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15)
- 2023(15407)
- 2022(13381)
- 2021(12866)
- 2020(10609)
- 2019(24781)
- 2018(24751)
- 2017(45558)
- 2016(25861)
- 2015(29478)
- 2014(29586)
- 2013(27558)
- 2012(24985)
- 2011(22351)
- 2010(22161)
- 2009(19594)
- 2008(18594)
- 2007(16047)
- 2006(13658)
- 2005(11471)
- 学科
- 济(89147)
- 经济(89051)
- 管理(68402)
- 业(61565)
- 企(51265)
- 企业(51265)
- 方法(45994)
- 数学(40778)
- 数学方法(40198)
- 中国(29238)
- 教育(25738)
- 财(23381)
- 农(23204)
- 学(20099)
- 业经(19670)
- 理论(19204)
- 地方(16853)
- 技术(15789)
- 农业(15658)
- 贸(15293)
- 贸易(15285)
- 务(15189)
- 财务(15119)
- 财务管理(15088)
- 易(14850)
- 企业财务(14330)
- 和(14151)
- 制(13760)
- 环境(13707)
- 教学(13223)
- 机构
- 大学(347825)
- 学院(337059)
- 管理(132522)
- 济(124907)
- 经济(122010)
- 理学(116480)
- 理学院(115167)
- 管理学(112694)
- 管理学院(112065)
- 研究(109124)
- 中国(74381)
- 京(73815)
- 科学(67296)
- 财(56231)
- 范(55047)
- 师范(54655)
- 所(51912)
- 中心(50098)
- 业大(49441)
- 江(48007)
- 研究所(47848)
- 农(47803)
- 北京(46771)
- 财经(46314)
- 师范大学(44552)
- 教育(43811)
- 经(42515)
- 院(40312)
- 州(39027)
- 技术(38339)
- 基金
- 项目(239931)
- 科学(190617)
- 研究(182712)
- 基金(171697)
- 家(147591)
- 国家(146266)
- 科学基金(126996)
- 社会(112529)
- 社会科(106470)
- 社会科学(106443)
- 省(94453)
- 教育(92192)
- 基金项目(90905)
- 自然(82008)
- 划(81146)
- 自然科(80150)
- 自然科学(80131)
- 自然科学基金(78630)
- 编号(76958)
- 资助(70769)
- 成果(64338)
- 部(54893)
- 课题(54863)
- 重点(54331)
- 发(50736)
- 创(50306)
- 教育部(48288)
- 项目编号(47933)
- 大学(47905)
- 创新(46510)
- 期刊
- 济(123778)
- 经济(123778)
- 研究(105249)
- 教育(74681)
- 中国(69184)
- 学报(51088)
- 管理(45986)
- 科学(45487)
- 财(42116)
- 大学(41724)
- 农(41683)
- 学学(36147)
- 技术(33511)
- 农业(30043)
- 图书(22525)
- 融(21853)
- 金融(21853)
- 财经(21568)
- 业经(20431)
- 经济研究(19944)
- 经(18407)
- 职业(17363)
- 理论(15859)
- 科技(15844)
- 问题(15717)
- 业(15408)
- 书馆(15220)
- 图书馆(15220)
- 技术经济(14850)
- 版(14805)
共检索到482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汴京 蔡海静 姚先国
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本文定量评估了高校扩招对大学教育回报率的异质性干预效应。基于"反事实"和"局部干预效应"的思想,将大学毕业生区分为扩招前不能升学扩招后却可考上大学者和即使没有发生扩招也能升学者。研究发现:高校扩招使前者收入增长了约40%,且并未明显削弱后者收入优势。这一结论在男女样本间存在明显差异,有必要通过推进高中教育质量均等化等措施保障弱势群体的高等教育权益,使扩招"红利"惠及社会每个阶层。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教育回报率 局部干预效应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姚先国 方昕 张海峰
本文使用1998—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从教育回报率和就业率两个角度,分析了高校扩招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扩招后城镇劳动者教育回报率仍保持增长,并且高等教育的回报率显著高于非高等教育的回报率,高等教育仍是一种有效率的人力资本投资;在控制了宏观经济对就业的影响后,大学生劳动者供给的增加仍有利于大学生和非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这表明高校扩招带来的人力资本提高对就业有着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校扩招 劳动力市场 教育回报率 就业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初帅 孟凡强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数据(2007年与2013年),在断点回归设计的框架下分析1999年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对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收入及教育回报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59年左右,使城镇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85年左右。第二,在断点回归的设计下,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大约为11%,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大约为8%,高于OLS的估计。虽然实证结果显示教育回报并不存在城乡间的马太效应,但并不意味者城乡间教育发展与收入差距缩小。第三,高校扩招政策一方面显著促进了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教育回报的提升,有效抑制了城镇居民中可能出现的收入差异扩大的“马太效应”。另一方面,高校扩招政策使得农村居民高收入群体教育回报高于低收入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居民收入差异扩大的“马太效应”。
关键词:
高校扩招 教育回报率 断点回归设计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青原
利用高校扩招对大学教育的影响,使用局部工具变量法(LIV),研究大学教育对认知能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等非货币回报的边际处理效应(MTE)。结果表明,大学教育的非货币回报呈现出个人收益与其选择相关的异质性特点,最愿意接受大学教育的人获得的教育回报最高。具体地,大学教育使上学意愿更高的人具有更高的认知能力,其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均随上学意愿而变化,上学意愿较低的人不能从大学教育中获得非货币回报,而持续扩招下新增的将会是上学意愿较低的学生。因此,理解大学教育非货币回报的异质性特点,并在扩招中充分发掘大学教育对非货币回报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甫宁 刘华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资料,考察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不同教育水平的收入结构和教育回报率结构的变化趋势,并采用相关的计量方法,有效地控制教育和收入的测量误差,以及样本选择性偏差的问题,以期对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及其结构变动做出较为精确的估算。研究发现,在收入和教育回报率总体上升的同时,不同教育水平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教育回报率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教育测量误差将导致教育回报率的低估;考虑样本选择性偏差的影响得到了高于OLS的估计结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两省 彭竞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6)数据,按照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其他三类城市分组,通过OLS估计方法分析了教育回报率的城市差异。总体性分析表明,教育回报率在直辖市中最高,省会城市次之,其他城市最低;结构性分析又发现,直辖市中"大专及以上"的教育回报率最高,省会城市中"高中或中专"的教育回报率较高,而各类城市中"初中及以下"的教育回报率都很低并且不存在明显的城市差异。作者从城市产业的生产率优势、劳动力流动性及城市生活成本等方面,对教育回报率的总体性和结构性城市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并提出了一系列探讨性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黄志岭 姚先国
