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3)
2023(2189)
2022(1764)
2021(1752)
2020(1396)
2019(3295)
2018(3248)
2017(5869)
2016(3690)
2015(4512)
2014(4554)
2013(4090)
2012(3542)
2011(3266)
2010(3369)
2009(3237)
2008(3154)
2007(3319)
2006(2869)
2005(2706)
作者
(9671)
(8136)
(7840)
(7636)
(5201)
(3763)
(3658)
(3160)
(3065)
(3004)
(2807)
(2645)
(2589)
(2485)
(2445)
(2440)
(2423)
(2336)
(2315)
(2280)
(2015)
(1942)
(1895)
(1892)
(1884)
(1826)
(1824)
(1779)
(1671)
(1572)
学科
(12499)
经济(12491)
管理(9627)
(6839)
方法(5972)
(5597)
企业(5597)
数学(5509)
数学方法(5485)
中国(4248)
教育(3798)
市场(3504)
(3205)
金融(3205)
(3014)
(2831)
贸易(2824)
(2774)
银行(2773)
工作(2751)
(2749)
(2713)
(2706)
(2690)
学校(2609)
理论(2558)
教学(2403)
思想(2058)
政治(2045)
(2000)
机构
大学(53438)
学院(49337)
(20424)
经济(19904)
管理(17484)
研究(15565)
理学(14218)
理学院(14093)
管理学(13775)
管理学院(13693)
中国(13368)
(11245)
(11205)
财经(8531)
(8330)
(7721)
(7553)
师范(7502)
(7392)
北京(7363)
科学(7329)
中心(7285)
(6771)
经济学(6709)
财经大学(6427)
研究所(6269)
(6114)
经济学院(6018)
业大(5978)
(5949)
基金
项目(27485)
研究(22797)
科学(21544)
基金(18890)
(15221)
国家(15082)
科学基金(13481)
社会(13404)
社会科(12722)
社会科学(12715)
教育(12462)
(10739)
编号(10045)
成果(9815)
基金项目(9765)
(8805)
自然(8375)
资助(8362)
自然科(8230)
自然科学(8228)
自然科学基金(8097)
课题(7552)
高校(7392)
大学(6811)
(6747)
(6579)
项目编号(6519)
(6212)
教育部(6105)
重点(5868)
期刊
(24704)
经济(24704)
研究(19055)
中国(14409)
教育(12397)
(9424)
(8123)
金融(8123)
管理(7823)
学报(5960)
图书(5576)
大学(5381)
财经(5324)
科学(5092)
(4787)
(4605)
书馆(4227)
图书馆(4227)
学学(4009)
经济研究(3826)
技术(3817)
(3309)
业经(3308)
理论(3282)
高等(3262)
问题(3106)
农业(3063)
国际(2882)
实践(2871)
(2871)
共检索到86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要武  刘倩  
本文评估了高校扩招对婚姻市场带来的影响。高校扩招不仅导致大学生和研究生入学人数迅速增加,其性别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接受高等教育推迟了进入婚姻市场,搜寻失败的概率提高;女性在高等教育群体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在传统的婚姻模式下,匹配困难和失败的风险进一步增大;劳动力市场成功降低了她们的婚姻收益。本文用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研究生的婚姻选择,用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本科生的婚姻选择,发现高校扩招对婚姻市场的不利影响是显著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韦进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个人收益突出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学历(学位)程度与起薪及定薪水平成正比例关系,毕业生对薪酬的期望值越来越趋于实际,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的教育收益率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错综复杂,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就业政策、政府管理不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因此,政府应强化促进就业的宏观调控职能,高校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应致力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社会应营造有益于毕业生就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许仁兰  
分析了高校扩招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 ,论述了图书馆深化改革的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要武  赵泉  
本文在"控制—干预"的框架内,利用双差分模型及其扩展形式,评估了1999年以来高校扩招政策对大学新毕业生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尽管这个期间经济增长迅速,就业机会增多,但扩招还是导致大学新毕业生的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小时工资下降。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郁芳  艾兴勇  
高校扩招对城镇居民收入产生的变化与影响,是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2002年和2008年中国居民收入项目(CHIP)数据的基础上,使用RIF分布分解法离析出高校扩招的禀赋效应与价格效应,基于RIF回归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扩招的禀赋效应与价格效应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扩大主要是由上侧分位数与下侧分位数之差拉大造成的;教育回报率与城镇居民收入在样本期内呈"马太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勇  
