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0)
2023(6300)
2022(5201)
2021(5088)
2020(4377)
2019(10329)
2018(10580)
2017(20205)
2016(11356)
2015(13235)
2014(13075)
2013(12343)
2012(11038)
2011(9917)
2010(10039)
2009(8926)
2008(8393)
2007(7386)
2006(6361)
2005(5356)
作者
(30156)
(25167)
(24838)
(23848)
(15859)
(12103)
(11251)
(9743)
(9540)
(9012)
(8752)
(8357)
(7980)
(7638)
(7533)
(7457)
(7430)
(7401)
(7249)
(7135)
(6206)
(6155)
(6035)
(5821)
(5661)
(5635)
(5569)
(5426)
(5093)
(4989)
学科
(42919)
经济(42886)
管理(26668)
(23153)
方法(20726)
数学(19188)
数学方法(18688)
(17451)
企业(17451)
(13384)
地方(13330)
中国(10584)
农业(9169)
业经(8654)
理论(7918)
(7757)
(7109)
教学(6849)
教育(6523)
(6370)
环境(6189)
(6186)
贸易(6177)
(5972)
(5902)
技术(5893)
地方经济(5861)
工作(5289)
(5180)
(4502)
机构
大学(145730)
学院(145359)
管理(55540)
(51713)
经济(50271)
理学(48039)
理学院(47484)
管理学(46117)
管理学院(45880)
研究(45197)
中国(33354)
(30884)
科学(29876)
(23904)
业大(23498)
(23274)
(22767)
(22630)
师范(22598)
(22118)
中心(22012)
研究所(20275)
(19119)
北京(18953)
农业(18568)
师范大学(17639)
财经(17589)
(16669)
技术(16639)
(16426)
基金
项目(101644)
科学(79354)
研究(76298)
基金(69747)
(59748)
国家(59216)
科学基金(51635)
社会(45119)
(44798)
社会科(42578)
社会科学(42564)
基金项目(37546)
教育(37313)
(35335)
自然(34461)
自然科(33650)
自然科学(33644)
编号(33268)
自然科学基金(32966)
资助(29107)
成果(26949)
课题(23800)
重点(22682)
(22205)
(21160)
(21046)
(19999)
大学(19580)
创新(19577)
科研(19363)
期刊
(57396)
经济(57396)
研究(41157)
中国(34126)
教育(25451)
(21257)
学报(20862)
科学(20124)
管理(19484)
(17406)
大学(16633)
技术(15365)
农业(14839)
学学(14586)
图书(10944)
业经(10523)
(9614)
金融(9614)
资源(9493)
(8547)
统计(8470)
经济研究(8256)
(7980)
书馆(7771)
图书馆(7771)
(7648)
财经(7552)
问题(7277)
科技(7247)
职业(7208)
共检索到215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秋生  田冀  籍海静  
普查数据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河北省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正由"少生、早育"型向"少生、晚育"型的现代生育模式转变。定性和定量分析均表明,1999年以来我国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是推动育龄妇女生育模式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动因之一,在生育模式的变化幅度中,34.70%可用高校扩招的因素来加以解释。受高校扩招的影响作用,河北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在2000~2010年间提高了0.3岁,年出生人口规模减少了6万人以上,TFR水平下降了0.10点。在未来10年间,高校扩招对生育模式的影响作用会更加显著。不仅如此,高校扩招的人口学效应是多方面的,对人口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祖根  
无论是对人口生育状况的分析还是对人口预测来说,妇女按龄生育率都是一项重要的参数。按龄生育率反映了不同年龄妇女的生育水平,也称为生育模式。因此,探讨生育模式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在对递进生育模式优点进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文章以1982、1990和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育龄妇女分孩次递进生育模式研究为例,分析中国育龄妇女递进生育模式的基本特点与基本规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红平,高金三  
当前,河北省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人口出生率回升很快,特别是自进入第三次生育高潮的1986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都在100万以上,人口出生率连续3年超过20%。1988年底,全省总人口已达5795万。1980—1987年全省总和生育率为2.57,高于全国2.47的平均水平。如果按目前生育水平发展,到本世纪末全省总人口将大大突破6450万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郝守忠  
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抽样)提供的资料,对黑龙江省育龄妇女生育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一、与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对比 (一)一般生育率、总和生育率下降较快。黑龙江省育龄妇女一般生育率,1981年为72.81‰,1989年为62.53‰,较1981年下降10.28个千分点;总和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隆健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结婚比例、性生活、哺乳、人工流产等,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职业等。由于直接影响因素介于生育动机和生育率之间,直接决定人们的生育行为,因此又称为中间生育变量(Intermediate FertilityVariables)。本世纪50年代中期Kingsley Davis和Judith Blake首先提出中间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秀花  
育龄妇女的人数多少和生育状况直接影响总人口的规模,研究育龄妇女生育状况,对控制人口发展,实现2000年人口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机器汇总资料,对北京市育龄妇女现状及其生育特点作一简要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鸿雁,吴玲,董情  
妇女生育率是人口再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我国自1979年“一对夫妇一个孩”的人口政策实行以来,人口的生育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城市与农村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有一定的差异,客观地揭示这些差异的原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城乡间影响生育率水平的诸因素,指导计划生育的实施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映梅  瞿凌云  
文章基于2 421位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的调查数据,对18~45岁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进行了分析。结论表明,生活压力大及抚养成本高是制约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采用logit模型对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人、家庭、观念和政策是影响独生子女家庭育龄妇女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伯华  
妇女生育率的计算,涉及到两个变量:分子是婴儿出生数,分母是有关的妇女人数。按照分母中所用的是育龄妇女人数或仅是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妇女生育率又可分为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 在未婚生育仅为个别现象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育龄妇女生育率与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具有共同的分子。这时,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比例。该关系式表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冯志蕙  
为了深入地研究陕西省人口、婚姻、生育状况及今后人口发展趋势,我们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同志一起,在1979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1978年陕西省十分之一人群的人口构成,育龄妇女的婚姻、生育能力及生育状况;按不同生育水平予测了陕西省今后百年的人口发展趋势;编制了1978年全省男、女简略寿命表。本文着重从陕西省育龄妇女婚姻和生育状况方面对人口再生产过程进一步探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燕秋  
本文对 1 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中有关妇女生殖健康知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城乡妇女对于性生活、避孕、爱滋病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够 ;已有的知识来源主要来自亲友、同事和传媒 ;相关机构在为妇女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时 ,还应加强对妇女进行健康教育。调查还显示了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城乡差异 ,表明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还很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晓平,王绍贤  
在致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提高等间接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在我国,有关直接因素的定量研究报告较少,而且在现有资料中所反映的避孕、哺乳等直接因素对城乡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又有很大区别。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明确调查地区影响妇女生育率的直接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秋生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2 0 0 0年京、津、沪三大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已经降低到 0 67、0 88和 0 68的超低水平。分析表明 ,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和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的迅速扩大 ,以及无户籍“漂泊“人口的增加是造成大城市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超低水平的根本原因。在这种情况下 ,总和生育率指标在功能上存在明显的缺陷 ,既不能反映大城市育龄妇女真实的时期生育率水平 ,也不能反映大城市育龄妇女实际的终身生育水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宝芬,黄润明,郑贵敏  
60年代以来,广西妇女生育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和完善,广西妇女生育模式逐步向有计划的控制型转变。然而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从而使广西妇女生育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仅根据1982年广西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9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