大多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对妇女显著的性别歧视,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发现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高于男性。对这一矛盾的现象,本文提出的假说是,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女性来讲,除了与男性一样具有直接增加生产力提高工资的作用外,还可通过降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受到的歧视程度,间接增加工资。正是由于教育对女性这一间接作用,使女性的教育回报率高于男性。本文使用2003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该假说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降低了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中受到的歧视程度,在工资方程中考虑教育对妇女这一作用时,性别间教育回报率差异完全消失。
关键词:
教育回报率 性别差异 性别歧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润平 刘文革
文章利用CHNS数据,分别分析了2004年和2006年分学历层次城乡不同教育阶段的回报率。结果表明,从2004年到2006年,城市劳动者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回报率都是显著降低的,而高等教育的回报则是显著上升的,所以城市劳动力应该接受更多的高等教育;农村劳动者的初等教育回报率是显著降低,中等教育的回报率是显著上升,所以农村劳动力应该接受更多的中等教育;在中等教育内部,不论是农村劳动者还是城市劳动者,职业技术教育的回报率都是高于普通高中教育的,所以政府应该引导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和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
关键词:
城市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 教育回报率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泽云
本文使用CHIP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中高中及以上学历个体的样本,将工具变量法与HeCkman两阶段模型相结合,同时处理遗漏变量偏误和样本选择偏差问题,估计出我国高等教育回报率在1988—2007年间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88年、1995年、2002年、2007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分别为11.72%、29.13%、42.32%和61.53%,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而且估计结果高于OLS估计值,但低于通常的Ⅳ估计值;同时,大学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的回报率都保持了增长,男性劳动者、年长的劳动者以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回报率持续提高,而女性劳动者、年轻劳动者和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回报率在2002年之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超 黄斌
本文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提供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利用经典明瑟收入方程,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准实验的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测量了女性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我们认为,充分释放女性教育回报的异质型收益特征,有针对性地通过低收入女性的教育扩展与人力资本积累能够较好消弥组内收入差距,实现精准扶贫。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磊 魏天保
本文使用2003—2013年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估计了我国1999年高等教育扩展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大学学历溢价变动趋势。在控制相关影响因素与个人能力偏误之后,明瑟方程模型的检验结果显示:2003年—2013年期间我国大学学历劳动者的平均年收入水平相对于高中学历劳动者要高出32.4%到98.8%之间。我国大学学历溢价在高等教育扩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单调递减的线性下降,而是在总体上呈现增长与降低相间变化的波动趋势。不同收入分位群组的大学学历溢价保持着与总体基本相同的波动趋势,且收入水平分
关键词:
大学学历溢价 高校扩招 明瑟方程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子涵 王小军
利用2007年进行的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中的城镇样本,本研究借鉴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新方法,以解决教育回报率估计中由于劳动者能力变量缺失导致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劳动者高考分数作为认知能力的衡量指标,对比高考分数相近的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对其劳动收入的影响,以得出教育回报率的准确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回报率因为能力变量的缺失确实存在被高估的情况,且认知能力对劳动者收入具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
教育回报率 认知能力 高考分数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罗影 谭良
E-learning的RO(IReturn On Investment)是E-learning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提出了高校教育中e-learning教学方式投资回报率的DKM模型,该模型能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成本分析以及对e-learning教学方式的成本分析,计算出投资e-learning学习方式后节约的成本,从而计算出高校投资e-learning后在成本层面上的投资回报率,因此能为高校管理层提供e-learning系统选择和建立的决策依据。在应用该模型时,需要仔细考虑传统教学模式和e-learning教学模式的成本因素,包括设计和开发成本、知识传递成本、管理和维护成本等。最后,我们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杨国涛 黑亚青 李鸿雁
本文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阐述了回汉人口受教育水平情况。为了进一步估算教育回报率,课题组对农户进行补充调查,并利用OIZ估计方法对回族与汉族教育回报率的差异进行分析。就调查的样本而言,农村回族相比汉族平均受教育年限少,但教育回报率高。由此推断,回族教育投入的边际曲线处于上升阶段,增加单位投入所获得的教育回报增加值更多。
关键词:
教育回报率 回汉差异 明瑟收入方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