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89)
- 2023(18211)
- 2022(15321)
- 2021(14617)
- 2020(12079)
- 2019(27418)
- 2018(27393)
- 2017(51064)
- 2016(28402)
- 2015(31930)
- 2014(31578)
- 2013(30434)
- 2012(27824)
- 2011(24972)
- 2010(25274)
- 2009(23236)
- 2008(22767)
- 2007(20300)
- 2006(17974)
- 2005(16114)
- 学科
- 济(99720)
- 经济(99583)
- 管理(84641)
- 业(76747)
- 企(66921)
- 企业(66921)
- 方法(42060)
- 数学(35038)
- 数学方法(34527)
- 财(33645)
- 中国(30881)
- 农(27788)
- 制(26063)
- 业经(25619)
- 学(23293)
- 理论(21762)
- 技术(21208)
- 地方(20734)
- 体(18526)
- 农业(18002)
- 银(17975)
- 银行(17915)
- 教育(17757)
- 和(17506)
- 贸(17294)
- 贸易(17279)
- 务(17162)
- 行(17114)
- 财务(17089)
- 财务管理(17044)
- 机构
- 大学(389673)
- 学院(385850)
- 济(146927)
- 管理(146350)
- 经济(143472)
- 研究(131224)
- 理学(125661)
- 理学院(124193)
- 管理学(121888)
- 管理学院(121184)
- 中国(97170)
- 京(83737)
- 科学(81662)
- 财(75349)
- 所(66080)
- 农(61283)
- 研究所(59681)
- 江(59502)
- 中心(58587)
- 业大(56665)
- 财经(56610)
- 范(54466)
- 师范(53880)
- 北京(53444)
- 经(51327)
- 院(48049)
- 农业(47730)
- 州(47643)
- 经济学(44046)
- 技术(43487)
- 基金
- 项目(259442)
- 科学(202758)
- 研究(194683)
- 基金(183933)
- 家(160146)
- 国家(158716)
- 科学基金(135527)
- 社会(119464)
- 社会科(112926)
- 社会科学(112898)
- 省(103713)
- 基金项目(96952)
- 教育(91914)
- 划(86778)
- 自然(86716)
- 自然科(84658)
- 自然科学(84634)
- 自然科学基金(83131)
- 编号(80330)
- 资助(74466)
- 成果(68017)
- 重点(58850)
- 课题(57738)
- 创(57107)
- 部(56518)
- 发(55209)
- 创新(52680)
- 项目编号(50074)
- 制(49931)
- 大学(49570)
- 期刊
- 济(167602)
- 经济(167602)
- 研究(121668)
- 中国(88485)
- 学报(62974)
- 教育(62900)
- 财(60535)
- 管理(58416)
- 科学(56125)
- 农(55782)
- 大学(48599)
- 学学(44437)
- 农业(38182)
- 技术(35697)
- 融(33904)
- 金融(33904)
- 财经(28644)
- 业经(26707)
- 经济研究(26511)
- 经(24584)
- 图书(22823)
- 问题(20845)
- 业(20292)
- 科技(20118)
- 版(18448)
- 理论(18155)
- 技术经济(17545)
- 现代(16844)
- 坛(16753)
- 论坛(16753)
共检索到590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彦宾
<正>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命。它不仅承担着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还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社会变革的加速和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多样化,对传统的思政课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真真 卞常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性课程,教学是办好思政课的中心任务,其实效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道德素质高、政治素养强的新时代大学生。当前,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认知片面、模式固化、师资水平不齐、评价体制机制不配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办好思政课要有清晰的认知,推动课堂大革命,加强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建设,配套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思政课 教学改革 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季君
当前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不尽如人意,普遍以大班化的理论课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的拓展和实施较少,这也是最终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思政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南京工业大学2020年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Z20200312)调研中,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兵
一方面是高校毕业人数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一方面是知识经济时代适用人才匮乏。根据先进国家经验,开展创业教育是破解这一困局的有效办法。本文通过对创业教育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分析研究,发现二者在教育目的上存在一致性。根据我国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提出面向创业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问题,并就此进行探索研究,以期弥补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缺失。
关键词:
面向创业 高校 思政课教学 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邹阿龙
<正>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创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方法,将思政课程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焦点。目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普遍存在着偏理论教育、轻知识实践与体验的情况,导致许多大学生认为思政课程枯燥乏味,对之缺乏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书提出了多种实践式教学方法,本文主要围绕该书内容进行研读,从中获取相关启示,提出一些思政教育的新观点。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丽
