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22)
2023(2761)
2022(2270)
2021(2406)
2020(1728)
2019(3914)
2018(3796)
2017(6083)
2016(3913)
2015(4947)
2014(4939)
2013(4143)
2012(3734)
2011(3153)
2010(3491)
2009(2771)
2008(2638)
2007(2482)
2006(2048)
2005(1830)
作者
(8890)
(7355)
(7292)
(7252)
(4509)
(3549)
(3434)
(2818)
(2755)
(2701)
(2484)
(2483)
(2451)
(2436)
(2276)
(2230)
(2178)
(2173)
(2089)
(2057)
(1896)
(1862)
(1852)
(1759)
(1759)
(1694)
(1655)
(1648)
(1613)
(1592)
学科
(9838)
财政(9262)
教学(9099)
(7743)
管理(6793)
(6327)
经济(6320)
教育(5646)
学法(5615)
教学法(5615)
理论(5169)
中国(4855)
学理(3789)
学理论(3789)
地方(3448)
政治(3324)
思想(3092)
思想政治(2971)
政治教育(2971)
治教(2971)
德育(2964)
学校(2872)
工作(2779)
(2682)
研究(2547)
(2502)
(2472)
支出(2345)
(2309)
及其(2253)
机构
大学(45859)
学院(43581)
研究(13684)
(11827)
(11802)
经济(11366)
(10549)
师范(10442)
管理(9835)
(9315)
科学(9152)
中国(8978)
教育(8520)
理学(8216)
理学院(8002)
师范大学(7890)
(7820)
管理学(7514)
管理学院(7444)
技术(6947)
职业(6847)
(6768)
(6347)
北京(6217)
中心(6156)
财经(6153)
研究所(5954)
(5565)
财政(5475)
业大(5386)
基金
项目(26492)
研究(24078)
科学(18837)
教育(15092)
基金(14489)
(12516)
社会(11722)
成果(11632)
(11557)
编号(11541)
国家(11406)
社会科(10951)
社会科学(10946)
课题(10033)
(9649)
科学基金(9469)
(9411)
高校(7728)
基金项目(7681)
大学(7158)
项目编号(7046)
(6734)
研究成果(6688)
规划(6665)
重点(6417)
(6237)
教学(6118)
(5866)
(5673)
(5669)
期刊
教育(23401)
研究(18547)
中国(17930)
(14430)
经济(14430)
(11594)
学报(6334)
职业(6216)
技术(6058)
图书(5920)
大学(5785)
管理(4915)
(4788)
财政(4788)
高等(4724)
书馆(4591)
图书馆(4591)
成人(4066)
成人教育(4066)
学学(4040)
科学(3867)
高等教育(3793)
财经(3745)
(3525)
(3308)
技术教育(3183)
职业技术(3183)
职业技术教育(3183)
(3073)
论坛(3073)
共检索到77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就是"讲理",讲授彻底的、有深度的理论,用理论的魅力征服学生。注重"讲理"的思政课才能有深度,才能透彻地讲解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才能正确解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生的实际问题,才能指引社会未来的前进方向。因此,高校思政课改革需要抓住"讲理"两个字,在"讲什么理"和"如何讲理"上下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正群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两课教学的任务,一是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知识,二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其中教学生学会做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宣示客观真理的姿态解说教材,把理论当作现成的结论进行简单的灌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不理想。笔者认为,要真正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任务,必须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从灌输到对话。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崔朝东  
探索形成思政课"教学一体"的新格局,达成"教"与"学"的双赢与共赢。征询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意见,了解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并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中。盲目追求现场效应和短期利益,会影响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后发性和长远显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承载着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涉及广大青年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教学效果怎样、对大学生人生成长作用如何,直接关系中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洋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进行某一知识的教学当中,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情境,也可以在模拟情境中,创设出不同的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法对传统教学进行结合、补充才能更好的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洋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进行某一知识的教学当中,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情境,也可以在模拟情境中,创设出不同的情境。利用情境教学法对传统教学进行结合、补充才能更好的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海容  
伟大抗疫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力量源泉,是传承中国精神的时代引领。高校要准确把握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要义;在坚持价值引领与情怀培养相融通、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针对性与生动性相促进中推进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艳艳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之间的融合性问题,厘清“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与教学逻辑,提出“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设计/方法】立足理论大格局、历史大视野、时代大舞台、人生大智慧,阐明“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对接、互动、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立足主题逻辑、关系逻辑、供需逻辑和机制创新,阐明“大思政课”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协调、知识供给侧与学习需求侧相对接、课程新内容与教学新方法相结合。【结论/发现】“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教育教学阵地之辽阔、视野之广博、格局之宏大、方法之前沿,要构建“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建立“多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新“协同高效”的育人方式、营造“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飞   李建铁   周晶   黄心怡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思政课”为视角,首先简单概述“大思政课”的特征及价值,然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陈旧、教育主体认知不足、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的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以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育人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亚东  
文章在介绍信息化教学法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困境,认为高校思政理论课实施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思政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思政理论课教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丰富,并提出了应用策略:加强高校思政理论课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推动高校思政理论课"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丽  
随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思想素质及思政教育成效得到显著提升。但关于思政课作用发挥、高校立德育人的职能实现等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尤其是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相对较低。由罗军强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程》一书,基于国内外思政课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理论,对于思政课的实践及理论教学展开深入探讨,同时指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具备相对稳定的活动程序和结构框架。除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大致范畴,本书还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引入国外优质的思政课教学案例,为我国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全书共包括十一章。第一章简要叙述新中国成立前后思政课程教学及其教育实践的发展变迁,并着重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二章探讨国外高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模式及相关启示。第三章介绍思政理论课的几种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及课堂实践教学。第四章至第八章对不同类别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展开探讨,涵盖“形式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等。第九章从课堂、校园和社会等层面阐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第十章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涉及到基地建设、制度保障、师资保障及组织保障。第十一章探究思政课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评价及具体实施方案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俊峰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的关键,需要将历史主动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以高度的历史自觉构建“大课堂”育人体系、以勇毅的历史担当完善“大师资”育人格局、以科学的历史思维构建“大平台”保障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更好地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晓茹  
“大思政课”视域下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是应对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培养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重要论断,为解决新时代如何讲好思政课的问题指明了方向。“大思政课”视域下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加强教学主体的职业素养、激发教学客体的内生动力、发掘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有效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发挥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红  米丽艳  
坚持问题导向,能够突破学科壁垒,能够转"知"成"智"。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做到问题与专题教学设计诸要素的整体协同。在各专题教学内容具体问题设置上,应集焦点、难点、重点和亮点于一身。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传峰  
将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有三个向度:理论向度、实践向度、校园文化向度,三者共生互动,互相促进。实现党史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生态融合,增强理论的说服力,现实的感染力,文化的影响力,使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相得益彰,共同提升立德树人的效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昭  
近年来,伴随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了新的拓展渠道。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