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69)
2023(5419)
2022(4350)
2021(4449)
2020(3243)
2019(7317)
2018(7129)
2017(12591)
2016(7464)
2015(9095)
2014(9278)
2013(8366)
2012(7618)
2011(6425)
2010(6888)
2009(6125)
2008(6089)
2007(5787)
2006(5194)
2005(4900)
作者
(19157)
(15915)
(15820)
(15641)
(9787)
(7536)
(7267)
(5982)
(5948)
(5878)
(5404)
(5289)
(4971)
(4884)
(4829)
(4808)
(4741)
(4672)
(4519)
(4500)
(3980)
(3921)
(3876)
(3796)
(3619)
(3604)
(3572)
(3525)
(3231)
(3196)
学科
管理(18938)
(18487)
经济(18459)
(13707)
(13492)
教学(10959)
(10604)
企业(10604)
财政(10165)
中国(9655)
(8681)
(8438)
教育(8090)
理论(8084)
(7197)
学法(6676)
教学法(6676)
地方(5845)
业经(5537)
农业(5392)
(5311)
学理(4839)
学理论(4839)
(4781)
方法(4599)
(4453)
制度(4452)
工作(4376)
体制(4114)
(4060)
机构
学院(96478)
大学(95391)
(30174)
研究(29464)
经济(29063)
管理(28148)
中国(23365)
理学(22781)
(22638)
理学院(22504)
管理学(21688)
管理学院(21523)
(20183)
科学(17768)
(17345)
(17202)
师范(17163)
(14820)
中心(14378)
(14272)
财经(14096)
技术(13874)
北京(13651)
职业(13297)
教育(13277)
师范大学(12840)
研究所(12564)
(12541)
(12091)
业大(11758)
基金
项目(54670)
研究(48428)
科学(40102)
基金(32449)
教育(26511)
(26162)
国家(25813)
社会(25528)
(24939)
社会科(23807)
社会科学(23799)
编号(22982)
成果(22014)
科学基金(21423)
(19341)
课题(18527)
(17023)
基金项目(16419)
项目编号(14007)
(13372)
资助(13267)
重点(12776)
大学(12646)
规划(12575)
研究成果(12093)
(11941)
(11871)
高校(11675)
(11602)
(11545)
期刊
(42769)
经济(42769)
研究(35984)
教育(31899)
中国(30249)
(20634)
管理(13319)
(12577)
学报(12528)
技术(12469)
大学(10972)
科学(9363)
(9330)
金融(9330)
职业(9302)
图书(9026)
学学(8810)
农业(8627)
财经(7634)
业经(7270)
书馆(6881)
图书馆(6881)
(6672)
经济研究(6252)
(5790)
财政(5790)
(5648)
论坛(5648)
高等(5499)
问题(5440)
共检索到168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红  米丽艳  
坚持问题导向,能够突破学科壁垒,能够转"知"成"智"。坚持问题导向,就要做到问题与专题教学设计诸要素的整体协同。在各专题教学内容具体问题设置上,应集焦点、难点、重点和亮点于一身。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潜   张德钗   林子筱  
坚持问题导向是高校“大思政课”资源建设的重要逻辑起点与方法遵循。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高校“大思政课”资源建设蕴含三重内在逻辑,从理论渊源看,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科学方法;从历史经验看,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思政课建设的优良传统;从实践指向看,“大思政课”资源建设本身就是对坚持问题导向的现实回答。问题导向视域下“大思政课”资源建设存在育人场域资源整合协调不足、育人主体资源的综合素质与整体协调有待提升和育人教材资源有待更新的现实问题。因此,问题导向视域下,推动高校“大思政课”资源建设,要立足“大”视野,延展“大思政课”的育人场域;根植“思政”核心,强化育人主体资源的育人本领;回归“课堂”主阵地,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不断开辟高校思政课教学新境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潜   张德钗   林子筱  
坚持问题导向是高校“大思政课”资源建设的重要逻辑起点与方法遵循。坚持问题导向推进高校“大思政课”资源建设蕴含三重内在逻辑,从理论渊源看,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科学方法;从历史经验看,坚持问题导向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思政课建设的优良传统;从实践指向看,“大思政课”资源建设本身就是对坚持问题导向的现实回答。问题导向视域下“大思政课”资源建设存在育人场域资源整合协调不足、育人主体资源的综合素质与整体协调有待提升和育人教材资源有待更新的现实问题。因此,问题导向视域下,推动高校“大思政课”资源建设,要立足“大”视野,延展“大思政课”的育人场域;根植“思政”核心,强化育人主体资源的育人本领;回归“课堂”主阵地,推动思政课教学高质量发展,不断开辟高校思政课教学新境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隋牧蓉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内在地要求高校着力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育大格局,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应解决各主体对课程思政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割裂与对立、教师课程思政能力不足、课程思政形式化和功利化等问题,加强深入贯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形成课程思政建设合力,以育人为目标导向切实提高课程思政实效,增强教师立德树人意识与课程思政能力,求真务实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统一、与思政课程的协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崔朝东  
探索形成思政课"教学一体"的新格局,达成"教"与"学"的双赢与共赢。征询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意见,了解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并将其融入教学设计中。盲目追求现场效应和短期利益,会影响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后发性和长远显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承载着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涉及广大青年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教学效果怎样、对大学生人生成长作用如何,直接关系中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关振国  