随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思想素质及思政教育成效得到显著提升。但关于思政课作用发挥、高校立德育人的职能实现等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尤其是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相对较低。由罗军强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程》一书,基于国内外思政课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理论,对于思政课的实践及理论教学展开深入探讨,同时指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具备相对稳定的活动程序和结构框架。除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大致范畴,本书还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引入国外优质的思政课教学案例,为我国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全书共包括十一章。第一章简要叙述新中国成立前后思政课程教学及其教育实践的发展变迁,并着重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二章探讨国外高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模式及相关启示。第三章介绍思政理论课的几种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及课堂实践教学。第四章至第八章对不同类别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展开探讨,涵盖“形式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等。第九章从课堂、校园和社会等层面阐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第十章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涉及到基地建设、制度保障、师资保障及组织保障。第十一章探究思政课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评价及具体实施方案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威 张秀梅
大数据技术以其自身所具有的便捷性、移动性、交互性等特性,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样态提供了现实场域。通过引入大数据可视化技术、整合各类"学生大数据"等来探索其嵌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将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高校思政课 网络教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乔磊花 李敬
从历史视域上来说,思政教育的发展往往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而产生新理念。传统思政教育主要体现在个人德行教化和建功立业理念之中,因此在教育上主要围绕儒学教义来展开,直至现在,传统思政教育观念中的德育教化仍然是思政教育的重点。在新时代特性之下,高校思政教育呈现出许多与传统思政教育不同的新生态教育表现,这种新生态表现同时也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迎合新时代主流思想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智腾
提升新时代思政课亲和力,可借鉴产品设计领域用户体验相关理论,在思政课目标与预期、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内容呈现、互动交流、教学规范、情感氛围等方面整体设计与构思,紧紧围绕学生这一核心,实现全要素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庆瑶 刘子玉
SPOC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不仅具备开放性教学特征,也有利于弥补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线上教学对象与目标宽泛的问题,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针对性。《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互动研究》一书对SPOC教学模式特点、应用机制与方法进行分析,全书通过举例方式阐释了SPOC教学模式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安排的流程方式。本文围绕着该书内容进行研读,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艳艳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之间的融合性问题,厘清“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与教学逻辑,提出“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设计/方法】立足理论大格局、历史大视野、时代大舞台、人生大智慧,阐明“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对接、互动、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立足主题逻辑、关系逻辑、供需逻辑和机制创新,阐明“大思政课”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协调、知识供给侧与学习需求侧相对接、课程新内容与教学新方法相结合。【结论/发现】“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教育教学阵地之辽阔、视野之广博、格局之宏大、方法之前沿,要构建“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建立“多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新“协同高效”的育人方式、营造“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
关键词:
大思政课 大思政 高校 教育教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进
目前,我国各地高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影响,“互联网+思政课”建设,成为思政课程教学创新的主要形势。《互联网+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一书不仅对“互联网+”教育的功能、定位、内涵等进行了详细阐释,更指出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办法。本文围绕着该书内容进行研读,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措施,更好地发挥出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昭
近年来,伴随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了新的拓展渠道。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中林
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当前各个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方向,需要从创新意识等方面着手。高等教育思政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思想、政治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过程中,需要有目的地融入思政课程,使其做到整合,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并且通过思政课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对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探究。
关键词:
创新创业型人才 高校思政课 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俊平 茌良计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积极面,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针对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高、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学习兴趣低的现状,将积极心理学理念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确立以学生成长需要为本,发掘美德善端,构建幸福课堂的理念;以分享爱的故事为载体,开展叙事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体验、培养积极品格的方法。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路径改革,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和感染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