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7)
- 2023(6162)
- 2022(5029)
- 2021(4902)
- 2020(3925)
- 2019(9033)
- 2018(9114)
- 2017(16595)
- 2016(9594)
- 2015(10897)
- 2014(11152)
- 2013(10351)
- 2012(9557)
- 2011(8502)
- 2010(8924)
- 2009(8051)
- 2008(8315)
- 2007(7743)
- 2006(6644)
- 2005(6123)
- 学科
- 济(32490)
- 经济(32455)
- 管理(27483)
- 业(21913)
- 企(20157)
- 企业(20157)
- 财(18157)
- 方法(12903)
- 中国(11571)
- 理论(10670)
- 财政(10216)
- 数学(9698)
- 数学方法(9556)
- 教育(9309)
- 学(9279)
- 制(9170)
- 政(8519)
- 农(8406)
- 业经(8256)
- 体(7321)
- 地方(7303)
- 务(7278)
- 财务(7268)
- 财务管理(7239)
- 企业财务(6876)
- 教学(6740)
- 和(6223)
- 体制(6114)
- 策(5806)
- 产业(5747)
- 机构
- 大学(131464)
- 学院(129659)
- 济(47091)
- 经济(45829)
- 管理(43322)
- 研究(39744)
- 理学(36711)
- 理学院(36248)
- 管理学(35422)
- 管理学院(35193)
- 中国(30243)
- 财(30218)
- 京(27819)
- 科学(24318)
- 江(21776)
- 财经(20814)
- 范(20714)
- 师范(20508)
- 所(19805)
- 经(18668)
- 北京(17783)
- 中心(17759)
- 州(17564)
- 研究所(17387)
- 农(16365)
- 业大(16073)
- 师范大学(15838)
- 经济学(15583)
- 财经大学(15205)
- 技术(14994)
- 基金
- 项目(77040)
- 研究(62562)
- 科学(59549)
- 基金(52151)
- 家(43509)
- 国家(43048)
- 社会(37180)
- 科学基金(36999)
- 社会科(34926)
- 社会科学(34918)
- 教育(32261)
- 省(31954)
- 编号(27872)
- 基金项目(26889)
- 划(25880)
- 成果(25445)
- 自然(21882)
- 自然科(21291)
- 自然科学(21286)
- 资助(21204)
- 自然科学基金(20928)
- 课题(20824)
- 年(18148)
- 重点(18077)
- 项目编号(17454)
- 性(17108)
- 部(16938)
- 发(16368)
- 大学(16302)
- 创(16247)
共检索到206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俞世伟
要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必须使该课程在结构体系上具有价值性,在教学体系中(教学主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要具有科学性。为此,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通识课进行价值结构与科学性的有效研究。前者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石书臣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对通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通识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问题已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的一个热议话题,甚至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不仅影响了我们对通识教育的探索,也模糊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建设。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明确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与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彬彬 闫靖 戴杨杨
课程思政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要把专业知识和思政要素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文章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探究了以作者所在学院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通识课《管理学基础》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给予了深度探索和践行,从而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同时,又达到该门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管理学基础 课程思政 通识课教学改革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君弟 彭媚娟 黄文勇
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和互联网相结合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深刻影响,这将导致在经济、社会关系、社会观念、政治和个体存在意义等方面发生变化,一种民主、分散型的人类社会发展趋势逐步显露端倪。为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主动进行变革,在教学理念上提倡扁平化学习、强调分散式合作,从竞争性学习转向合作式学习、从权威式教学转向民主化教学、在课堂式教学中增加游戏化教学。
关键词:
第三次工业革命 高校思想政治课 教学改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鹏
近年来,重视高校思政课是党和国家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参与度,是关乎此项举措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的重中之重,更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内生动力。议题式教学法因其以学生为中心、活动形式多样等特点,易于调动大学生在思政课上的积极性,使思政教师能够快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议题式教学法 思政课创新 实践探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佘远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拓展、延伸和有益补充,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强针对性、增强说服力、提高实效性的必要元素。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也面临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实践方式,构建以项目+模块为主要内容的"1+X"自助式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思政课 项目+模块 自助式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飞 李友仕
近年来,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全面提升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水平,需要政府、学校、教师联合发力。政府层面要加强督导监察工作,使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推进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整合并利用现有资源,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学校层面要完善举措,全面把关思政课教师质量;确保数量够用,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推进思政课教师培训制度化;建立健全考核奖惩机制。教师层面要丰富知识素养,提升教学能力;培育学术素养,提升科研能力;坚持人文关怀,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
新时代 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 思政课教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康瑜
<正>“立德树人”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和关键。作为我国人才培育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必应须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努力促进学生政治、文化、科技、人文、心理等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更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小林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然而,在部分高职院校中,由于受教师教学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思政课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没能发挥,影响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此,高职院校应推动形成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内外动力,实现内外动力的互补,完成铸魂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教学能力 提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中林
创新创业型人才作为当前各个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方向,需要从创新意识等方面着手。高等教育思政课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思想、政治等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过程中,需要有目的地融入思政课程,使其做到整合,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并且通过思政课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对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进行探究。
关键词:
创新创业型人才 高校思政课 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阔
为适应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发展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将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与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目标有机结合,思考如何服务学校、服务地方,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和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文章以教学实践为依托,探讨了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和整体构架,对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梅纪萍 储德发
“大思政课”视阈下,校园文化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有着职教的鲜明个性,建设具有时代特征、职教特质、地方特色、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育人各环节中一以贯之地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从实践上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玉程
办好我国高校,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要突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个关键环节。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要紧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个根本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又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
关键词:
三全育人 立德树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娜
<正>“互联网+思政课”开启了高校育人模式的新图景与新生态。以参与度为参照,所谓“新图景”是指思政学习氛围变得热烈、活跃,大学生能够从单一、沉闷的说教情境中摆脱出来,利用网络化工具、数字化内容及新媒体渠道等,将自身的“情意知行”与思政要素进行联系和构建。所谓“新生态”是指师生在思政课场景中进行深度、密集的互动,大学生能够从乏味、僵化的“思政一言堂”中摆脱出来,凭借“互联网+思政课”形式及资源(如思政慕课、思政微课等)开展探索式、项目式、合作式学习。宏观上,新图景与新生态的形成,都对大学生思政课参与度有着正向促进意义。但一个吊诡的结论是,互联网对于大学生思政课参与度同时产生“正向激活”与“负向抑制”两种效能,如何消除负向抑制效应,即如何规避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政课参与度的不良影响,应引起思政教育主体重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一书由秦旻,贠雯,刘帅编著,该书全面解读互联网时代思政课程内涵、发展、特征及构建等问题,同时秉承“教化其心、外施于行”的育人理念,详细剖析影响思政课参与度的网络因素,提出了教学模式创新思路与策略。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旭伟
<正>“大思政”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扩大化,包括课程载体扩大化、教育队伍扩大化、育人过程扩大化三个方面。其中,课程载体扩大化是指将高校通识课、专业课、双创课、实践课等各种课程作为“思政拓展媒介”,赋予其思政教育职能与价值。教育队伍扩大化是指除了思政理论课程师资外,将专业教师、高校政工、党员干部、学生父母及网络领袖等纳入到教育主体的范畴,以此汇集全员化育人合力。育人过程扩大化是指打破思政理论课体系约束及学校教育藩篱,将思政教育引入到社会场域场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场景、实践方式加速思政元素价值的内化。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必须脱离“课时主义”的桎梏,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学以致用的要求展开新一轮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