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39)
- 2023(12313)
- 2022(10030)
- 2021(10092)
- 2020(7951)
- 2019(18473)
- 2018(18361)
- 2017(32589)
- 2016(18831)
- 2015(21778)
- 2014(21816)
- 2013(19634)
- 2012(17942)
- 2011(15895)
- 2010(16017)
- 2009(13536)
- 2008(12933)
- 2007(11360)
- 2006(9558)
- 2005(8040)
- 学科
- 济(58670)
- 经济(58605)
- 管理(45802)
- 业(36564)
- 企(30908)
- 企业(30908)
- 方法(28920)
- 教育(25726)
- 数学(25078)
- 中国(24778)
- 数学方法(24582)
- 财(21775)
- 理论(18775)
- 农(16512)
- 教学(14805)
- 学(13666)
- 业经(13070)
- 地方(12264)
- 财政(11373)
- 农业(10496)
- 技术(10380)
- 制(10259)
- 和(10148)
- 政(9593)
- 发(9135)
- 务(9106)
- 财务(9062)
- 财务管理(9039)
- 策(8917)
- 贸(8712)
- 机构
- 大学(240327)
- 学院(230318)
- 济(83044)
- 管理(82845)
- 经济(81013)
- 研究(73597)
- 理学(72071)
- 理学院(71167)
- 管理学(69493)
- 管理学院(69014)
- 京(50718)
- 中国(47750)
- 范(44898)
- 师范(44634)
- 财(43929)
- 教育(41700)
- 科学(41598)
- 师范大学(36430)
- 江(35624)
- 中心(34249)
- 财经(32870)
- 所(32540)
- 北京(32227)
- 经(30211)
- 技术(29615)
- 研究所(29422)
- 业大(28774)
- 州(28258)
- 院(27391)
- 职业(27096)
- 基金
- 项目(156196)
- 研究(129184)
- 科学(125182)
- 基金(108099)
- 家(90309)
- 国家(89330)
- 社会(78879)
- 科学基金(78298)
- 社会科(74314)
- 社会科学(74296)
- 教育(71714)
- 省(63186)
- 编号(56631)
- 基金项目(56489)
- 划(54545)
- 成果(49878)
- 自然(46614)
- 自然科(45532)
- 自然科学(45523)
- 自然科学基金(44672)
- 课题(42964)
- 资助(42774)
- 部(37300)
- 重点(36838)
- 年(36621)
- 项目编号(34817)
- 大学(34104)
- 教育部(34100)
- 规划(33921)
- 创(33816)
- 期刊
- 济(86468)
- 经济(86468)
- 研究(81173)
- 教育(79201)
- 中国(60445)
- 财(36894)
- 管理(30921)
- 学报(30095)
- 技术(27936)
- 大学(27545)
- 科学(26162)
- 农(22574)
- 学学(22003)
- 职业(20379)
- 图书(17564)
- 财经(17173)
- 农业(16052)
- 经(14966)
- 融(14181)
- 金融(14181)
- 经济研究(13554)
- 业经(12837)
- 书馆(12768)
- 图书馆(12768)
- 技术教育(12724)
- 职业技术(12724)
- 职业技术教育(12724)
- 坛(12394)
- 论坛(12394)
- 高等(12058)
共检索到352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邓永禄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全面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平,满足国家对素质人才的要求,因而高校思政课程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学生这一群体是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中流砥柱,这就要求大学生一心跟党走,紧跟党的路线,落实党的指导精神。当今社会处于全球化背景当中,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涌入国门,处于这些多元文化中的大学生其精神思想和理想信念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萍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思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构建一种新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政理论课的本质是社会实践,只有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是提高思政理论课时效性的有效途径。高校思政理论教育课教学目的是要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而实践教学又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形式。因此,在积极构建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时,要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俊岩
<正>大学生心理健康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尤其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氛围下,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较低,易产生行为危机。为了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并培育其健康心理,在育人阶段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合理的引导具有必要性。而思政元素的引入和育人工作的实施,将会有效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朴晶
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素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其中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更是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一种方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隐形课程也是引导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树立的过程,对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气质的塑造、理想的树立和坚定的思想信念培养,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导作用。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推进高校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洁
大学生作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养,并且要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基于此,高校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融合教育来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下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高校一定要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分析两者存在的内在联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的研究和探索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吕甜甜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育人与全面育人的内在选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做支撑,将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十分必要的。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与教育价值,体现了革命前辈坚定的思想政治理念与高尚情操。将新时代红色精神融入并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珊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也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时代,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微信平台接触到的各种信息无法得到约束与控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无法想象的挑战和困境。尤其是陈旧落后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无法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沫含
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重要载体,也是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全面发展的核心基础。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立德树人,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思想觉悟及道德修养较高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全方位发挥其"四大功能"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处于人格塑造关键时期的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因而高校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关键作用,做好网络引导、思政教育等工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饶芬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社会性和价值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也有所不同。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十分重要,这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步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新的使命,这不仅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的制定,还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晶
在新媒体时代,当代教育模式以及大学生的思想更加的多元和开放,因此在这种环境中,传统高校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同时也给其提供了大量的机遇。目前,微博在大众传媒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成为很多机构官方通知发布的主要渠道。同时,在高校思政教育当中,微博的出现也为其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实效。对于传统思政模式来讲,微博思政和其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两者之间通过微博平台借力,相互借鉴和配合,最终才能够形成高校思政教育的合力,为高校思政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阮崇友
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催生了国家各行业领域对创新创业人才的整体需求,而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学生关注、探索现实社会发展问题与规律的重要途径,推进学生提升创新意识与能力已成为其新时代发展前进的首要任务。由张佳景与张子睿编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思创融合实践研究——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一书,作者立足于自身丰厚的一线教学科研经验与学术成就将思政教育同创新教育协同研究,着力推进二者对大学生健康、长远、高效发展促进作用,通过教师及校内各级组织等教育、引导与支持作用切实推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设,从而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完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真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重任,高校不但要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还要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业务学术骨干,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干部,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全面发展。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国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教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一书,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该书比较研究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西方高校大学生思想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西方 思政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德毅 宗爱东
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具备360度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的"群舞中领舞"作用,实现所有高校课程的"共舞中共振"效应。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体现在: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登溢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人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关注度与日俱增。当下,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我国潜在的人才资源后备军,代表着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可用之才,才能确保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以及中国共产党后继有人的迫切发展需求,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充分准备。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康
<正>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建设的后备军,其素质水平直接关乎未来中国发展水平。基于大学生培育重要性,高校亟须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顺应新时期推动思政育人策略优化,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综合素养。由韩艳阳、胡晓菲和肖丽霞著,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立足于新的时代特征对高校育人工作的规律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为相关教育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实现路径——评《以人为本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探析——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增强实践意识 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建设初探
现代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及新媒体路径的实践探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研究——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在效果——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