阶层结构本身的阶层化机制呢?通过对既有社会阶层结构对教育获得影响的经验分析,或许可以对这样的机制存在与否做一个透视。经验分析的结果表明,既有的阶层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以一定的方式影响着人们教育的获得。这一结果或许可以表明,在自致作用的背后阶层结构的自我再生产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因而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是必须的。
关键词:
社会阶层 阶层差异 教育获得 教育分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小靓 田相辉
基于中国151个地级城市的制造业行业嵌套数据,运用阶层线性模型和集聚经济的间接估计方法,捕捉集聚经济行业维度不可观测的异质性,揭示集聚经济在行业与城市维度间的内在联系。实证结果表明:地方化经济在制造业中得到验证;行业层面的集聚经济不仅受行业自身特征的影响,而且深受行业所嵌套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城市异质性显著影响行业集聚经济。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东平
本文对部分高校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在高等教育扩招之后,重点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明显下降,优势阶层的子女更多集中在热门专业,低阶层家庭子女的高考录取分数普遍高于优势阶层的子女,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阶层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它是高中阶段教育分层状况的积累和延续。
关键词:
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 阶层差距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灵辉 张迎新 叶晴琳 李月莹
本文以社会分层理论为研究视角,将农户社会阶层进行了二阶解构,划分为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探讨了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中的社会阶层解释逻辑。而后基于CFPS2014~2018共计三期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农户社会阶层的主观层面与客观层面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其客观阶层位置与其阶层的主观感知是相分离的;第二,农户社会阶层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只有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具有正向影响,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则并无影响;第三,农户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土地流转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倒U型关系,即在农户客观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过程中,其对土地流转行为的边际效应将呈现出“先正后负”的面貌;第四,相较于居住于城镇的农户,长期生活在乡村的农户更容易受到“恋土情结”的影响,使得其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土地流转行为之间的拐点有所降低。据此,提出若干对策,以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文君
分类教学模式是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类型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高职院校精准施策、高效赋能的必然选择,也是信息技术助力下实现模式优化的重要方略。在理论上,分类教学模式应遵循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评价观和质量观五维价值逻辑,助推分类教学模式改革,建立新的职教发展体系;在实践中,建立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组织、教学评价、课程模式、教学管理的分类实施路径,推进分类教学模式实践过程的持续深入探索。
关键词:
高职扩招 分类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