高校思政课实施专题化教学,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洞悉专题化教学的含义,科学实施专题化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发展的大趋势。文章分析了实施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的意义,并分别从"紧扣大纲、深耕教材""洞悉学情、抓住要点""聚焦矛盾、有效对接""对症下药、入脑入心"几个方面对思政课专题教学的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于指导思政课专题教学有序实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方法论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苏媛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多主体、多要素和多元化的系统工程。从系统观视域看,当前高校实践教学存在主体分化、客体分散、环体分割等现实困境,运用系统观优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高校应以协同性的思维强化校际沟通、部门协同、师生合作;以整体性的思维整合教学资源,善用“大思政”格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学校主阵地的作用;以动态性的思维优化实践教学选题、创新教学载体、建立灵活适应的评价体系,进而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高质量建设。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艳艳  
【目的/意义】针对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之间的融合性问题,厘清“大思政课”的本质内涵与教学逻辑,提出“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设计/方法】立足理论大格局、历史大视野、时代大舞台、人生大智慧,阐明“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教学与社会生活有效对接、互动、融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立足主题逻辑、关系逻辑、供需逻辑和机制创新,阐明“大思政课”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协调、知识供给侧与学习需求侧相对接、课程新内容与教学新方法相结合。【结论/发现】“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教育教学阵地之辽阔、视野之广博、格局之宏大、方法之前沿,要构建“三全育人”的育人格局、建立“多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优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新“协同高效”的育人方式、营造“和谐良好”的育人氛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晶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作为必修课程的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文章主要以立德树人理念内涵作为切入点,对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与之对应的有效路径,旨在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真真  卞常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性课程,教学是办好思政课的中心任务,其实效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道德素质高、政治素养强的新时代大学生。当前,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认知片面、模式固化、师资水平不齐、评价体制机制不配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办好思政课要有清晰的认知,推动课堂大革命,加强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建设,配套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实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海霞  
思政课是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了解中职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现状,助力中职学校“大思政课”建设,中华职业教育社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面向北京、吉林等6个省(市)194所中职学校开展了调查研究。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中职学校“大思政课”课程体系初步形成、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显著、专兼结合的思政师资队伍初步建成、“大思政课”活动内容丰富,但选修课与必修课的关联不够密切,实践教学的推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思政教师的占比还有待提高,多方协同的思政工作格局建设还有可完善空间。因此,建议立足新时代思政课育人目标,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健全实践教学工作机制,保障实践教学开展;建设与专业适配度高的专兼结合的思政教师队伍,提升思政教师实践教学实施能力;加强中高职思政一体化设计,建立协同育人思政教育大格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季君  
当前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不尽如人意,普遍以大班化的理论课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的拓展和实施较少,这也是最终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思政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南京工业大学2020年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Z20200312)调研中,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于彦宾  
<正>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命。它不仅承担着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还要求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社会变革的加速和多元化思潮的影响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多样化,对传统的思政课内容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亚  
近几年,为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和调整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其地位和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对思政课教学质量的认识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07年以来,教育部按照党中央的安排部署和要求,举办了多期高校思政课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燕美  
高校思政教育对掌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具有重要作用,辅导员主要任务是进行思政教育,因此,其与思政课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优良道德品质。目前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辅导员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有效策略。本文概述高校辅导员参与思政教学的意义,分析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辅导员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