1999年中国政府实施了高校扩招政策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启动国内需求 ,促进经济增长。虽然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但是高校扩招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呢 ?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高校扩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并运用有关统计数据分析了高校扩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分析的结果来看 ,并不像有的学者说得那样 ,高校扩招对GDP的贡献每年可达半个百分点以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振一  董秀丽  王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增长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 ,依靠政府财政支持的办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 ,应该探索一种能够调动政府、社会和企业的积极性 ,共同参与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伟大事业的运行机制以增加教育供给 ,逐步解决教育的“卖方市场”现象。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 ,提出了采取股份制创办二级学院的构想 ,并就其融资方式、管理机制、培养模式、招生方式、就业前景以及二级学院的质量评价观进行了探讨 ,并且希望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相关法律约束来规范办学行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沈煜  孙文凯  谷宇晴  
过度教育现象已出现在全球劳动力市场中。从高等教育扩张的视角考察我国过度教育的来源及其在劳动力市场的持续性,评估高校扩招的实施效果,对全面认识教育扩张的政策影响、理解过度教育的成因以及提升就业质量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9年高校扩招改革这一自然实验,利用CFPS数据通过截面双重差分法识别了教育扩张对过度教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扩招明显提高了个人处于过度教育状态的概率,幅度在8%左右,约占平均过度教育水平的20%。进一步,本文发现过度教育提高了劳动力的职业流动性,但在短期过度教育仍然具有持续性。因此,在当前新一轮高校扩招背景下,应该考虑扩招可能对劳动力市场造成的教育错配,最小化高等教育扩招的潜在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征宇  曹思力  汪伟  朱平芳  
1999年的高校扩招对中国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深远影响。本文基于不完全信息下的个体决策模型,从高等教育的异质回报率的角度阐述了扩招政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边际作用递减规律。实证研究发现:(1)在平均意义上,大学扩招对提高社会人力资本积累具有正向影响;(2)高等教育回报率因人而异,读大学对部分个体人力资本积累的贡献不如相应年限的工作;(3)由于个体异质性的存在,扩招政策的边际作用随着录取率的提高而下降。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乌尔里希·泰希勒  杨素红  
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进程中,深入理解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势在必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就从比较的视角迈出了开展毕业生综合调查的第一步。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随着近年来欧洲大学毕业生的增加,毕业生比较调查的结果是否在学业、胜任力、就业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欧洲高等教育规模在十年间扩张了近一半,这并未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造成显著影响。但是,由于调查问卷的较大变化,无法分析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关系的变化趋势。只有研究者确保收据收集手段的一致性,对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时序比较,才能得到有价值的结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徐舒  
本文建立了一个信号博弈模型,在该模型框架下实证研究了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对大学生收入溢价的贡献以及高校扩招对大学生非大学生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模型的结构估计(structural estimation)证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拟合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工资分布。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1)大学教育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约能解释大学生工资溢价的72%;(2)与基于劳动力供给角度的分析不同,高校扩招可能通过劳动力市场歧视加剧大学生非大学生的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唐可月  张凤林  
文章运用劳动市场信号发送理论,分析近年来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其基本观点是:在假设教育只具有能力信号功能的前提下,扩招提高了就业门槛,导致教育信号的过度投资,这是雇主和雇员互动博弈的结果。若引入教育的生产力功能,扩招使特质对应的教育水平分布区间加大,原来教育水平可以分离的特质分布区间降低,意味着本科教育的信号区分功能减弱。高能力的本科生为了分离自己会选择更高的教育信号(如研究生),或是追求名校、特殊资质证书等其他信号,教育信号投资的激励增强。如果高校不断扩招,则会形成教育信号投资的不断攀升,并最终导致教育过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